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談談金融重構模式下的資產組合

(2025-10-17 09:58:42) 下一個

傳統模式的標準資產組合為股債比例60/40,隨著世界金融模式的演變,這種組合已經不適合當今社會的發展。

為什麽這麽說呢?因為股債都是建立在法幣信用穩固的前提下的,是係統內資產,而法幣係統現在正麵臨很大的challenge。法幣是以國家信用為擔保由各國央行印發鈔票,由於各種原因(這裏不贅述),各國印鈔機正加大馬力,日夜兼程,馬不停蹄的以各種方式明的暗的大印紙幣,顯然這是不可能長久的玩下去的。

下麵三種失衡跡象正在積聚:

1。債務螺旋化:
債務/GDP不斷攀升,美國已接近150%,日本超250%。
債務永遠“滾動續命”,沒人真打算還。

2。通脹與資產泡沫錯位:
實體經濟沒增長,錢都去了資產市場(股市、房市、黃金、比特幣)。
--財富分化、社會撕裂、政治極化。

3。信用體係信任危機:
當越來越多國家開始去美元化、囤黃金、談“本幣結算”,說明大家都在為“美元秩序的終局”做準備。

這些跡象表明一場金融重構正在醞釀。所謂的金融重構,可能有幾種方向:

1. 數字貨幣化(CBDC)
2. 資產錨定體係(黃金/資源/碳信用)
3. 區域結算體係多極化
4. 債務重組與通脹洗牌

“金融重構”不是某一天的革命,而是一場緩慢但不可逆的範式遷移。 從“信用印鈔”走向“資產支撐 + 數據化監管”的混合時代。

很顯然在這樣的新型金融模式下,傳統法幣係統中的資產配置並不適合,因為無論再怎樣多元化,都在一個係統內,無法做到資產配置應有的風險平衡。目前的任務是要從“通脹對衝”轉移到“體係對衝” 。現在的投資核心,不再是“賺通脹”,而是保信用、保購買力、保主權風險。

從這個視角來看,我們可以將資產分為四類:“體係內、體係邊緣、體係外、流動性池”。

體係內資產:股票、債券、REITs
體係邊緣資產:大宗商品、能源企業、資源股
體係外資產:黃金、白銀、比特幣、土地、稀有資產
流動性池:現金、短債、貨幣市場基金、CDBC

“法幣體係下的‘多元化’,並非真正的多元化” ,你需要混合體係外錨定資產,才算真正的風險分散。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