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媒體極化的環境中,像 Gab 這樣的右翼社交平台自詡為言論自由的堡壘,承諾為被主流媒體審查和偏見排擠的用戶提供替代空間。然而,這些平台未能兌現承諾,不僅增長停滯,還因極端主義和排外政策的惡性組合疏遠了潛在用戶。本文以 Gab 為例,分析其如何陷入極端聲音主導的回音室,以及其諸如 VPN 限製等自毀政策如何扼殺其全球吸引力。通過最新數據和用戶體驗,我們探討 Gab 的失敗如何反映右翼平台在平衡意識形態、包容性和可持續性方麵的更廣泛挑戰。1. 回音室陷阱:極端主義壓倒多樣性Gab 由 Andrew Torba 於 2016 年創立,旨在對抗 Twitter(現為 X)等主流平台的所謂審查。它最初吸引了廣泛用戶,包括對主流媒體失望的溫和派。然而,到 2025 年,Gab 的月活躍用戶僅為 400-500 萬,僅為 X 5 億用戶的 1/100,其生態已淪為極端聲音的回音室。2025 年斯坦福大學研究顯示,平台上 30% 的活躍帖子涉及反猶或白人至上主義內容,新納粹和 QAnon 群體塑造了平台文化。這種激進化疏遠了溫和右翼用戶,例如一位自稱“異端”的用戶,其立場為反共、反極權、反恐怖主義、支持自由主義,卻在平台上找不到理性對話的空間。回音室效應不僅是寬鬆審核的副產品,更是 Gab “最小幹預”政策(僅刪除明確違法內容)的刻意結果。這一政策本意是促進開放對話,卻放大了最極端的聲音,淹沒了溫和視角。2025 年 Nieman Lab 報告指出,Gab 的用戶留存率過去一年下降了 15%,主要是因為溫和派被平台“白人民族主義俱樂部”的氛圍驅逐,轉向 Telegram 或 Bluesky 等替代平台。X 上的用戶吐槽:“Gab 本可以成為右翼的 X,卻變成了 KKK 的後院。” Gab 未能培育一個包容多樣的右翼社區——不僅限於美國保守派,還應涵蓋全球反對威權主義的群體——這限製了其增長和影響力。2. 排外政策:VPN 封鎖與美國中心主義Gab 的運營決策加劇了其文化缺陷,尤其通過排外政策破壞了其言論自由的承諾。最突出的例子是 2025 年的 VPN 限製政策,禁止免費用戶通過 VPN 訪問平台,除非升級到 Gab Pro 訂閱(約每月 10 美元)。這一政策始於 2024 年對以色列、烏克蘭和印度等國家 IP 的封鎖,理由是防止垃圾內容和 DDoS 攻擊,但 2025 年擴展為全麵 VPN 禁令,要求用戶暴露真實 IP 或付費以保持隱私。2025 年技術分析顯示,歐洲和亞太地區 VPN 封鎖成功率達 70%,巴西等地僅 50%。X 用戶對此憤怒表示:“Gab 逼我暴露 IP 還收‘保護費’,比大科技還惡心。”這一政策既是商業背叛,也是意識形態背叛。Gab 創始人 Andrew Torba 曾在 2019 年稱 VPN 為“隱私必需品”,但 2025 年的轉變暴露了其因被廣告商拋棄而急於變現的窘境。這一決定疏遠了注重隱私的核心用戶群,違背了其反審查立場。通過將匿名性變成付費服務,Gab 將“言論自由”變成了高級特權,驅使用戶轉向 Telegram 等無 VPN 限製的平台。同樣致命的是 Gab 的全球化失敗。其用戶約 80% 為美國人,反映出對美國本土議題(如反猶、反移民)的狹隘關注。與支持 20 多種語言、通過區域化趨勢吸引 5 億全球用戶(亞太 40%、北美 30%、歐洲 20%)的 X 相比,Gab 僅提供英語界麵,文化敘事也局限於美國保守派關切,忽視了全球右翼的多樣性需求。例如,一位溫和用戶表示,其反共、反極權的立場在東亞或東歐有廣泛共鳴,但 Gab 從未嚐試吸引這些群體。這種“美國中心主義”使 Gab 成為小眾玩家,無法與 X 的全球影響力競爭。3. 商業後果:自毀的商業模式Gab 的極端內容和排外政策形成惡性循環,重創其商業可行性。由於充斥仇恨言論,主流廣告商避之不及,Gab 的廣告收入幾乎為零,隻能依賴訂閱和眾籌。2025 年,其眾籌僅達年度目標的 60%。VPN 付費牆本意是創收,卻適得其反:2025 年數字經濟研究顯示,強製訂閱模式的轉化率低於 5%,而 Substack 等自願模式可達 20-25%。X 用戶吐槽:“Gab 從反審查鬥士變成了數字地主。”平台 2025 年用戶下降 15% 直接歸因於此政策。更明智的做法,如批評者建議,是通過提升吸引力驅動自願訂閱。Substack 通過優質內容創收,Reddit 的虛擬獎勵係統年收入 1.2 億美元,均依賴社區參與。Gab 可以開發獨特功能(如加密聊天、去中心化存儲)或支持全球創作者,吸引願意為價值付費的用戶,而非通過限製隱私勒索用戶。4. 更廣泛的啟示:右翼平台的悖論Gab 的失敗反映了右翼平台的普遍悖論:反主流立場雖在意識形態上吸引人,卻導致用戶和市場孤立。迎合極端主義疏遠溫和派;聚焦美國敘事忽視全球潛力;強製付費背叛自由承諾。這與 Parler 和 Gettr 等平台麵臨的困境類似,均受困於小眾受眾和財務不穩定。相比之下,X 通過平衡多元聲音和全球擴展獲得成功,凸顯了包容性和適應性的重要性。社會邏輯顯而易見:極化滋生孤立。Gab 的回音室放大分裂性言論,其排外政策(如 VPN 禁令)卻與它反對的審查如出一轍。這種自我孤立限製了其挑戰主流媒體主導地位或建立全球右翼社區的能力。對於像本文靈感來源的溫和右翼用戶——反共、反恐怖主義、支持自由——Gab 未能包容多樣性和開放性,錯失了寶貴機會。結論:前路何在Gab 陷入極端主義和排外政策的泥潭,為右翼平台敲響警鍾。要成功,它們必須超越回音室,擁抱更廣泛的聲音,包括全球反威權主義者的視角。它們應優先考慮用戶信任,提供價值驅動的服務,如獨家內容或隱私工具,而非強製變現。Bluesky 和 Mastodon 等開源、VPN 友好的平台指明了更包容的未來。Gab 的崩潰不僅是商業失敗,更是戰略失誤——提醒我們,自由無法在極端主義的圍牆中蓬勃發展。右翼平台若想挑戰主流,必須首先學會擁抱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