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倫克(Palenque)
現代帕倫克是墨西哥南部恰帕斯州的一個小鎮。它被稱為通往西部同名瑪雅古遺址的門戶。這座考古遺址曾是一個儀式中心,與周圍叢林構成了帕倫克國家公園。
帕倫克古瑪雅遺址,以其精美的建築、藝術和象形文字聞名,是古典時期瑪雅文明的傑作。帕倫克的鼎盛時期在公元600年至750年,盡管規模較小,卻因卓越的建築設計和雕刻藝術而在瑪雅文明中獨樹一幟。最著名的建築包括碑銘神廟,這是帕卡爾大帝的陵墓,其內部發現了玉麵具和象征權力的精美陪葬品;宮殿,由大廳、庭院和瞭望塔組成,是政治與宗教活動中心;以及象征瑪雅神話的十字組神廟群。
帕倫克宮(The Palace of Palenque)
是帕倫克遺址中最宏偉的建築群,也是瑪雅文明建築與政治文化的巔峰之作。這座宮殿建在一個高平台上,由多座相連的建築、庭院、走廊和迷宮般的地下通道組成,是帕倫克的政治中心和統治者的居住地。宮殿最著名的部分是其四層塔樓,這是瑪雅建築中少有的結構,可能用於天文觀測或軍事瞭望。塔樓與周圍的建築共同構成了帕倫克宮獨特的標誌。帕卡爾大帝及其繼承者在這裏治理王國,並通過浮雕和象形文字記錄他們的統治成就。
帕倫克宮以其複雜的地下通道和排水係統展示了瑪雅人在空間利用和工程設計上的高度智慧。這座宮殿不僅是權力與宗教的象征,也通過建築、藝術和象形文字傳遞了瑪雅人的宇宙觀和社會組織。作為帕倫克的中心建築,它見證了瑪雅文明的輝煌,是了解古代瑪雅文化的重要遺址。
十字神廟群(Temple of the Cross Complex)
是帕倫克遺址中最重要的宗教建築群之一,由十字神廟、太陽神廟和葉十字神廟三座結構組成。這些神廟建於公元7世紀後期,由帕卡爾大帝之子卡納·巴拉姆二世(K'inich Kan B'alam II)為慶祝其登基儀式而建造,代表了瑪雅文化中對宇宙、自然和神靈的深刻理解。
十字神廟位於中心,象征瑪雅宇宙之樹,連接著天界、人間和地下世界。神廟內的浮雕描繪了卡納·巴拉姆與神靈互動的場景,強化了其統治的神聖性。太陽神廟象征著太陽的力量,裝飾以盾牌和神靈圖案,表達了對戰爭與權力的崇拜。葉十字神廟則象征自然和生命的繁茂,其浮雕展示了植物和宇宙之樹的神聖形象,突顯了瑪雅人對自然的崇敬。
三座神廟以豐富的象形文字和雕刻記錄了帕倫克王室的血統、宗教儀式和宇宙觀。這些神廟布局精巧,與周圍環境和諧相融,代表了瑪雅建築藝術的巔峰。作為宗教與權力的象征,十字組神廟展現了瑪雅文明在信仰、藝術和政治上的高度成就。
太陽神廟和第十四神廟
葉十字神廟
十字神廟
十字神廟的壁畫
碑銘神廟(Temple of the Inscriptions)
是帕倫克遺址中最著名的建築之一,也是瑪雅文明的偉大象征。這座神廟建於公元7世紀,由帕卡爾大帝(K'inich Janaab' Pakal)下令修建,作為他的陵墓和紀念建築。神廟高約22米,呈九層階梯金字塔形,象征瑪雅宇宙中的九層地下世界,頂部有一座裝飾華麗的方形神殿。
碑銘神廟因其內部的三塊石碑而得名,這些石碑刻有617個瑪雅象形文字字符,是瑪雅文字中最長的連續記載之一。碑文詳細記錄了帕卡爾的生平、帕倫克王朝的血統以及瑪雅宇宙觀。
帕卡爾大帝(K'inich Janaab' Pakal)是帕倫克最偉大的統治者,他從12歲登基,在位68年(公元615-683年),是瑪雅文明中統治時間最長的君王之一。碑銘神廟不僅記錄了他的生平,還彰顯了帕倫克在文化和宗教上的輝煌成就。
紅皇後神廟(Temple of the Red Queen)
是帕倫克遺址中的一座重要建築,因其發現的神秘女性貴族墓葬而得名。這座神廟位於碑銘神廟旁,由一座金字塔形平台支撐,展現了瑪雅晚期建築的典型風格。神廟的地下室內隱藏著一座墓室,埋葬著一位身份顯赫的女性,她的遺體被覆蓋著厚厚的紅色朱砂(硫化汞),因此被稱為“紅皇後”。
墓室中的石棺雖然沒有雕刻,但其內涵十分豐富。遺體周圍陪葬了大量精美的玉器、貝殼和其他貴重物品,象征著她在生前的崇高地位與通往來世的旅程。紅皇後的真實身份至今仍未完全確定,但考古學家推測她可能是帕卡爾大帝的妻子或母親,因為她的墓葬與帕卡爾的陵墓緊密相鄰,顯示出重要的家族聯係。
紅皇後的墓葬不僅體現了瑪雅文化對貴族女性的尊崇,也揭示了女性在瑪雅社會和宗教生活中的特殊地位。朱砂在瑪雅文化中象征著血液、生命與重生,這一細節進一步彰顯了紅皇後在宗教儀式中的重要象征意義。作為帕倫克唯一確認的女性貴族墓葬,紅皇後神廟為研究瑪雅文明的性別角色、葬禮傳統與權力結構提供了重要線索。
紅皇後墓室
骷髏神廟(Templo de La Calavera)
骷髏神廟是帕倫克遺址內一座神秘而獨特的瑪雅神廟,以其牆上雕刻的一顆人類骷髏形象而得名。這座神廟規模較小,位於帕倫克宮殿附近,可能與宗教儀式或祖先崇拜有關。
骷髏雕刻被認為象征死亡、重生或與地下世界的聯係,反映了瑪雅人對生死循環的信仰。神廟的建築風格與帕倫克其他建築相似,展示了瑪雅晚期的精美雕刻工藝。
伯爵神廟(Temple of Count)
是帕倫克遺址內一座較小但具有曆史意義的瑪雅神廟,位於帕倫克宮附近。它因19世紀的探險家讓·弗雷德裏克·沃爾德克(Jean Frederic Waldeck)曾在此居住和研究而得名,“伯爵”是他自稱的頭銜。伯爵神廟的存在不僅見證了帕倫克的曆史,也象征著歐洲探險家對瑪雅文明的探索,成為19世紀考古學研究的標誌之一。
球場北側的小型寺廟
位於墨西哥奇楚瓦州的帕倫克遺址附近,是專門展示和保護帕倫克及其周邊瑪雅文化遺物的重要機構。博物館的設計簡潔現代,與周圍的熱帶雨林環境和遺址完美融合。它通過豐富的展覽和互動方式,向遊客傳遞瑪雅文明的曆史、宗教、藝術和技術成就。
博物館內的展覽涵蓋了從帕倫克遺址出土的多種文物,包括石雕、陶器、玉器、銘文和壁畫等。其中最著名的展品之一是帕卡爾大帝的墓板雕刻,這塊雕刻展示了帕卡爾從人間升天的場景,反映了瑪雅人的宇宙觀和對死後世界的理解。博物館還展示了大量瑪雅的象形文字,幫助遊客解讀這些曆史記錄和瑪雅文化的深層含義。
古代瑪雅香爐
可追溯到古典時期(約公元 250-900 年)。香爐描繪了一位瑪雅神靈或統治者,裝飾有複雜的雕刻和細節。
國王基尼奇·賈納布·帕卡爾一世頭像
源自銘文神廟,瑪雅古典時期,七世紀。
墨西哥帕倫克的瑪雅浮雕
描繪的可能是帕倫克統治者基尼奇·坎·巴赫拉姆二世
紅皇後的死亡麵具及殮葬品
瑪雅的象形文字雕刻
源自帕倫克葉十字架神廟,可追溯到公元 8 世紀。
阿爾貝托·魯茲·魯裏爾,瑪雅國王帕卡爾墓室和石棺的複製品
墓室中央安放著一具巨大而精美的石棺,蓋板雕刻著帕卡爾大帝躺在宇宙之樹上的圖案,代表他在死後進入天界的轉變。這一圖案也是研究瑪雅宇宙觀的重要依據。
石棺側壁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