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未來還是AI算力的央行嗎?
一個季度吸金近600億美元。
客戶主要是那幾家雲巨頭,幾乎所有AI規劃都得看黃仁勳的產品周期。
但現在,三個變化正在同時發生。
第一,穀歌出手了。
2026年開始,將為Anthropic提供高達一百萬個TPU。
這是第一個真正有實力在頂尖規模上挑戰英偉達的替代方案。
第二,物理極限到了。
現在的服務器機架功耗已達數百千瓦,兆瓦級的係統也快了。
真正的瓶頸不再是芯片,而是電力和內存。
AI的狂飆突進,終於撞上了能源這堵牆。
第三,英偉達自己也在租自己的卡。
英偉達承諾花260億美元從雲夥伴那裏租回自家GPU的使用權。
上個季度這個數字才126億。
為什麽?
是產能不足,還是在利用金融手段鞏固護城河,維持市場價格?
這操作有點像央行印錢再回購債券,維持資產價格穩定。
未來3到5年,格局會怎樣?
英偉達GPU仍是默認選項,但不再是唯一。
穀歌TPU將成為第二個生態係統。
而那些雲巨頭們,會拚命想辦法擺脫英偉達稅。
這場算力之戰,本質是科技巨頭們在爭奪定義未來的權力。
但這和普通人有多大關係?
是帶來真正的技術普惠,還是僅僅把權力從一個壟斷者轉移到另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