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不少國家的科技領域工作並不難找,就業機會多了,挑選的機會就多,選擇的條件就傾斜到應聘者。已經就業的人,也是蠢蠢欲動,想跳槽換工作。一個所謂的“理想工作”,有權威機構做過調研,不外乎“工資高”,“工作輕鬆”,“沒有壓力”,“工作時間短”,“未來發展潛力大”,外加一條“離家近”。當然要全部滿足,那是天方夜譚,除了自身條件過硬,還要加上“機遇”。所以理想和現實還是有很大距離的,但也反應出人們的求職願望。
為什麽很多人將“離家近”也放到“理想工作”範圍?因為很現實,在很多國際大都市,即便沒有堵車,通勤單趟一小時很普遍,很多人每天花在路上的時間2-3小時,很不值得。因為Covid19的原因,很多科技公司,谘詢公司,數據分析公司盡可能安排員工“在家辦公”。據統計,絕大部分公司對“在家辦公”持肯定態度,員工可以省去大部分在路上的時間,反而覺得效率更高。我遇到有些在家辦公的年輕人,非常自覺,工作時間不做任何自己的事情,人前人後都一樣。這種我們稱之為“遠程工作”模式,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新模式,盡管不可能適應任何工種,但相當一部分工作能夠借助這種模式來提高效率,使得工作更人性化。
此人可是認認真真“在家辦公”
“在家辦公”的環境更人性化
所以當Covid19過後,很多公司並沒有立刻恢複“坐班製”,不少還是延續這種“遠程工作”的模式,或者兩者結合,員工可以部分時間在家工作,部分時間在公司辦公。澳洲目前在試行4天工作製,規定公司不得減少員工的薪金,那就意味著工作量不變,所以最有效的就是將部分工作在家完成,也許這是未來職場工作製的方向。
這就到了我們本篇的主題“數字遊民”。首先,要準確理解“數字遊民”這個詞,就必須要強調“數字遊民”是一種生活方式,而非一種職業。“數字遊民”一詞直譯自英文詞組“Digital Nomad”,在英文中Digital的意思是數字或數碼的意思,其引申含義即為互聯網,而Nomad則泛指居無定所的遊牧民,因此它的另外一種比較流行的翻譯是“數字遊牧”。
而現實中,“遠程工作”並非一定要“在家工作”,理論上說,隻要是有互聯網的地方,都可以做到“遠程工作”。也就說,“遠程工作”可以在家中坐著辦公;或是在家一邊做家務、或是一邊種菜,可以辦公;或是在哪個海灘一邊曬太陽,甚至也可以辦公。我可以在同一城市的家中做“遠程辦公”,也可以跨州,外地“遠程辦公”,甚至飛到國外的某個城市“遠程辦公”。特別是沒有工作量限定的“自由職業者”,更可以沒有約束的到處遊蕩。我以前參加“南太平洋遊輪遊”,和一位常年在海上遊輪上遊玩的旅遊撰稿人深談,這位德國人一邊旅遊,一邊為旅遊公司寫遊記,一邊賺錢。這就是典型的“數字遊民”,這還是8年前,當時還沒有“數字遊民”的概念,沒幾年的現在已經相當成熟的工作模式。
我們兒子目前在倫敦工作,他是大數據分析專家,基本上在家工作,他和朋友幾乎每個周末都在周邊國家旅遊,偶然也會在公司登記後,在非周末去他國。據他介紹,歐洲很多城市都開辦專門吸引“數字遊民”的旅店和辦公設施,比如葡萄牙的裏斯本就有世界上最先進的“數字遊民”酒店,網速極快,還有現代化的辦公和休閑設施。所以隻要員工的素質好,工作敬業,效率一定會非常高的,可謂工作、生活和旅遊三不誤。這又是一種“數字遊民”的範例,很多國家還有“數字遊民”短期簽證。
現在的旅遊城市,都可以看到在咖啡館辦公的“數字遊民”
可是老板朋友們自然有顧慮,要是員工不自覺,偷工減料,心不在焉怎麽辦?要是外出出了事故歸誰報銷?這些問題並非有統一答案,完全和個人狀況相關。所以現在很多公司規定,員工隻能“在家辦公”,不可以去外地或出國。於是有人“秘密旅行”,利用這個機會偷偷外出,外出時有會議也不要緊,將背景設成“虛擬背景”,到哪看上去都一樣。但老板也不傻,可以檢查員工的IP地址。於是員工就用虛擬IP地址……。
不少人現在應聘的職位就選可以有“遠程辦公”的公司,入職條件就注意帶有“遠程工作”的條件,有些更明確了解:是不是容許做暫時的“數字遊民”?所以這種模式貶褒各異,凡事都可以做到,隻是一個度,畢竟老板聘員工給工錢,不是讓你遊山玩水的。
這是浙江安吉專門為“數字遊民”準備的工作間
(中國的大理和安吉是最受“數字遊民”青睞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