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佳85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
正文

AI是巴別塔嗎?-- 也談人品和審美

(2025-07-19 12:50:07) 下一個

聖經舊約創世紀記載了巴別塔的故事,講的是遠古時代,洪水過後,人類聚集在巴比倫地區,他們的自我能力和驕傲膨脹,想齊心協力造一座通天的塔,可以和上帝等高,並傳揚自己的名。神見他們狂妄自大,圖謀以人的力量取代神的主權,於是變亂了他們的語言,使他們彼此無法溝通,工程也因而爛尾。人類從此被分散到各地,那座城也被稱為“巴別”(Babel),意為“混亂”。後來,“巴別塔”在西方文學中就常被用作人驕傲自負或溝通失敗的象征。記得前些年還有部電影就叫“巴別塔”(通天塔)(Babel),寓意的就是現代的巴別塔:在科技發展,文明進步的現代社會,人類在語言,文化,情感上的隔閡和誤解卻越來越大!這是上帝的詛咒,還是人性使然自食其果?無解。

今天,人類又以無以比擬的速度跨入AI時代,我們來不及思考,無暇回味,就被ChatGPT,DeepSeek,CoPilot,Grok等等這些AI工具迎頭擊悶, 打了個手足無措。我們在亢奮中手忙腳亂地張開雙臂,擁抱這個時代的飛躍,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被淘汰出局。AI,正以它的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取代一切!盡管AI的語言模型還未完善,我們已經在迫不及待地談論“生成型”AI以及它將擁有的巨大的創造力。那,我們還要上帝幹什麽?AI能取代上帝嗎?

舊約“創世紀”的開篇氣勢磅礴:起初,神創造天地。。。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神說:“諸水之間要有空氣,將水分為上下。”神就造出空氣。神說:“天下的水要聚在一處,使旱地露出來。”事情就這樣成了。。。。。

你看,神拿什麽創造天地?是用祂的話!祂命立就立,說成就成。祂一開口,事情就這樣成了。約翰福音第一章開頭呼應創世紀,宣告耶穌就是道成肉身: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這道太初與神同在。萬物是藉著他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生命在他裏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約翰福音1:1-4)

道,就是神的話,道成肉身,來到世間的,就是耶穌。你看,神的道(話)有多大的力量!耶穌在十字架上那一句“成了”,便成就了我們的救贖。耶穌還說:“棄絕我、不領受我話的人,有審判他的,就是我所講的道在末日要審判他。”(約翰福音12:48)。這道在末日還有審判的力量,可以摧毀這個敗壞的世界,建立新天新地!

今天,AI卻說:我命立就立,說成就成。AI的道似乎要取代上帝的道!上帝會對這座新的人類的巴別塔無動於衷嗎?

我們就從人的“人品”和“審美”這兩個切入點來分析看看。

前幾天,聽竇文濤在香港中文大學的演講,講到AI所難以超越和取代的兩樣東西,就是人品和審美。因為這不僅僅關乎人工智能的局限性,也觸及了人之為人的核心特質。他借用<<資治通鑒>>中的古訓“智氏滅亡,三家分晉”,強調一個人的品德是立身處世的根本,一切關係建立與合作都以“人品”為基石 。而一個人的“審美”能力更不可被替代。他以明代畫家倪瓚的名作《秋亭嘉樹圖》為例,描述畫中的空靈與意境是 AI 無法真正理解的 。

因為人是上帝所造有靈的生物,人的思想和情感不是由人訓練出來的一個智能模型所能取代或重塑的。AI 可以模仿技術,但無法感受到或創作出屬於人的那種“美”,那種深層次的情感、意象與餘韻 。神眼中所定義的人品和美的標準,更是無法超越和複製的。

那我就以聖經為出發點,也來談談人品和審美的不能取代性。             

聖經舊約在一開始的創世紀裏,就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們,人被造是“照著神的形象”(創世紀1:27),並且神看他所造的一切都甚好。但自從亞當夏娃在伊甸園偷吃禁果被逐出伊甸園開始,人類就墮落了,遠離了神造我們的標準,並一步步越走越遠。亞當夏娃的兒子該隱因嫉妒殺了弟弟亞伯,從此人類殺戮不斷,罪和死亡成為每個人都不能逃脫的毒咒。保羅在羅馬書中說:這個世界“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而且,“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

但是神從來沒有忘記我們,祂在舊約時代通過猶太人領袖摩西向祂的猶太選民賜下律法,就是要他的百姓要像神一樣,具有神自己的品格。祂的律法與教導,就是人品的基石, 教導人善惡之別。以賽亞書 30章21節說:“你或向左,或向右,你必聽見後邊有聲音說:‘這是正路,要行在其間。’” 

但是,人靠律法,無法律己和自救,就像保羅說的:“我也知道,在我肉體之中沒有良善。因為立誌行善由得我,隻是行出來由不得我。故此,我所願意的善,我反不去行;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倒去行。。。。我真是苦啊!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見羅馬書7:18-24)。律法本是勸人行善,卻像一道緊箍咒,把我們圈在罪裏,緊緊轄製住,成為罪的奴仆。

感謝神,祂並沒有讓我們陷在絕望裏,而是賜下祂的獨生愛子耶穌,道成肉身,進入我們的曆史和現實,帶著一個偉大的使命,就是“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見約翰福音3:16)。耶穌用他完全聖潔、毫無玷汙的人性,活出了律法所要求的一切良善與義,並為我們的罪走上十字架,為我們舍命,用他的寶血為我們做了贖罪祭,成就了律法裏對義的一切要求。使一切信祂的不再靠自己的好行為稱義,而是因信稱義,與神和好。              

這是福音的大好消息,因著耶穌,我們得以重生並重塑我們的品格,就像耶穌說的:“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 (馬太福音 5:48)

靠什麽?靠那三位一體裏的聖靈。我們受洗,歸入耶穌名下,聖靈就住在我們心裏,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榮耀,結出豐碩的果實,便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製(參加拉太書 5:22-23),這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耶穌所說像天父一樣完全的人品。

所以,人品的最終標準不是人間的比較,而是神的榮耀。因為沒有人能靠自己達到,惟有靠基督因信而稱義,更不是AI可以塑造和模仿的。

再來看神的審美觀。

審美指的是每個人對美的認識、喜好與表達。就好比“情人眼中出西施”,從人角度看似主觀,但聖經立定了審美的標準:真正的“美”來自神。神的“榮美”(beauty of holiness)是美的源頭,任何被造之美都源於祂。我個人的理解就是神榮耀的光輝。這光輝是如此耀眼和威力巨大,以至於我們人無法直視,免得被這道光照耀而死。連聖人摩西上西奈山去見神,都要蒙上帕子。我們人是如此向往擁有完美神的榮美,我們說:“願主我們的神的榮美歸於我們身上。”(詩篇 90:17)

那我們要怎麽做,才能有神的榮美?在神眼裏,一個人內在品格的美才是真正的美。美不僅是外貌,更是屬靈品格。因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撒母耳記上 16:7)

彼得前書3章3-4節說:“你們的妝飾,不要在外麵編頭發、戴金飾、穿美衣;隻要在裏麵存著長久溫柔安靜的心,這在神麵前是極寶貴的。” 神眼中的才德婦人是這樣的:“豔麗是虛假的,美容是虛浮的,惟敬畏耶和華的婦女必得稱讚”。所以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也是美麗人生的開始。

而審美的終極標準,便是耶穌基督。我每次讀希伯來書第一章第三節,都感到一種無以言表的震撼力:“祂是神榮耀所發的光輝,是神本體的真像。”道成肉身的神的兒子耶穌,完美無瑕疵,是神的榮美完全的體現。祂的“美”不是外貌吸引,而是舍己之愛、順服之德、真理之光——這是永恒的審美中心。當他在十字架上斷氣的那一刹那,那橫在神的至聖所阻擋我們見神麵的那塊幔子一裂為二,我們和神之間的隔閡消除了,我們再也不用害怕見神麵會死這樣的可怕咒詛了,因為耶穌斷氣前那一句“成了”,成就了我們的救贖,我們得以和神和好,成為神的兒女,隻要我們願意,我們可以天天時時來到神麵前,得見祂的榮光。而耶穌也已複活,祂就活在我們心裏。

如此看來,我們基督徒何其幸也。我們可以來跟從耶穌,以耶穌的心為心,來學習祂的舍己、愛和順服,在聖靈裏被改變,以至榮上加榮,越來越像他。“我們眾人既然敞著臉得以看見主的榮光,好像從鏡子裏反照,就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哥林多後書3:18)一個人的品格和美,從來就是一致的,它們互相折射,相輔相成。

那AI可以複刻耶穌的品格和榮美嗎? 我問ChatGPT這個問題, 它自己用了一個大叉來回答我:AI無法複刻靈魂(倒是挺有自知之明的,哈哈)。AI就算能用語言描繪耶穌的行為,講述他的教導,但它不能承載神的靈,不能活出神的義,不能體會十架的痛。惟有我們人才能活出耶穌的樣式,被神重塑,使耶穌的品格被聖靈複活在每一個屬神的兒女身上。“若有人在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哥林多後書5:17)

最後再回到巴別塔的話題。AI最終也無法觸摸到上帝之手,巴別塔之所以為巴別塔,就是因為它永遠是一個無法實現的夢。耶穌親口說:“天地要廢去,我的話卻不能廢去。”(馬太福音24:35)。神的話/道/Logos是永恒不變的,是超越天地宇宙的真實和權柄。祂是我們生命的糧,是曆史、真理和宇宙的根基。祂命立就立,說成就成!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