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鼠國Bob

澳洲華人的生活記載
個人資料
袋鼠國Bob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蹲坑”好?還是“座便器”好?

(2025-10-02 01:42:21) 下一個
 
“蹲坑”好,還是“座便器”好?那還要問?現代文明的象征,肯定是“座便器”好。可是這個問題一直爭論非常大,甚至還上綱上線,矛頭直指“座便器”:它是很多肛腸科疾病,肛腸類癌症的罪魁禍首。本文大致介紹這個背景,並介紹一個架子的製作。但先說明,並不是針對哪種觀點下結論,這裏隻是一種探討,可能也因人而異。
 
現代人對健康保健非常注意,飲食起居到生活方式都有很多講究,也許“養生保健”最重要的一個方麵就是“排毒”。這個名詞是近年來才出現的,很文雅,其實“排毒”最基本的就是“排泄”,包括人體的大小便,出汗等。我們平時生活習以為常,很多人沒有留意日常生活中“排毒”的重要性,不信有本事憋著尿一天不拉,或者一個星期拉一次大便,我敢擔保,這個人一定出大問題。但是走極端也不行,我曾經看過一個保健資料,說一位“長壽老中醫”問大家多少時間排一次便比較好?有人說一天一次,有人說一天兩次。老中醫說:都不對,要吃完後就排便。也就是說一天吃幾餐,排幾次便。我覺得那是杜撰編出來的,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做到,也是違反生理常規的,腸子彎彎曲曲要走多久?有點常識的人都不會相信。但這裏說明一個問題:排便清理體內的垃圾和毒素,對人體健康非常重要。

無論中華養生還是西洋現代保健方法,都強調健康飲食的攝取和生活規律的培養,我以前很多文章都介紹各種中西方飲食和健康生活方式,動向。我們都知道良好的飲食結構,應該注重各種食物搭配的比例,強調要多吃一點植物纖維,這樣可以幫助我們清理腸道,易於排便。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讓人體的生物鍾來幫助我們,其實這些都是良好的“排毒”方法。但是很多時候盡管我們想排便,可是無能為力(出現便秘現象),“占著茅坑不拉屎”,到了早上高峰期,衛生間門口排長隊。
 
根據現代醫學統計,肛腸類疾病和癌症的出現率越來越高。在澳洲居民到了50歲,政府的衛生部門會寄一個“糞便”檢測包,按照步驟自己取樣,再寄回給醫療機構化驗,不久就會得到一個肛腸係統是否有病變的報告。要是有朋友收到這個檢測包,不要丟掉(我自己就差一點丟掉,以為和我有什麽關係?),這是一個很好的免費服務。所以人們越來越重視肛腸類疾病的防治,國家也注重一些疾病的早期排查,拖到最後成大病,國家的醫療開支更大。
 
一些養生專家做保健節目,提出那麽個問題:為什麽很多年前,人們肛腸類的毛病遠遠沒有現在多?矛頭直指“座便器”!(當然我個人還是覺得有很多因素,比如飲食結構),因為以前的“蹲坑”和現在家家戶戶使用的“座便器”在排便時的角度不一樣,“蹲坑”更易於排便,從人體生理結構來說更加優化,而座便器導致排泄物受阻,非常不好。
 
開始我以為隻是中國人在哄弄的所謂“養生之道”,後來網上一查,乖乖,不少西人醫學科學家也在做方麵的研究,美國幾個著名醫科大學還把“蹲坑”的姿勢,作為肛腸癌症病人手術後康複期必須使用的方法。居然還有海外博士寫撰寫研究論文,專門研究拉大便時的角度和姿勢。其實從曆史上來看,很多國家的民族過去都是使用“蹲坑”,隻不過近年來圖幹淨、圖舒適,因而導致肛腸類疾病暴增。這讓我非常驚訝,這個不是故弄懸殊鬧著玩的,可能未來這方麵的研究,會拯救很多人不患肛腸疾病,解決便秘的問題。
 
說到這裏朋友們心想:你總不會要叫我們把“座便器”敲掉吧?當然不會,也不可能。現階段我相信這個隻是一種研究探討,如何采用更好的替代方法?可能要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這些年AI大數據分析的應用很普遍,我也問了幾個AI,從人體醫學結構來看,的確蹲姿好,但也要因人而異,有老年人根本蹲不下來,或者蹲下來站不起來,這肯定不適合蹲姿。有一點是值得注意的,就是將腳墊高。
 
所以專家們想出一個現價段的變通方法,非常簡單:那就是把腳墊高。用一個小凳子,或者做一個擱腳架,用什麽辦法都可以。使得圖示的角度更為小,重心更低。我留意一下,一些日用品商店,還有這種帶斜坡的塑料小凳子賣。有朋友一直在使用,據說還是很有效果的。
 
 
 
所以我認為:我們都不是專家,不必太在意理論有多少玄乎,最好的辦法是試試,看看效果。特別是對於那些有肛腸疾病,有便秘的朋友,很簡單:用一個小凳子,改變一下角度,試一段時間看是否有所改善?
 
下麵是利用一個廢棄的床頭屏風改製的擱腳架,不花一分錢,一小時搞完了。

這是一個丟棄的床頭屏風,非常好的實木
 
這是一個製作規劃圖:按綠線切割改小;把兩塊斜坡腳移位;把原框架移位
 
這是做好支架的背麵,底部支架帶有斜坡
 
這是完工後的上部
 
放在座便器前(側麵圖)
 
俯視圖
 
前後有一個小坡度,腳放在上麵很舒適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