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的時間不算長,也不算短。舊金山的天氣一如既往的好。徐二坐在飛往匹茲堡的飛機上,選了個靠窗的位置。碧藍的海水映襯著蔚藍的天空,幾隻不知名的鳥兒在遠處掠過。他掏出手機,拍了幾張照片,又隨手從兜裏拿出在機場買的那本書——《Jeff Bezos and the Age of Amazon》。翻到一頁,看到貝索斯的幾句話:“When you're eighty years old, in a quiet moment of reflection narrating for only yourself the most personal version of your life story, the telling that will be most compact and meaningful will be the series of choices you have made. In the end, we are our choices.”
徐二沉默片刻,把這段話拍下來,發給了女兒和女婿作為告別的贈言。他自言自語:“人生就是選擇。不同的選擇造就不同的結局。如今的處境,無論好壞,都是選擇的果實。”
想起遠在山城的父母,徐爸今年84了,徐媽83。兩人孤獨地守著他們的老房子。每當提到過往,父親總會將當下的不幸歸咎於徐二,仿佛一切的選擇都是兒子導致的。然而,徐二早已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與命運。多年來,他曾試圖改變家人,渴望帶給每個人幸福,但隨著時間推移,他終於意識到,與其改變他人,不如先改變自己。或許等到他八十歲時,能平靜地回顧自己的一生,接受那些選擇帶來的結果,而不至於有太多遺憾。
飛機已穿越雲層,爬升到高空。身邊的美國小夥子戴著耳機,專注地看著手機裏的電視劇。機艙內的餐車經過,徐二想起航空公司那慣用的伎倆。幾年前油價上漲,他們取消了免費的食物供應;如今油價下跌,卻再也沒有恢複那些原本屬於乘客的待遇。資本的邏輯總是如此,一旦削減,便難再回頭。座椅背上的娛樂屏幕也不見了,乘客們必須用自己的設備連接機上的娛樂係統。人人手持智能手機,時代變了。
徐二拿出老花鏡,翻開那本傳記,想看看亞馬遜總裁貝索斯的選擇與人生軌跡。書中的故事讓他不禁回憶起自己三十歲時的決定。1994年,貝索斯辭去了華爾街的高薪工作,走進車庫,開始了他的亞馬遜冒險。他告訴父母,失敗的可能性是70%。
同一年,1994年的重慶,"霧霾"這個詞還未成為生活常態。嘉臨江邊的機器廠早已被薄霧籠罩。30歲的徐二,剛剛遞交了辭職報告,決定去川外進修英語,準備自費留學美國。他對英語一直沒有太多天賦。1980年高考時,幸虧英語僅占總分的30%,他才能考上重點大學。年級60名學生中,他排在第13,這個不吉利的數字總讓他心頭發緊。但他並不畏懼,因為在專業課上,他多次名列前茅。大學畢業時,他的英語僅得了58分,幾乎不及格。那位教俄語出身的英語老師,最終還是給了他一個及格分。
21歲大學畢業,22歲時,他已經是中型企業的中層管理者,同屆學生中第一個走上領導崗位。就在他人事檔案回到重慶時,黨委書記告訴他,中南局有意調他去培養為第三梯隊。那時,徐二選擇了留在家鄉。兩年後,他重回管理崗位,廠長對他說:“隻要你願意,職位任你挑選。”
徐二思索著,30歲的自己辭去一切去美國,是對的嗎?成功的幾率有多少?有30%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