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徐清風道自來

生於山城長江畔,三十而渡。徐徐清風,以詩明心,以思索為舟,以寧靜為岸;於文字中渡己,行遠終歸心。
正文

那些在六十多歲盼著被裁的人們

(2025-11-22 13:47:39) 下一個

今天中午妻子不在家,我一個人在小區散步。拐角處遇到鄰居帶著狗,也就在秋風裏一同走走聊聊。

鄰居家的先生因為公司項目資金短缺被裁了。反倒是鄰居太太,說她也希望哪天趕上單位的裁員——六十五歲的年紀,被裁反而意味著能拿到一筆補償。

其實這幾年,身邊不少快要退休的同事、朋友,都抱著同樣的心態在等著:
“要走最好來一波裁員,讓我幸運地退場。”

走著走著,我心裏不免有點感慨。

午飯我自己包了白菜豬肉水餃。吃過之後,給姐姐打了電話。
她問我退休三周感覺如何。我說挺好,就是沒有失業金可拿。
她笑著說:“這不都在你的計劃之內嗎?”

我說起鄰居擔心退休後會無聊、甚至得抑鬱症。姐姐倒是很輕鬆地說:
“每天做點好吃的,練練大提琴,我哪有時間無聊。”

話題自然轉到了母親。母親這些年在養老院過得安靜自在,自娛自樂,是上天給我們的恩賜。

但姐姐提到她朋友的母親:身體還行,可父親走後,她的精神卻日漸崩塌。無論是在大城市的高端養老院,還是縣城的普通養老院,她總覺得“生不如死”。兄妹倆從美國、日本一年飛回四五趟,可電話一接,就是無盡的抱怨,讓人心裏負擔沉重。

我也想到父親。按說他比母親更“精明能幹”,可無論智商情商,都不足以走到他想象的人生高度。退休後的那些年,他過得並不快樂,一生到終了都沒能接受現實——於是把責任推給別人,尤其是母親;又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和孫輩身上。

但我們終究都隻是普通人。

我和姐姐倒是較早明白:
一個人在衣食住行解決之後,剩下的快樂與痛苦,多半來自現實與期待之間的差距。

每個人都能選擇自己想要怎樣過:接受平凡,或者繼續造夢。

接受自己是平凡之人,也不把未竟的夢想壓在下一代身上。
或許,這才是一個平凡之人活得安穩、自在的起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markyang 回複 悄悄話 寫的真好,雖然提前退休是大多數人的夢想,但是一想到如何麵對沒有醫保,沒有收入的日子,還是會有一些焦慮的,可以解決所有這些問題,提前退休就是正解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