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子羅衿

為親身經曆留下筆墨
正文

職場和公司博弈專利產權十年經曆:4. 恍而過之(上)

(2025-09-24 13:18:22) 下一個

在美和公司博弈專利產權的職場十年經曆:4. 恍而過之(上)

 

伽子羅衿

 

果然,這次有了點實質性進展。在那家專利律師事務所,一位麵容和藹、氣質明顯具有理工背景的高個子律師接待了伽子。審閱材料後,他直接就一句話:你有實錘(You have the hammer)。他指著當年專利申報文件副本上Z的親筆簽名說道:這明擺在那,Z難逃幹係。並進一步指出,該發明本應屬美國專利,將其注冊為日本專利顯屬不當,需要向美國政府申請和備案。

 

這一明確判斷令伽子眼前一亮;然而當邀請對方代理此案時,律師卻麵露難色。伽子受雇的日資企業與某日本著名車企被視為兄弟企業,而該車企是該律所的重要客戶。他坦言存在利益衝突,無法接案。

 

若屬專利所有權糾紛,那是律所樂於接手的高價值業務;而伽子所提的專利署名及榮譽歸屬問題,則訴訟油水有限。即便無客戶衝突,此類案件亦難引人接手。但伽子仍為這次在侵權和剽竊方麵找準案件的關鍵要素而感到欣慰。

 

到底有多少油水?在前前後後的接觸中,有一位黑人女律師與伽子詳細測算了一番。她匯總伽子的油水有三個源頭:1. 工資,2. 獎金,3.NQ plan401k plan 不算在內。這個Google 上可自行查閱的NQ,伽子在人前都無例外地戲謬為:講團隊精神的日企搞得伽子不能揚名天下由此造成損失所提供的補償。依照提供的數據,不知她怎麽算的,這個油水也就是區區的7萬美元。

 

這時,伽子拜見到一位曾任職同一公司財務部門的台灣女。她因覺工作中遭遇不公,便委托一位律師向公司發了律師函,結果速遭解雇。飯桌上,她描述人事部頭頭白人C在解雇中之惡劣凶悍。伽子認識這位白人C,為華人社區的活動曾從他那獲得公司的讚助並邀他參與活動過。飯桌上,這位台灣女激將伽子:$500,你拿不出來啊?

 

這就回到算伽子油水的那位黑人女律師。她接下伽子的案子,以掛號信向公司發出兩頁律師函。涵件開頭先替伽子狠狠地痛斥一番公司對員工搞歧視、和以公司的行為進行知識產權侵權及對專利發明剽竊,隨後分兩部分陳述六項主張:第一部分為伽子主張四項必須”——必須列為專利第一作者,必須保證發行到所有國家的版本一致,必須發明權歸美國,必須補償7萬美元;第二部分的兩項:1)要求公司頒發正式發明認可證書,2)警告若前四項未獲全麵落實,62歲前解雇伽子屬於違法的報複行為。

 

奇怪的是,伽子當時心情多少處於自我麻痹狀態,對在一個自謂最反歧視的國家有理卻告狀無門深感無奈,對他自認為的一手好牌僅能打出如此局麵深感失望,對還是折騰到最後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才出手深感懊惱,收到律師函電郵過來的副本時,他硬是沒有留意最後那有關62歲的警告條款。屏幕上寥寥地過了過目這封函件,隻當作是再從外部向公司亮上一劍的解氣舉措,不抱期望,未加深思,便焦慮地靜候事態的發展。隨後郵遞過來的正式版本也沒打開認真重讀。他若是那時留意了那62歲事項,或許後麵在公司的日子就選擇卯勁兒地混。可惜直至退休整理資料方才拾歸此言。

 

伽子倒是認真仔細閱讀了不久後她轉來的公司的同是兩頁的律師回函。邊讀邊就體會到什麽叫實力外交:在弱方火力覆蓋不到的邊緣處耍流氓。實力當然要比伽子強得多的公司,全盤否認指控,捏造從未發生的與部門白人大頭頭M的兩次溝通、及事後補編的人事頭頭C與伽子的所謂溝通,稱溝通後他已理解此事係與日方溝通不足所致。回函強詞伽子雖為重要發明人,卻非第一作者,但不作任何解釋,反用伽子以前專利的第一作者來胡攪蠻纏——這些個第一作者和此案沒半毛錢關係。回函稱公司已對伽子做補償處理,斷然拒絕7萬美元索賠。回函最後以這樣一段結尾:伽子是公司非常優秀穩定的員工(very good and steady employee),工作獲主管與團隊的讚賞。

 

全函未回應美國發明歸屬,也沒觸及62歲警告事項,這讓伽子對此再次失之交臂。此番的鬥法,黑人女律師也做到一劍封喉,沒讓發生在台灣女的事兒發生在伽子身上。事後伽子特選一上乘飯店購下一張二人餐券投入律師所她的信箱。

 

回函的所謂補償處理,是讓伽子簽署一份追加專利作者的同意書,但未明確列為第一作者。伽子堅持必須列為第一作者,拒絕簽字並附意見退回公司。

 

伽子與公司的博弈焦點在於:第一作者直接關係其發明權屬於美國。此項在美國本土產生的發明被公司標為日本發明,違背基本事實。公司現在也隻得極力維護此謬。若承認伽子第一作者而歸還美國發明權,則注冊到各國的專利版權嫡屬關係須做公開調整;不僅如此,至少還要到相應的國家政府那兒糾正發明備報;這無異自打耳光。另一方麵,伽子堅持的第一作者證據確鑿,所有能拿來頂上的材料伽子手中都不缺,公司拿伽子沒轍。

 

在伽子的眼裏,走進如此的博弈,讓公司逃脫掉歧視一重罪的懲罰,已屬於不可思議。假設從專利律師那搞明白這博弈的完整內涵,回頭再次溝通那些從事訴訟歧視罪、但確實不明白專利之道的律師,會不會重拾回歧視那塊肥肉?沒走出應有的完美,大概和第一代人包括在社會和自身思維上的天花板有關吧。曆史沒有假設,伽子亦不例外。

 

(全文:1.始於孟浪,2.續而徨之,3.奮而抗之,4.恍而過之,5.複而往之,6.破產終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棗泥 回複 悄悄話 上牆頭啦!讚讚!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