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珊地

不一樣的聲音,不一般的深刻。
正文

中醫遭魯迅恨的是非緣由

(2025-11-19 06:17:24) 下一個

在當下的中國,有很多敏感話題,隻要一觸及,必然就是爭吵成一鍋粥,友誼的小船也說翻就翻。為了讓友誼得以保持,所以特別熟的人之間,就相互克製,避免談及這些敏感話題。可是有些話題是繞不開的,比如魯迅、中醫。

魯迅痛恨中醫,早已經是人們耳熟能詳的話題了,而且長期以來受到一些力挺中醫的人的攻擊。那麽,魯迅為何痛恨中醫,甚至在學習了一年醫學專業後還堅持說:“中醫,雖然有人說是玄妙無窮,內科尤為獨步,我可總是不相信”;“中醫不過是一種有意的或無意的騙子”等被視為激憤之語的論斷呢?

眾多的魯迅傳記顯示:魯迅並不是生下來就痛恨中醫,至少在他父親生病時,也就是他12歲左右,那時他還相信中醫,也相信離奇的藥引具有起死回生的效力。魯迅在《父親的病》一文有一段敘述:先前有一個病人,百藥無效;待到遇見一位名醫,隻在舊方上加了一味藥引:梧桐葉。隻一服,病便霍然痊愈了。魯迅聽來的解釋是:其時是秋天,而梧桐先知秋氣。此前百藥不投,現在以秋氣動之,以氣感氣,所以藥到病除。年幼的魯迅雖然對這種玄而又玄的中醫理論並不了然,但也十分佩服,知道凡有靈藥,一定是很不容易得到的,求仙的人,甚至於還要拚了性命,跑進深山裏去采呢。

相信中醫的少年魯迅,為何後來又痛恨中醫了呢?這中間到底有什麽是是非非?不妨從幾個事件,來看看究竟是怎麽一回事吧:

其一是,魯迅的父親周鳳儀,有一天忽然口吐鮮血,按照紹興和江南那邊流傳下來的土法兒,見血就灌墨汁,於是全家遍尋硯台,緊張研磨,一陣忙亂。

其二是,一位姓馮的醫生,在看了周鳳儀和魯迅弟弟周作人的病後診斷說:大人的病不要緊,小兒的病可是比較嚴重。尷尬的是,父子倆的實際病情,恰恰與診斷的結果相反。

其三是,名醫姚芝仙藥引奇特,例如什麽陳倉米、冬天的蘆根、經霜三年的甘蔗。兩年下來,周鳳儀的病不但未見好轉,反而水腫加重,快要起不了床了。

其四是,名醫何廉臣藥引更加奇特,例如蟋蟀一對,而且是原配的,還有獨家銷售的敗鼓皮丸。三個多月後,周鳳儀的病更加嚴重,水腫漫及胸部,呼吸困難,疼痛難忍,最終駕鶴西去。

伴隨著父親病情的發展,少年魯迅也經曆了害怕----失望----憂慮----絕望等心境的變化,及至後來學習了《全體新論》和《化學衛生論》等生理學和醫學知識,對中醫的弊端又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後,借助文章一舒胸臆,著實地宣泄了一把久積心中的憤懣。這便是魯迅痛恨中醫的簡要經過和緣由。

魯迅所遭遇的這四個事例,到底是怎麽一回事。

事例一中的墨水止血,雖然在科學上一直有待試驗證明,但是曆代本草書中多有記載:墨中的百草霜原料,的確有凝血作用,尤其是香墨,還具有鎮驚、息風、止痛等功效。例如《肘後方》這本書記載的“薑墨丸”,可治赤白痢疾;《聖濟總錄》這本書中的“墨金散”,可治濁淋不通;《趙氏經驗方》這本書中,用醋抹濃墨調合豬膽,治療癰瘡發背者;清光緒年間流傳一種“蟾酥墨”,可治小兒腮腺炎。當然,這些中藥的藥理作用、藥性成分究竟如何衡量,實在是一個玄而又玄、無法用科學實驗證明的問題。這些傳統醫學經驗總結,魯迅在撰文前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但這並不是重點,因為真正讓小魯迅驚懼的,是父親的滿臉蒼白和滿嘴墨汁,那個場麵本身,對一個13歲的懵懂少年來說,是可怕的一幕,所以經年難忘。

事例二中的馮醫生誤診,實在是個遺憾。盡管西醫也存在誤診現象,但是靠望、聞、問、切作為診斷手段的中醫,相對來說誤診率就要更高,不然,中國現在的中醫院,也就不必引進眾多先進的醫學檢查設備了,也不會出現一些中西醫結合的臨床治療手段了。魯迅對中醫開始產生壞印象,怪隻怪馮醫生,不但醫術太不高明,而且十分迂腐。作為紹興城裏人,周家出了科考舞弊案,介浮公被判斬監侯,周鳳儀經常酗酒消愁,無端大發脾氣,作為鄉裏鄉親,馮醫生應該知道的。而且傳統中醫理論中早就有“久怒傷肝、久悲傷肺、久驚傷膽、常恐傷腎、常憂傷心”之說。兩相結合,應該不難確診的呀。可這個馮醫生,偏偏昏庸,而誤診的對象又恰是後來成為文學家的魯迅的父親,不但自身醫名受損,而且讓整個中醫名聲更加惡劣。

至於事例三、四中的姚醫生、何醫生的舉措,也實在不敢恭維。他們開的藥引,按照中醫典籍理論來說,大體應該也沒什麽錯,《別錄》《食療本草》《日華子本草》《綱目》《藥性考》等這些中醫藥典籍都有記載:蘆根具有清熱生津、除煩、止嘔、利尿的功效;陳倉米具有主下氣、除煩渴、調胃、止泄、暖五髒六腑之氣、止渴除熱等功效;甘蔗具有生津、潤燥、清熱、下氣、解酒等功效;蟋蟀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

可是,他們開藥方時為什麽要加那麽多離奇的修飾語呢?什麽經霜三年的,原配的之類的。甘蔗經霜三年的藥效,與兩年的或四年的有何差距?誰家的甘蔗沒事放地裏三年不收割?蟋蟀為什麽非要原配的?正像魯迅在文中所說的:難道“昆蟲也要貞節,續弦或再醮,連做藥資格也喪失了”。他們二人原本可以實話實說:周先生,您這病在心裏,鬱積去不掉,單靠吃藥是不管用的,然而他們偏偏故弄玄虛,讓人對中醫產生厭惡之情,也活該被魯迅連諷刺帶打擊了。

中醫,或者不如更準確地說是中國傳統醫學,在人類文明未達到一定程度之前,確實起到過一定的作用,畢竟舍此無他法,世界各地均如此,但是在醫學發展到現代醫學層次時,如果還固守傳統醫學而抵製現代醫學,那就更是愚不可及了。因為中醫無論被誇獎得如何,都不可避免自身的缺陷,大體說來包括診斷手段低端、劑量標準不明確、副作用難以衡量、外科創傷治療受限、感染性疾病治療無力,尤其是臨床試錯隻能以人為對象等,這是非常不人道的。

其實,中醫麵臨的很多問題,直到今天,也仍然難以克服,或者有些問題根本就無法克服。如果不能客觀、直麵這些問題,甚至一葉障目、頑固守舊地力持中醫優勝論,是不利於中國醫學的發展和廣泛傳播的。尤其是對那種以中醫為信仰的人來說,固執堅信可以,但在科學麵前還是要保持敬畏之心,否則害人害己,現今已經通過科學嚴格測試發現,此前治療感冒和小兒咳喘的馬兜鈴酸,可致腎癌、肝癌,而包括複方蛇膽川貝散、小兒咳喘顆粒在內的65種中藥,都含有馬兜鈴酸,其中含有成分較高的關木通、青木香等中藥在《本草綱目》中都是良藥呢。

對於中醫的諸多問題,清末大儒俞樾在深入考據《黃帝內經》等經典著作後於1879年撰成的《廢醫論》,後又寫出《醫藥說》。俞樾認為,中醫中所謂的脈象與髒腑的關係,在各種典籍裏並無一致意見,而且連髒腑的具體名目都是各說各話,以脈象為診病的依據,實在是一個荒唐的事情。為此,他提出“醫可廢,而藥不可盡廢”的主張。與之相應和的是李鴻章,他在親身經曆京城名醫的無計可施又察言觀色後總結說:“中國醫術如政術,全是虛偽騙人。”

之後,俞樾的弟子章太炎繼續高舉批判中醫的大旗,他認為,《尚書》《周禮》中拿五行來比五髒隻是為了祭祀而用,不是為了治病,所以《皇帝內經》等中醫基礎理論中的陰陽五行說,完全是謬論。為此他告誡弟子,可以學習中醫的藥方,但千萬不要學什麽騙人的中醫醫道。大概魯迅在親身體驗了中醫的虛玄和現代醫學的學習後,再受業師思想的影響,就更加憎惡中醫了。

不過很多力挺魯迅的學者,為了摘掉魯迅徹底反傳統、反中醫的帽子,以適應弘揚傳統、昌明國粹的政治正確,所以努力挖掘他日記中的記載:1912年就有因胃痛、腹痛兩次“飲薑汁”的記錄,其中一次還寫道“竟小愈”;1915年有連續購買《王叔和脈經》《巢氏諸病源候論》《銅人腧穴針灸圖經》等中醫藥學書籍的記錄;1927年有買和修補《六醴齋醫書》(22本)的三次記錄;1930年8月30日至9月6日,還四次寫到為幼兒海嬰往仁濟堂購買中藥。這種用心良苦的行徑,實在是觀念先行,純屬拿頭找帽子的把戲,魯迅反對和痛恨中醫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他並沒有完全拒絕中藥,或者說魯迅繼承了俞樾、章太炎的思想觀念,在確診病情的情況下,采用既成的中藥藥方,恰是一種區分醫與藥的科學態度。他的買醫學書,也不能僅僅解讀為相信中醫,而是為了研究,是想從舊有的中醫典籍中探索出符合現代醫學的成分,剔除糟粕的東西而已。

閱讀魯迅痛批中醫的文字,還要學會換位思考和同情之理解。

魯迅表達痛恨中醫之時,是1920年代的事情了,那時距離他父親病故,已經快30年了,但是姚醫生、何醫生出診單次大洋一元四角、隔日一診的情形,魯迅依然記憶猶新,甚至連醫生的胖瘦高矮都記得,足見這事對他的傷害有多深。

可以試想,魯迅的爺爺正在牢房服刑,魯迅的父親又病重不見好轉,周家已經從紹興富庶的大戶淪為貧民,小魯迅已經由眾星捧月、出門不帶錢的少爺,變成經常跑當鋪遭白眼的貧困子弟。而且,兩年半下來,單是診斷費用就是500大洋,這還不算藥費。通常所說的屋漏偏逢連陰雨,也不過如此唄。要知道,窮人家支出這樣一大筆錢,病人非但沒有痊愈,反而撒手人寰,讓少年魯迅怎麽想呀?換做咱,咱會怎麽樣呢?魯迅當年沒有組織族人抬棺大鬧醫院,沒有掄刀砍醫生,也沒有當時就拿起筆控訴虛偽萬惡的庸醫,隻是默默接受那樣的殘酷現實,已經夠冷靜的。

但是,魯迅心裏苦呀,憋屈了幾十年沒說什麽話,等到有機會抒發情感時,趁機宣泄幾句,奚落一下老中醫,也捎帶批評批評整個中醫行當,其實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根本不必大驚小怪。

至於當下中國思想界還是微信界,涉及魯迅與中醫的話題及其爭論,更不必太多在意,反正不爭這個,也會爭川普總統、俄烏之戰、以色列哈馬斯,閑著無事幹,總得找點話題刷刷存在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馬振魁 回複 悄悄話 中醫有其價值,關鍵是打著中醫行騙的人太多,中醫畢業的人很多,為什麽就不能搞個標準,大力打擊以中醫為名行騙的人?
阿留 回複 悄悄話 中醫屬於原始醫學,有些實驗是有事實依據的,比如青蒿素,但總的來說糟粕大於精華,需要現代科學鑒別使用。有些比較誠實的老中醫,比如施金墨先生,治不好自己晚年尿血的病,也嚐試了西醫的化驗和檢測,要求死後解剖查詢病根。
ytwadk 回複 悄悄話 中醫之所以有市場就和騙子有市場是一個道理,被騙的人貪財,愚昧,沒有自我邏輯思考能力和所處的環境騙子太多,媒體也被騙子所利用,為什麽這樣的愚昧沒有擴散到西方社會,中醫為什麽不為西方醫療體係所接受?

中醫是挖掘古人的醫術,難道現代人的醫術不夠高明?中醫絕大多數的醫術還遵照古醫書所記錄,可是現代的空氣,土壤汙染嚴重,假中藥泛濫,中醫的醫術還沒有相對的調整,即使古代的成功的醫術到了現代基本算是被淘汰的了。

另外一個有趣的現象,身為中醫的人很少給自己的家人治病,身為中醫的人很少給自己開藥方自己在家熬中藥。當中醫身患急症時基本都是找西醫,動手術治療。他們自己都知道中藥救不了他們自己。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