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華爾街對英偉達的狂熱追捧中,一位分析師正在逆流而行。
在覆蓋英偉達的80名分析師中,Seaport Global Securities分析師Jay Goldberg給出了唯一的“賣出”評級,並將目標價定在100美元。
“圍繞AI的所有炒作,我都持懷疑態度,” Goldberg在接受彭博采訪時表示,“這不是我第一次看到泡沫。”
他將當前的局麵類比為2000年前後的科網泡沫,並警告稱,一旦支撐高估值的巨額支出放緩,市場格局可能會迅速逆轉。
這一立場與市場的普遍樂觀情緒形成鮮明對比,目前華爾街分析師的平均目標價約為220美元,預示著還有18%的上漲空間。
?
在Goldberg看來,當前英偉達的驚人增長,主要依賴於少數幾家科技巨頭的巨額資本支出。微軟、Alphabet、亞馬遜、Meta、甲骨文以及OpenAI這六家公司正在爭相建設AI基礎設施,它們的采購需求造就了英偉達高達4.5萬億美元的市值。
2025年,這五家上市公司預計資本開支將接近4000億美元,OpenAI也承諾投入逾1萬億美元。
然而,Goldberg提醒投資者關注這些巨額投入迄今為止所產生的實際回報有多麽有限。
他認為,這種模式與科網泡沫時期的電信基礎設施建設非常相似,當時思科等公司的股價因預期中的互聯網流量而飆升,但當預期未能立即兌現時,股價便遭受重創。二十多年後,思科的股價仍未回到2000年的高點。
Goldberg警告
?
我們現在看到的模式與當時的感覺非常相似。
出於很大程度上的心理原因,我們將建起所有這些AI設施。在某個時候,支出將會停止,然後整個體係都會崩潰,我們將迎來一次重置。
?
除了曆史對比,Goldberg還表示,既然市場觀點認為英偉達的AI芯片已基本售罄,那麽股價進一步上漲的空間來自哪裏,這是一個疑問。“上行的驅動因素並不多”。
Goldberg同時質疑為所有新建數據中心提供增量電力的來源尚未明確。此外,圍繞數據中心開發的杠杆正在不斷累積:
?
當你追溯所有這些GPU的去向時,你會深入到“新雲”(neoclouds)以及所有正在發生的電力和房地產交易的細節中。
很容易想見,某個不起眼的公司倒下,就可能引發整個供應鏈的連鎖反應。
值得注意的是,Goldberg的“賣出”評級並非建議投資者做空該股。他明確表示自己欽佩英偉達及其首席執行官黃仁勳的領導力。在他看來,“賣出”意味著他預計該股的表現將遜於博通、高通和AMD等同行。
?
盡管Jay Goldberg是唯一給出“賣出”評級的分析師,但他對AI泡沫的擔憂情緒在華爾街並非個例。
高盛首席執行官David Solomon最近就將當前的AI熱潮與科網泡沫時期的狂熱進行了比較。
據美國銀行最新的全球基金經理調查顯示,認為AI股票存在泡沫的受訪者比例創下曆史新高。甚至OpenAI的首席執行官Sam Altman在被問及是否存在AI泡沫時,也給出了肯定的回答。這些聲音都為Goldberg的逆向思維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佐證。
?Goldberg談到他的看空評級時也表示:
?
我沒有收到任何一個人反駁我的論點。
有人說我太早了……但沒有人說我是個瘋子。我想我們都看到了,AI領域存在一些過度繁榮的跡象,雖然英偉達是一家好公司,但它並非不朽。
?
盡管Goldberg發出了泡沫警告,但華爾街的主流觀點仍然堅定看漲。在80名覆蓋英偉達的分析師中,有73人給予了相當於“買入”的評級,另有6人持“持有”看法。
Clearstead Advisors的高級董事總經理Jim Awad表示:
AI是一個持續多年的代際周期,我們還處於早期階段,甚至還沒到中期。英偉達是其中的重要參與者,它正在為經濟和股市提供動力。”該公司持有英偉達股票。
Harding Loevner LP的投資組合經理Moon Surana也表達了類似看法,他認為現在仍處於投資階段的早期,
目前還沒有出現產能過剩的跡象,沒有任何GPU處於閑置狀態。
市場上最樂觀的分析師是匯豐銀行的Frank Lee,他最近將英偉達的評級上調至“買入”,目標價高達320美元,理由是AI加速器的市場需求將超越目前最大的幾家客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