文明製度視界 史識即興隨筆

鄒英美美德, 製度文明筆記,海外原創,即興隨筆,筆落於Lake Michigan與The Pacific Ocean之間。
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川普為何網開黃仁勳?——H20解禁背後的美中交易、俄烏博弈與製度收縮

(2025-07-15 06:00:52) 下一個

《文明係列·製度科技篇(第七章)》

川普為何網開黃仁勳?——H20解禁背後的美中交易、俄烏博弈與製度收縮

一、事件起點:NVIDIA獲準重啟對華出貨

2025年7月15日,NVIDIA創始人兼CEO黃仁勳確認,美方已批準其向中國大陸市場銷售H20人工智能芯片。

這款基於Hopper架構、為中國市場定製的旗艦產品,曾因出口限製在2024年4月起遭遇封鎖,如今重新獲得許可證,標誌著美方在技術管控上的一次有條件“開閘”。

同期,英偉達宣布將在中國推出兼容的RTX Pro GPU係列。

該型號GPU單卡售價約為13,500美元,整套8卡服務器售價一度超過150,000美元。

據行業資料,英偉達曾為H20準備約45億美元庫存,若繼續凍結將麵臨重大資產減記。在白宮許可消息發布後,NVIDIA股價應聲上漲,港股與中概股亦同步走強。

二、川普態度轉變的三個結構性背景

此次開閘並非突發善意,而是在多個製度與地緣壓力交叉下的理性調整。

1. 美股與財政現實的壓力

英偉達作為AI牛市的核心錨定資產,其庫存積壓若不能解套,將影響市值、就業與財政收入預期。川普政府須在“大而美法案”後,維穩科技板塊以支撐經濟強勢敘事,此為美方主動釋放許可的重要誘因。

2. 北約經費協議與俄烏戰場的新交換

7月初,川普在華盛頓與即將出任北約秘書長的呂特舉行閉門會談,重申“北約出經費、美國出武器”的原則,並推動美製軍援烏克蘭加速轉交計劃。

在這種戰場物資轉移之下,川普試圖築起“有限脫鉤的技術隔離線”——芯片對華放行可作為交易,但須確保不會經由中國軍民合體轉手至俄軍體係。

3. 川普對俄認同的現實收縮

長期以來,川普被外界認為對俄羅斯有“文化同情”:無論是基於東正教背景的西方親緣認知,還是其對德俄曆史軸線的文化繼承偏好。

但現實壓力令其對俄政策趨於收斂——在大選臨近、歐洲保守派重新整合的當下,川普不能在表麵上繼續放鬆對俄製裁,因此采取“對俄收緊、對華分化”的組合戰術。

三、黃仁勳的製度中介地位

黃仁勳在這場交易中擔任的不僅是CEO,而是“製度折衝”的關鍵中間人。

        1.族裔與背景的“軟中立”身份
     黃仁勳出生於台灣,他在美國接受教育,並於矽穀創辦英偉達,從工程技術一路延伸至全球AI芯片生態的製度級整合者。

      其既非中國大陸出身
,亦非典型美式財閥出身,具備“非紅非藍”的中性身份,在當前中美製度張力之間反而擁有更高的可接受度與協調彈性。

      2. 從商業領袖到技術外交使節

在馬斯克反對“大而美法案”、頻繁挑戰兩黨議程的背景下,黃仁勳代表了另一種矽穀力量:非意識形態化、務實主義、以市值與全球供應鏈為議價籌碼的技術企業家。這使他得以在中美之間穿梭,推動有限解凍。

      3. 主動迎合製度窗口

H20雖為美方限製定製版,但其結構依舊是全球AI產業鏈的核心資源。在美方政策出現裂縫之際,黃仁勳迅速與中方接洽,訪華出席鏈博會,並完成港中大客戶首輪發貨,展現其捕捉製度空隙、主動“製度滑行”的能力。

四、中方策略與全球製度連鎖反應

1. 製度接納測試

中方並未在政治上大肆宣揚此次解禁,反而以“高規格商務接待”形式淡化其敏感性。這一策略本質是試探未來在有限框架下的可持續互動機製——能否將技術放行與其他領域開放進行“點對點交易”。

2. 俄烏戰爭的中國風險緩衝

對中方而言,H20解禁也意味美方默許其在AI基建層麵維持增長空間,但隱含條件是必須切斷中俄在AI算力上的間接輸送。這可能促使中方更明確地區隔自身與俄羅斯在前沿AI模型的協作邊界,以免再觸技術紅線。

3. 美中博弈將走向“交易型製度化”
本次H20事件並非政策逆轉,而是“製度網眼化”趨勢的延續——禁令不再是鐵律,而是周期性審批、配額出貨、用途追蹤等柔性製度工具的綜合演化。

五、從製度高牆到交易走廊

H20芯片解禁,不隻是黃仁勳的市場勝利,也不是川普的單邊妥協。它象征的是在大國戰略競爭中的一類“製度中間狀態”:強權仍在,紅線依舊,但現實利益與地緣秩序之間已經出現需要以技術交易去調節的回旋帶

這不是信任的恢複,而是風險的重新分配。也不是政策的後退,而是製度的再分層。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