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過去從來沒聽說過SNAP。(Supplemental Nutrition Assistance Program,簡稱:食品券)。但最近幾天,電視新聞和媒體都在說SNAP福利下周會停發,除非政府的shutdown能快速解決。如果繼續停擺,美國有上千萬個家庭可能領不到這項補助。於是我有些好奇:SNAP到底是什麽計劃?誰在領?為什麽這麽多人會受到影響?
搜素了一下。原來,這個“食品券”計劃曆史悠久。最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的經濟大蕭條時期,美國政府為了幫助失業民眾能買得起食物,推出了臨時性的“食品券計劃”(Food Stamp Program)。後來在 1964 年正式立法成為全國性政策,2008 年才改名為 SNAP。它的宗旨很簡單,就是幫助低收入家庭維持基本的食物開銷。現在,全國大約有四千多萬人,也就是差不多十二分之一的美國人,每個月靠它來補貼買菜的錢。這還是相當龐大的群體。
那到底什麽樣的人能領?SNAP 的審核主要看家庭的“收入”(income)和“資產”(assets)。收入分兩種:一種是“總收入”(gross income),也就是稅前的工資、打工收入或社會救濟;另一種是“淨收入”(net income),扣除了住房、托兒、醫療等必要支出後的金額。以 2025 年為例,三口之家的貧困線(federal poverty level)大約是每年 21,150 美元。SNAP 規定,申請者的總收入不能超過貧困線的 130%,也就是月收入上限大約 2,888 美元;淨收入則不能超過貧困線的 100%,也就是月收入約 2,221 美元。
可以用一個三口之家來舉例。假設夫妻倆月收入合計 2,600 美元,有一個上小學的孩子。因為他們的總收入低於 2,888 美元的上限,第一關就算合格。再扣掉必要開銷,比如房租、水電、孩子的托兒費等,淨收入如果降到 2,000 美元以下,也符合標準。這種家庭就有機會獲得每月幾百美元的食物補助。補助金額依家庭規模而定,三口之家最高可以領到大約 700 到 800 美元左右。感覺對很多家庭來說,能有這麽一筆補助專門用來購買食品,還是相當generous的一筆錢。
很多人可能會以為這種補助是給完全沒收入的人,其實並不然。SNAP 受助者中,大約三分之二的家庭都有工作,隻是收入太低,扣完房租水電就所剩無幾。對於他們來說,這筆補助就是廚房裏的救命錢。
據說過去 SNAP的發放形式是那種印著金額的“食品券”(food stamps),現在已經數字化了。用戶得到一張政府發的電子福利卡(Electronic Benefit Transfer card,簡稱 EBT card)。外觀就像一張普通的銀行卡(debit card)。每個月政府會把補助金額直接打入這張卡裏,使用者可以用來在超市、食品店、或農貿市場購買食物。結賬時直接刷卡,輸入密碼,係統就會從 SNAP 賬戶裏扣款。
不過,這張卡裏的錢不能隨便花。它不是現金形式,隻能用於購買食品。例如可以購買米、麵、蔬菜、水果、牛奶、雞蛋、肉類、魚、冷凍食品等;但不能買酒、香煙、維生素營養品、熟食(hot prepared food)或餐館餐點。也就是說,這是一種“電子食品補助”不是現金津貼,也無法取現。超市收銀台上如果寫著“We Accept EBT”,就表示那家店可以使用 SNAP 福利卡付款。
從三十年代到今天,SNAP 一直是美國社會安全網的一部分。它的存在,也讓人看到政府在危機中維係民生的另一麵。
感覺很多華人家庭,尤其是後來跟孩子移民美國的父母,在美國沒有收入,都應該符合SNAP條件。記得我加州的一個朋友父母,住著加州政府提供的免費(或低金)房,還有醫療保險和護理人員,生活條件很好。不知道他們是否每月也會享受SNAP的食品福利券,我猜,應該也符合條件。
下一周是個關鍵點,看看共和黨和民主黨是否能妥協一下,避免幾千萬SNAP受益者受到傷害。我相信,很多美國人家庭都是靠著糧食券維持三餐的。
2025.11.1 於美國
My rent for the apartment was only $60/ month back then. The two bedroom apartment costed $120. With a roommate it was even cheaper. So before applying for the EBT, I have $100 left for buying food, $30 for transportation. So I was very happy with the $220 for buying food. I could buy almost anything I wanted to eat from grocery stores, Walm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