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易與危機之間:川普、達裏奧與普通華人的時代選擇
2025年春,世界再度站在分岔路口。
川普重返白宮,以關稅為槌,再掀全球經濟重構之戰;與此同時,對衝基金巨頭、橋水創始人Ray Dalio 在其新書及多次訪談中預警:美國的下一場危機可能在一兩年內爆發,其嚴重程度堪比1929年大蕭條。
一個是擅長“交易的藝術”的總統;一個是冷眼觀察周期波動的資本智者。兩種風格,兩種策略,指向的卻都是——全球秩序的深層調整。
而我們這些在美國打拚多年的普通華人,處於這個激蕩時代的中間地帶,如何思考,又如何自處?
一、川普的“交易術”:以極限施壓重塑秩序
川普的治國理念深受其暢銷書《交易的藝術》影響。他慣用的策略是:
開高價,營造危機感;
製造不確定性,強壓談判;
以“非理性”掩護真實目標。
本屆政府啟動的關稅戰並非單純反中,而是全麵出擊:針對中國、加拿大、墨西哥甚至歐洲盟友;一邊揮舞大棒,一邊釋放豁免信號,施加“心理壓迫”。
這不是簡單的保護主義,而是希望通過製造壓力,重新分配全球收益與規則主導權。
二、達裏奧的“危機論”:周期終結下的沉思
相較之下,Ray Dalio 則用曆史的眼光看待今天。他在新書及訪談中指出:
當前美國已處於長期債務周期的尾聲;
政府赤字龐大,利息負擔沉重,美債市場信心下滑;
社會分裂、政治兩極、國家治理能力下降;
全球信任美元的基礎正在動搖。
他警告:美中關係若徹底破裂,將不隻是“脫鉤”,而是“失控”;美國的製度、貨幣與霸權地位可能連鎖震蕩。
在他看來,曆史的周期不會因為一個總統的意誌而終止。
三、中立觀察:交易的豪賭 vs 危機的宿命?
從國家策略看,川普與達裏奧雖立場相左,卻道出同一件事:
美國處於“係統性調整”的關鍵階段,過去那種靠發行國債進口全球商品、再讓中日等國家買單的美元循環模式,正在瓦解。
正如我在前文中所言,確實,美國憑借美元主導地位,進口物美價廉商品,同時發行國債讓中國、日本回流資金——這是全球化的“美元循環”。
但這種利益,主要集中在:
華爾街(金融資產收益)
矽穀(技術紅利)
跨國企業(蘋果、亞馬遜、沃爾瑪)
而對普通美國人,尤其中下層藍領:
工廠搬到了海外;
工作機會流失;
薪資停滯,小鎮衰敗。
美國精英賺了全球的錢,普通選民卻感受到痛苦。這正是川普主張“再偉大”的社會基礎,也正是達裏奧擔心社會撕裂的根源。
四、普通華人:夾縫中的現實與抉擇
在這場地緣經濟風暴中,我們這些普通華人身處三重夾縫:
中美結構對抗——情感、文化與現實的撕裂;
美國內部分裂——族裔、政見、身份的衝突;
全球秩序震蕩——資產、家庭、未來的不確定。
我們能做什麽?
1. 認知升級
不再依賴“全球化穩定增長”的慣性思維,要能理解大國博弈下規則變化的速度和深度。
2. 資產多元化
考慮適當調整美元資產比例;警惕高杠杆與美債風險;保持一定的流動性和抗通脹能力。
3. 居安思危,不卷不躺
在信息混亂和兩極言論中,保持冷靜判斷力;小鎮不宜久居,社區氛圍、教育質量與社會安全更加重要。
4. 代際教育與文化認同
給下一代更多角度理解這個世界,避免陷入極端立場。理解中西文化,才能更從容地在夾縫中行走。
五、結語:交易,是生意?還是重構?
川普用“交易”的方式與世界對話,希望達成“美國再偉大”的目標。
達裏奧則提醒我們,不是所有交易都能贏,有些規則,一旦破裂,是不可逆的係統性失衡。
我們不需悲觀,也不宜盲目樂觀。
但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這不是一場普通的總統輪替,而是一個時代的深層轉向。
在交易與危機之間,
在巨浪未至之時,
我們每個人,都是時代的見證人,
更是,為家庭、為下一代築起護堤的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