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顯示,比特幣麵臨的51%攻擊威脅被市場嚴重低估,攻擊者僅需約60億美元就能摧毀比特幣。
10月9日,杜克大學金融學教授Campbell Harvey在最新研究中警告,盡管比特幣和黃金都被視為貨幣貶值交易的寵兒,但比特幣麵臨的風險遠超黃金。
攻擊者可通過購買價值46億美元的硬件設備、投入13.4億美元建設數據中心,再加上每周約1.3億美元的電力成本,在一周內完成對比特幣網絡的控製。
通過衍生品市場做空比特幣,攻擊者可在比特幣價格暴跌時獲得巨額利潤,足以覆蓋攻擊成本。Harvey強調:
你可以用60億美元摧毀比特幣的價值,雖然這種攻擊聽起來過於技術性,但可信度很高。
美國比特幣公司總裁Matt Prusak認為這種擔憂被誇大,積累和部署挖礦設備需要數年時間,而且做空需要巨額抵押品,交易所也可能暫停可疑交易。
51%攻擊:比特幣的根本性威脅
51%攻擊是指單一方控製區塊鏈網絡超過一半算力的情況。
一旦成功,攻擊者就能篡改賬本、偽造交易,甚至進行雙花攻擊即同一數字代幣被重複使用。
相比之下,黃金不存在類似的係統性風險。
此外,當前比特幣衍生品市場的繁榮為51%攻擊提供了經濟激勵。
Harvey的論文指出,交易者可建立空頭頭寸,用不到日均交易量10%的資金獲得巨額利潤,足以覆蓋攻擊成本。
這種利潤機製使得攻擊的經濟可行性大幅提升,特別是考慮到攻擊成本僅占比特幣網絡總價值的0.26%,遠低於許多投資者的預期。Harvey強調:
攻擊成本低廉是比特幣未來可行性和安全性的嚴重問題。
Harvey進一步指出,這類攻擊很可能在海外進行,因為許多地區缺乏有效的市場操縱防範措施。
業界對攻擊風險存在分歧
盡管Harvey提出嚴重警告,但業界對此存在不同觀點。
Prusak認為經濟可行性不足以支撐51%攻擊理論,他指出:
積累和部署足夠的挖礦設備需要數年時間,這在現實中並不可行。
Prusak還強調,做空比特幣需要巨額抵押品,而且如果交易所懷疑存在操縱行為,可能暫停交易,使攻擊者無法兌現收益。
此前其他區塊鏈確實曾遭受51%攻擊並幸存下來。
比特幣分叉幣Bitcoin Gold和以太坊經典都曾受到攻擊,它們是規模較小的區塊鏈,礦工支持度較低,更容易受到操縱。
在美元通脹和美國巨額國債的背景下,比特幣作為一種潛在對衝工具的敘事正在獲得更多主流認可。
根據MicroStrategy周二在社交平台X上發布的信息,隨著比特幣在周一觸及126,080美元的曆史新高,該公司持有的640,031枚比特幣價值一度突破800億美元。
這一數字使其企業金庫的規模,已經接近亞馬遜、穀歌和微軟的水平,這三家科技巨頭各自持有約950億至970億美元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
這一裏程碑事件正值企業界對比特幣的接納程度於2025年出現爆炸式增長之際。如今,將比特幣納入資產負債表的上市公司已從年初的不足100家增至超過200家。
企業對比特幣興趣日增的背後,是對衝宏觀經濟風險的深層動機。摩根大通分析師上周指出,在美國國債接近38萬億美元的背景下,比特幣和黃金一樣,是一種貶值交易,可以作為對衝美元通脹的工具。
這一觀點得到了貝萊德首席執行官Larry Fink的呼應。這位曾經的比特幣批評者在今年1月表示,出於對貨幣貶值的擔憂,比特幣價格可能達到70萬美元。
此外,隨著去美元化趨勢加速和避險需求激增,傳統央行儲備配置也可能迎來重大轉變。
10月10日,根據德意誌銀行的一份最新報告,隨著機構投資者興趣日增以及美元主導地位的削弱,比特幣和黃金有望在2030年前成為全球多家中央銀行儲備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報告指出,央行配置比特幣可能反映出一種全新的、現代化的金融安全基石,其地位可與黃金在20世紀所扮演的角色相提並論。
報告認為,由美國關稅政策引發的不確定性及地緣政治風險,正促使投資者尋求對衝通脹的工具,並為傳統法定貨幣作用可能減弱的未來做準備。在此背景下,黃金價格已突破每盎司4000美元大關,而比特幣的交易價格也正逼近本周早些時候創下的曆史新高。
報告數據顯示,美元在全球儲備中的份額已從2000年的60%下滑至2025年的41%。這一變化不僅提振了黃金,也為比特幣帶來了利好,推動黃金和比特幣ETF在6月份分別錄得創紀錄的50億美元和47億美元的淨流入。
不過,德銀資深經濟學家Marion Laboure在報告中明確指出,比特幣和黃金都不會完全取代美元。報告強調,在央行的儲備策略中,數字資產應被視為對國家貨幣的補充性工具,而非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