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無可奈何花落去】----穆迪降級美債有感

(2025-05-19 07:08:50) 下一個

美債曾是世界上最安全的資產,如今在三大評級機構的評定下黯然落下華麗的帷幕,令人唏噓......

評級機構的評定就像醫生的診斷,第一次診出病來,shock是最大的,之後的醫生再出同樣的診斷,也就麻木了。市場對評級的反應不會像當年標普第一次降級那麽劇烈,可是,對診斷結果反應不劇烈並不等於病就好了,目前更值得的關注的是病有沒有希望治好,有沒有可能繼續惡化。

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這一個月悄悄擴大了

5月,美聯儲通過其係統公開市場賬戶(SOMA)在兩天內購買了總計約348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包括204.7億美元的3年期國債和148.3億美元的10年期國債。這是自2021年量化寬鬆(QE)高峰期以來最大規模的兩日國債購買操作

盡管美聯儲並未正式宣布重啟QE,但此次大規模購買被市場觀察人士稱為“隱性QE”,因為其效果類似於通過資產購買向市場注入流動性。這些操作可能是為了支持財政部的國債發行,防止收益率過快上升,或應對市場流動性緊張的跡象。

之前美聯儲的QE是應急措施,在危機模式下使用,如2008金融危機和2020新冠危機。2023年矽穀銀行倒閉聯儲局部放水,也是危機模式。聯儲在常規狀態下直接買國債還是頭一回,那是不是意味著,美國發新債贖舊債已經無法通過市場來消化了?以後越來越大的債務規模都要靠聯儲來幹預才能繼續運作了?

這可不是一個good sign。長期來看,靠印錢來維持一個國家的運轉是不可行的,結果會導致對美元的信心崩潰。放水就是對美元的稀釋,在今年上半年美元大跌的基礎上,聯儲如果大規模放水,短期內撐得住債市和股市,但抵不住美元繼續下跌;中期會引發通脹,這個聯儲不得不考慮。

4月份通脹數據不錯,接下來通脹會不會飆不太好說。盤點一下現在的關稅率,比之川總接任前,全球基礎關稅10%,鋼鋁25%,汽車25%,中國30%(包括基礎關稅和芬太尼稅)。這些新加的稅率對市場的影響是什麽?要等下麵幾個月的數據來說話。影響通脹的主要因素是房租,汽油,食品,然後才是日用品。油價在降,房租的價格跟進口相關不大,同時,消費者信心指數降到30年最低,大家不消費了,通脹自然降低。所以總體能引起多大通脹,還真不好說。

國債問題迫在眉睫,聯儲可以接盤,市場暫且無憂。然而,靠印錢過日子總有行不通的那一天,那就是通脹再起的時候。聯儲必然要抗通脹,不可能繼續放水,那時候還有什麽辦法?

希望川總再來幾個中東之行,搞幾個trillion回來救救急;或者如海湖莊園協議所提議,能重組國債,無息延期至100年,那就是真正的MAGA了。

?

?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