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初開會出差,來杭州一周。當時住的地方和西湖很近。我數次獨自走在堤岸上,觀看湖光山色。西湖十景名不虛傳,但我也對那些古跡、曆史傳說與人文故事更充滿好奇與敬意。孤山、斷橋、曲徑、小亭,景色像畫卷般美麗。而背後的故事,更讓我隱隱感受到當地人文曆史的厚重。有一天下午和一位浙大讀研的同學騎單車到蘇堤。兩人上橋後快速衝下坡,還被罰了款,並不是因為“超速”,而是因為蘇堤上不讓騎車。年輕的時候,心情總是燦爛。
三十五年後的九月份,再踏夢中的西湖堤岸,那條自以為熟悉的線路真的並不太清晰,而且心境也不同了:曾經青衫的我,已經霜染雙鬢。
這次走還是從嶽廟開始,牆上的“盡忠報國”繼續提醒著“青山有幸埋忠骨”。沿人行線前行不久,宋義士武鬆墓靜臥於幽靜湖邊,其塚肯定是假,但俠義之氣回蕩。
西泠印社古樹掩映間,石坊古韻、書香四溢。百年來餘韻未散,文人們的執著高雅似乎仍在風中回響。
蘇小小的墓靜靜坐落在湖邊,亭台花木掩映,她的才情與淒婉故事為西湖增添了另一種韻味。再往前,是林和靖的墓。青鬆環繞,小亭覆蓋,梅妻鶴子的典故讓人感受到古人的脫俗,湖光與山色襯托出詩意。
途中還有其他文人雅士或地方名人的墓碑,或簡樸、或莊重,題刻文字斑駁,訴說著江南曆史的沉澱與文化傳承。沿路的小景、花木與湖水交相輝映,處處都感受到文化與自然的對話。
經過遠處的魯迅雕塑,沿白堤緩行。天氣炎熱,並不算多的遊人在歇息,拍攝。諸多網紅在表演,增加了前所未有的景觀。湖麵倒影映著樹影和遠山,柳梢輕拂,微風撲麵。“暖風熏得遊人醉”,千百年來,醉的應該不隻是遊人,還有那不老的風情。歲月的痕跡在水波、堤岸與古跡之間交織。三十多年過去,這條路留存了景色,繼續折射著文化的厚度,也慰籍著多少遊子的心。
晚上觀看了杭州宋城的大宋千古情的表演。導遊竟然給全團拿到了第一排的票,連他自己也覺得不可思議。朋友笑著對我說,人品好就運氣好,我也就欣然認了。當舞台上款款的白娘子和俏皮的小青翩然舞到麵前時,那一刻恍惚得仿佛穿越時空,真有不知身在何方的感覺。幸好手中手機及時定格下幾段影像,才讓這段夢境般的體驗留下了憑證。
重遊西子湖,圓了我多年的夢。這不僅是一場旅程,更是一份深藏心底的情懷與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