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佳85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
正文

在前的將要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

(2025-07-14 12:00:33) 下一個

在聖經中,有許多被稱為“悖論”(Paradox)的難懂的經文,它們看似矛盾,實際上卻有很深的屬靈含義。

例如,讓我們在軟弱中更來依靠神能力的經文:“我(神)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哥林多後書12:9)

又如,屬世智慧與屬神智慧的對立的經文:“因為這世界的智慧,在神看是愚拙。”(哥林多前書3:19)

 

今天我們要來看另一句悖論經文, 記載在馬可福音第十章第31節:“然而有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在解釋這句經文前,我先來講一段小故事:

國慶節的周末,我們幾個好朋友一起去Cape May玩,下午在街心花園小憩時,看見幾個小孩子圍成一圈在看什麽東西,我們也好奇湊上去看西洋鏡。原來是太陽暴曬下的地上,一條蚯蚓痛苦地扭曲著身子,看來,它快已經在酷暑下被幹死了。我們幾個人嘰嘰喳喳,討論這究竟是一條蚯蚓還是小蛇,卻對蚯蚓抽搐著的身體無動於衷,一會兒之後,就沒了興趣,散去了。可是那個最小的孩子,卻一溜小跑,跳上花園中心的水池邊緣,用一片樹葉兜起一葉清水,跳下水池,又是一通疾跑回到蚯蚓身邊,小心地蹲下身子,用滴滴清水淋在蚯蚓身上,又用樹葉小心地將蚯蚓蓋上,救了它一命。我用照片記下了這感人的一幕。

讓我們再回到主耶穌說的這句話:“然而有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

如果我們認真讀馬可福音十章,會發現耶穌講這段話是有上下文的。當時有人帶小孩子來見耶穌,要耶穌摸他們(可能是祝福或醫病),耶穌的門徒便責備那些人,因為他們妨害了耶穌講道的正事。沒想到,耶穌卻斥責他的門徒,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裏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神國的正是這樣的人”。然後他又教導門徒和眾人說,你們每個人若不轉回小孩子的樣子,斷不能進神國去。於是耶穌抱著小孩子,給他們按手祝福。接著,馬可又講了一個少年官的故事,他年輕有為,家道殷實,自小遵守摩西十誡,受過最好的教育,他向耶穌討教永生之道,但當耶穌告訴他,得永生的門檻,光有這些條件還不夠,還缺一件,就是要去變賣所有的家產,分給窮人,積累永恒的財富在天上,並兩袖清風地來跟從他。少年官聽了這話,臉上就變了色,憂憂愁愁地走了。耶穌接著就說:“駱駝穿過針的眼,比財主進神的國還容易呢。”

耶穌拿小孩子的純真和少年官的老成世故做對比,就引出了這句“在前的將要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的悖論。這同耶穌一貫教導的另一個“神國悖論”類似——“尊貴的要為卑,為卑的要升高”。說的就是神國裏地位的顛倒與重排。耶穌講道的一個特點就是經常用比喻或悖論,不好懂。這裏耶穌的意思是,能有資格進神的國得永生的,不是那些在人眼中知識完備、家產豐厚、嚴格遵守教條的“義人”,而是那些存小孩子般純淨的沒有被世俗汙染過的心,並單純信靠、謙卑依賴神的人。

反觀我們這些成年人,是不是就是耶穌所說的“財主”呢,我們心中裝了太多對世俗的憂慮和追求,卻擠掉了那一份起初的愛心和純真,究竟什麽能打動我們的心?是錢財,前途,還是愛人(動物)的心和對真道的追求?耶穌曾說過一個撒種的比喻,講的是那些聽到福音的好消息(撒的種),卻因為種種原因不能接受的人。其中有一類人就是那些聽了道、心裏歡喜,卻因荊棘(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長起來,把道擠住了的人。我們是不是都落入了這個荊棘的網羅了呢?

再來看那個孩子,才三歲(他爸爸告訴我們的),可能還不識字,也不會算術,更沒有被世俗的各種思想灌輸過,所以他的心就純潔幹淨和柔軟,裝著滿滿的愛,他所做的,心口如一,全是自然天性的顯露,這正是神所愛的,也是神起初造我們的原意,更是神希望被世俗欲望浸染過的我們能回歸的模樣。因為非這樣,就不能進神的國。

進神的國,說難很難,我們可能沒一個人合格;說容易卻也很容易,隻要信耶穌,受洗重生, 歸回小孩子的模樣,把心裏那些不合神標準的東西倒空,就可以了。進神國,上天堂的隊排得很長,但在前的將要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 我們要排在前,需要走的路還很長很長。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