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八十年代的夜——靜夜與永遠忘不了的記憶

(2025-08-27 19:52:50) 下一個

八十年代的夜,那是屬於我們的一代人的夜晚。

窗外沒有月亮,卻依然明亮;

心裏有倦意,卻無法入眠。

月光闖進來,星星敲打窗台,

正如那個時代的青春,總是不安分,總要留下回聲。

 

我們寫下的詩句稚拙,卻滾燙;

我們心裏的波動簡單,卻真誠。

那份熱烈和悸動,不隻是個人的情緒,

更是整個年代的印記——

一個民族的覺醒,一個青春的閃光。

 

幾十年過去,當我們再次翻開那些文字,

仍能聽見年輕的心跳,仍能感受到那夜的光與熱。

它提醒我們:

曾經的倦意和迷惘,也曾在夜的靜默裏學會了傾聽自己;

那是我們的共同青春,八十年代的《靜夜》

也是我們《永遠忘不了的記憶》。

 

那些夜,那些倦意與心亂,

寫在紙上的模樣,是我們最初的詩句——
 

靜夜

(一九八六年五月六日)

 

夜,

推開了窗門,

月光闖進來。

 

星,

一顆一顆,

亂敲窗台。

 

人,

倦了難言,

心,

亂到難眠。

 

夜深沉,歲月已遠去,而記憶仍如潮水湧回。

 

忘不了的記憶

 

這是寫在離開故鄉、離開校園之後的詩。

那時我身在工廠,心卻仍停留在1981年那個讓全中國沸騰的夜晚。

中國女排在日本大阪七戰七捷,首次榮登世界冠軍的領獎台,

那是“三大球”首次的世界金牌,也是億萬中國人壓抑已久的自豪感第一次如此熱烈地爆發。

 

我忘不了那晚的校園,沒有月亮卻格外明亮,

青春的火焰在每個人心中燃燒,素不相識的同學緊緊相握,

如同在見證一個民族昂首向前的黎明。

那不隻是一次體育勝利,那是一個時代的覺醒,是一種信念的點燃。

 

四年過去,我遠離了那一切。

可當我在1985年4月17日提筆寫下這首詩時,

心中那一夜的光和熱仍曆曆在目。

寫給女排,也寫給我們那一代人,寫給那個叫“青春”的時代。

 

那鮮血般深情的,

我故鄉的太陽。

那碧淚殷殷的,

我愛的嘉臨江。

我忘不了啊,

忘不了——

那沒有月亮的中秋夜,

沒有月亮也歡暢的時光。

 

忘不了啊,

忘不了女排奪冠之夜的狂歡,

忘不了“足球衝出亞洲”的呼喊。

忘不了那夜沸騰的校園,

多少素不相識的手緊緊相握,

鑄就了新的萬裏長城。

燃燒的青春之火,

燃燒著萬千顆立誌振興的心。

中國啊,我願你在,

燃燒中騰升!

 

校園沸騰了,

中國沸騰了!

紅背心的旗幟在飄舞,

開水瓶的爆竹在嗚響。

那校園的夜啊,

是撲不滅的太陽,

打不碎的月光!

 

別責備我們年輕衝動,

別抱怨我們忘了聖賢。

請原諒我們驚醒你沉睡的夢——

我們隻是太久太久沒有這樣

為一個名字熱淚盈眶。

 

讓我們一起高舉雙手,

把中國推上冠軍的領獎台!

 

忘不了啊,

那水葡萄般晶瑩的歲月,

那火山爆發、熱烈燃燒的

青春樂章!

 

回望那一切,我們笑過、淚過、燃燒過,

那就是八十年代的我們,永遠鮮活在記憶裏。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