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特朗普下定決心讓步,痛罵美商務部長:擅自行動打亂布局

(2025-10-23 23:51:21) 下一個

就在最近,特朗普對華政策出現重大轉變。

他不僅放緩了此前加征關稅的強硬態度,還提出在關稅問題上做出讓步的可能性。

不過,這一讓步並非無條件,而是附帶兩個要求:希望中國在大豆采購和稀土出口管製方麵向美方鬆口。

這一轉變不僅反映了特朗普政府內部的政策混亂,也揭示了中美貿易博弈的複雜性。

事情的起因源於中國宣布強化稀土出口管製政策,這一舉措直接觸及美國高科技和軍工產業的核心利益。

中國的新規通過設定技術門檻和用途分類,對稀土出口進行了精準管理。

這一策略不僅打疼了美方,也展現了中國在國際貿易反製中的戰略定力。

與此同時,白宮內部爆發了激烈爭執。

據美媒報道,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未經總統授權,擅自推行了一項針對中國科技企業的新限製措施,試圖進一步打壓中國企業。

特朗普原本計劃在即將到來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峰會上釋放緩和信號,為美方贏得更多外交空間。

然而,盧特尼克的行為直接打亂了這一布局。

中國迅速反製,宣布稀土出口新規,令美方措手不及。

隨後,特朗普在閉門會議上對盧特尼克拍桌怒罵,指責其擅自行動是愚蠢的行為,導致場麵一度失控。

實際上,這場爭執不僅是一次單純的個人衝突,更暴露了特朗普政府內部的深層次矛盾。《紐約時報》曾指出,特朗普政府內部在對華戰略上存在係統性裂痕。

一方麵,部分官員主張緩解緊張關係,認為中美之間仍有合作空間。

另一方麵,特朗普及其鷹派幕僚堅持以贏得經濟戰為首要目標。

這種內部分歧導致政策缺乏連貫性,部門間協調機製也顯得極為脆弱。

對中國而言,特朗普的讓步條件顯然難以接受。中國的稀土新規並非全麵限製出口,而是通過技術參數和用途分類的方式進行針對性管理。

這種精準反製既是對美國單邊製裁的回應,也為國際市場預留了通道,體現了中國對複雜國際形勢的深刻理解。

在貿易談判上,中國始終堅持核心利益不讓步的原則,並已做好通過內需驅動和市場多元化來對衝美國關稅壓力的準備。

與此同時,美國在國際舞台上的孤立局麵也愈發明顯。

英國商務大臣訪華時公開表示中國值得交往,而加拿大則開始討論取消對中國電動汽車的高額關稅。

這些變化表明,各國在麵對自身經濟利益時,已不再盲目追隨美國的外交戰略。

美國原本依仗的盟友體係正在出現裂痕,這進一步弱化了其在貿易談判中的籌碼。

當前,中美貿易談判陷入僵局,短期內難以取得實質性突破。

特朗普提出的兩個條件,即便在APEC峰會上與中方見麵,恐怕也難以達成共識。

中方的態度早已明確: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

特朗普政府的內部矛盾和政策失序正在加劇其在國際舞台上的困境。

痛罵商務部長並不能解決問題,美國需要從整體上調整思路,重新審視對華政策的方向。

畢竟,隻有理性與合作,才能為全球經濟的未來帶來更多可能。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