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健康食品領域對“堅果”和“幹果”是越來越重視,上個“漫談堅果”係列,我大致上介紹幾種常見堅果,以及營養成分和一些軼聞趣事。現在我們進入另一個“漫談幹果”係列。
我們以前經營很多年著名健康食品連鎖店,這類商店除了“堅果”,還有很大一類是“幹果”。但注意,“幹果”並不是我們華人喜歡吃的“蜜餞”,而是“水果幹”,基本上是天然水果脫水的,並不是加糖醃製(或者少許一點)。所以從“健康食品”的角度來看,“幹果”比“蜜餞”更好。前麵我介紹市場上比較受歡迎的“蔓越莓”,“藍莓”,“棗子”,“杏幹”,“蘋果幹”,“香蕉幹”,“無花果幹”和“西梅幹”。
今天介紹另一種最常見的“葡萄幹”:
葡萄是一種適合很多地區生長的爬藤果樹,碩果累累,葡萄全身都是寶,葡萄肉酸甜可口;葡萄皮中的花青素是極好的抗氧化劑,具有去除過氧化自由基的能力;甚至葡萄籽都有用,澳洲的葡萄種植和釀製葡萄酒業相當繁榮,釀酒的過程丟棄大量的葡萄籽,現在一些企業用葡萄籽提煉“葡萄籽精華”,是一種非常好的保健品。超市還會看到“葡萄籽油”(好像CostCo就有賣)。新鮮葡萄是水果中的佳品,葡萄幹可以作為即食休閑食物,也可以用來製作糕點餅幹,飲料和酸奶製品等飲品,還可以用來做菜。總之我們生活中新鮮葡萄和葡萄幹、以及葡萄幹製品相當多,葡萄是一種大眾喜愛的水果。
正因為葡萄很普遍,種植曆史也很悠久,因此葡萄的品種非常多。光是新鮮葡萄就有青葡萄,金葡萄,紫葡萄,紅葡萄,黑葡萄等。以前我們不知道,以為釀酒的葡萄就是我們當水果吃的葡萄,去了葡萄園才發現,釀酒的葡萄很小很結實,水分並不多,而且各地的釀酒葡萄品種都有些不一樣,這就形成了各地葡萄酒都帶有各自的特色。
製幹的新鮮葡萄中文裏我們可以叫“葡萄幹”,但英文不能按照字麵翻成“dried grapes”,有很多名字,大體上有Raisin和Sultana,去店裏買葡萄幹大致上就這兩種。Sultana按照音譯,中文有些地方叫做“蘇丹娜”,而每一種Raisin和Sultana又會有一些分類品種。那麽Raisin和Sultana到底有什麽區別?主要還是產地不一樣,口感還是有些不同,我自己體會Sultana比較小,比較甜,比較軟;而Raisin比較大,硬一點。前者估計產量高一點,價格便宜一點,後者價格相對高一點。估計在專業上會有很細的區分,但我們一般老百姓,沒有必要搞得很清楚。
典型的Sultana
注:有的字典把Currant也翻譯成“葡萄幹”這是不對的,Currant中文按照音譯叫“加侖子”,最為典型的是Black Currant黑加侖。黑加侖比較小,口感也不太好,主要是用來做水果布丁等糕點,用來即食並不多。
最後再介紹兩種鮮為人知的葡萄幹:
不過我沒嚐過“藍寶石葡萄”,也沒見過。
博主嚐過沒有?
“Last year I had the pleasure of trying out this sweet and crisp new variety of grape, the Sweet Sapphire grape, developed in California and now grown here in Australia and around the world. They were just so sweet and delicious.”
https://granthamgarden.org/2018/02/23/sweet-sapphire-grapes-a-new-var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