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百日新政、一場潛在的極右加速主義變革實驗》
看似混亂的百日新政背後,也許隱藏著一種加速舊體製崩塌的深意。了解加速主義,理解未來走勢,或許比簡單批評更重要。
2025年,美國政治舞台再次變得熱鬧而難以預測。
川普第二任期開局以來,百日新政在外界看來既充滿活力,又顯得雜亂無章。
關稅政策、移民政策、對國際組織的態度……頻繁宣布、頻繁推翻,
今天提振製造業,明天限製出口,後天又對盟友關稅豁免;
一邊在南部邊境大規模遣返移民,一邊又突然宣布放寬某些技術移民限製。
在這樣的節奏中,許多人感到困惑,也有人感到焦慮:
這到底是即興演奏,還是另有深意?
加速主義:讓舊秩序自行崩塌
一種可能的解釋是,這並非完全的“失控”,而是某種程度上的策略。
這種策略,與一種源自哲學界的思潮有關:加速主義(Accelerationism)。
加速主義簡介:從哲學理論到政治實踐
加速主義,最初源自20世紀末的哲學思考,特別是英國思想家尼克·蘭德(Nick Land)等人的研究。
其基本理念是:當前體製存在內在矛盾,真正的變革不是通過修補,而是通過加速係統自身的演變,使其走向極限,從而催生新的社會形態。
在政治領域,這一思潮有不同方向的應用:
左翼加速主義主張通過科技發展加速社會公平
右翼或極右加速主義則傾向於打破現有民主自由體係,促進新的秩序出現
加速主義者認為,現有體製的內部矛盾不可調和,
想要真正的改變,
不是溫和漸進地修補,而是推動體係自己失速、瓦解,
從廢墟中重建新的秩序。
在加速主義內部,又分為左翼與右翼分支。
近年來,在一些精英圈層,極右加速主義的影響力悄然增長。
極右加速主義強調:
破壞舊的國際秩序
強化國家主權與民族認同
依靠技術和資本的力量重塑社會結構
加速全球化體係的“自行解體”。
從這個角度看,川普新政的“反複無常”,
可能是一種主動製造係統性震蕩的手段,
而不是單純的決策混亂。
關稅、移民政策:案例中的加速邏輯
以關稅政策為例:
川普先是對多國征收高額關稅,打破了多年形成的全球供應鏈,
接著又在特定行業、特定盟友中局部豁免,製造新的利益版圖。
這種策略雖然短期內引發混亂,但長期來看,
有利於迫使產業鏈回流、重塑經濟關係,打破舊有慣性。
在移民政策上:
一方麵大幅壓縮無證移民和庇護申請,
另一方麵又對某些高端技術人才放寬簽證限製。
這種表麵矛盾的做法,實際上體現了一個加速主義式的邏輯:
清除低技能、低成本勞動力體係,同時快速引入可以助推技術發展的新資源。
而對外關係上,從退群(退出國際組織)到組建新的小型多邊協議,
也可以理解為加速全球舊秩序碎片化的一部分。
精英網絡與影子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川普的許多政策方向,
似乎與一批技術資本家、智庫、思想家的設想存在某種程度的吻合。
馬斯克等人在公共言論中,越來越頻繁地表達對現有體製“必須重啟”的看法。
當然,並不能簡單地說川普被“操控”,
更像是一場各方力量的短期共振:
川普利用精英網絡來尋找政策資源
精英網絡借川普推動係統性變化
這種結構,使得政策看起來跳躍、不連貫,但背後的方向性,可能遠比表麵更有指向性。
麵對變局,如何思考?
對於普通人來說,最重要的不是感歎混亂,也不是盲目站隊,
而是認識到:我們正處在一場深層社會實驗之中。
這一實驗未必成功,可能帶來新秩序,也可能引發更大的代價。
但無論結果如何,理解變化的邏輯、提升自我適應力,
將是每一個家庭和個人必須麵對的課題。
對華人社區而言,這尤為重要:
在全球動蕩的大潮中,
如何保持自身的穩定和選擇空間,
比任何政治口號都更值得關注。
結語
川普的第二任期,也許遠不隻是個人風格的延續。
在加速主義思潮和精英結構的共同作用下,美國——乃至全球,正在經曆一場隱秘而深刻的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