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文學城”這塊園地,我在“文學城”落戶才一個多月,看了很多網友的分享,自己也寫了一點東西,受益匪淺。我們很多八、九十年代來到海外的朋友,現在逐漸進入(或是將要進入)退休年紀。大家談論最多的還是如何安排完美的退休生活?何時退休?之類的問題。
很多朋友們調侃自己:出了國門就算“下崗”,什麽時候不幹了就“退休”。所以什麽時候都可以“退休”,但你不能不幹了立馬去喝西北風,也不能長期依賴福利救濟金,或是靠Food Bank的施舍,你得養活自己和全家。所以,問題的關鍵還是應該加上“如何在‘財富自由’的狀況下退休?”。我們在15年前就做到基本“財富自由”(也稱“財務自由”)的情況下52歲就“退休”了,下麵我談談幾個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財富自由:
我的理解:一個人的“財富自由”並不是需要巨大的錢財,過著多少奢華的生活,住豪宅、開豪車,享受山珍海味,全身名牌。不一定,有這個基礎固然好,但我覺得一個人的“財富自由”很簡單,隻要有自己的地方住、有固定的收入,豐衣足食,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可以自由支配時間而不受“朝九晚五”的約束,也不必擔心是不是需要依賴社會福利部的養老金和補助。這就達到了在財富自由的狀況下“退休”了,所以不存在年齡的限製。
我的人生軌跡有點象坐過山車:文革中去山區當知青,抽上來在小縣城做工人,再考取大學留在杭州工作。再就是借錢來澳洲讀語言。歪打正著在軍工廠打工,賺錢還債付學費,拿到澳洲碩士後做了GIS的係統工程師,最後和妻子經營一個連鎖店的分店。再後來就什麽也不幹“退休”了,嚴格來說隻是“告別了職場商場”,換一種人生。不久前的幾篇文章,都詳細記載了一些軼聞趣事。
但問題來了:退休生活的“財富自由”靠什麽?靠社會福利?當然不是!靠前半生的儲蓄?肯定不夠!澳洲政府目前的退休年紀是67歲,但即便到了退休年紀,還要經過嚴格的“資產測試”和“收入測試”。所以別說沒到退休年紀,就是到了退休年紀,有點積蓄、資產、自籌養老金Super或是有點兼職收入的人,基本上拿不到政府養老金。因此最佳方案是在工作年限做好投資,或是在退休之前的若幹年,提前做一些資產上的調整,一旦工資收入減少(或完全沒有),也可以做到“財富自由”。
這就要感謝我的一位西人會計師!這是我的一個經驗:你要在一個地方紮根,做到“財富自由”,最好要交一個會計師好朋友。一個好的會計師不是教你偷稅漏稅,而是教你賺錢的同時,安排好自己的財務,教你理解稅務法規,也教你合理合法地掌握一些財會技巧。當然我們自己也要學習,需要動手做,無論我在公司做專業,自己運行生意都是我自己做稅務報表的,最後由會計師審理,而每次都能做到專業會計師心滿意足,相當於一個初級會計師、理財師。
在工作年限,在有經濟收入時,最好做一些投資。當然所謂的“投資”有很多辦法,我看到很多人在退休時都能做到“財富自由”,都有自己的一套。但我個人的經驗還是投資地產:在工作年限,有收入,利用借貸購買物業,沒有什麽壓力,打理也比較省力,還可以抵稅。當進入“退休時期”(這裏並非指政府規定的“退休年齡67歲”),因為沒有工資(或是運行生意)的收入,需要調整投資,向回報穩定,帶來現金流的投資產品靠攏。
所以我覺得,要做到任何時候的“退休”,最重要的還是取決於自己的財務狀態。這也是對年輕、中年工薪階層的提醒,要盡早安排邁向“財富自由”的目標,也就說因為各種原因不工作了、沒工作了,日子還是照樣很滋潤。
二、提升興趣愛好:
無論什麽年紀退休,相對朝九晚五的工作時期,時間上的自由度更大,但也容易養成懶散的習慣,天天睡到自然醒,整天無所事事地看電視,刷視頻,沉迷於社交網絡。當我們退下來後,很多時候一整天懵懵懂懂感覺不知道在做什麽。所以我個人的建議:一定要提升自己的興趣愛好,將過去沒有時間完成的愛好撿起來,做到精致。
我們不求炫耀,也不要有壓力,但一定要潛下心來,最好有幾種興趣愛好。比如我的興趣愛好非常廣,我喜歡做DIY手工,修修補補都是自己動手,喜歡園藝,喜歡種植,我也喜歡養魚、養鳥、養小動物。我也偏愛知識性比較強的東西,AI新一波開始,我關注幾個會話類和繪畫類、語音生成的AI軟件,幾乎每天都要使用。我還喜歡烹飪,音樂,攝影,旅遊,閱讀和寫作,每天爭取看一本電影,而且喜歡科幻題材的電影。也讀很多宗教和曆史書籍和文章,投資理財的文章和軟件的應用。以前什麽運動都喜歡,隻不過現在隻能適度鍛煉。
但我避免大起大落的愛好,比如炒股,激烈的競技運動比賽,盡量回避爭執,或是討論有爭議的問題。當你進入退休年齡,你會明白你根本不能扭轉這個世界,你花在糾正他人三觀的企圖幾乎是徒勞無功。
要注意興趣愛好是提升自己的,不要活在他人的光環中。我遇到一些老人,一生中很執著,隻有一種愛好,退休了出一本書,但需要得到他人認可,時不時轉發一些插圖,書中內容,以求博得他人的讚許。有老人喜歡攝影,參加了攝影家協會,時不時發“大作”,其實真的不咋地,要博得他人的讚許。還有人喜歡旅遊,每年一大半的時間在世界各地跑,這很好,執著地追求“遊山玩水”,但拍的照片都是人物照,根本無法識別這是到了哪裏?還追求網友的點讚,點擊率。本來是很好的興趣愛好,但變調了,搞的自己也心神不定,有壓力,適得其反。
三、注意身體健康:
盡管退下來有時間,生活更安逸,經濟上也比較充裕,但隨著年齡的增加,疾病也會莫名其妙地出現。在海外很多國家的醫療條件都不錯,首先要熟悉當地的整個醫療體係的運作,也要學習當地的醫療保險製度,確定好自己和家庭的醫療措施,比如購買私人醫療保險,醫院手術保險,救護車保險,牙醫保險和眼科檢查保險等。對投保費和報銷額度,以及入院條件都要心裏有數,從而判斷值不值得買。
最好在家庭醫生GP的專業指導下,製定適合自己健康飲食方案。經常科學地學習健康飲食結構的知識,盡可能調整不良飲食習慣和偏愛。盡管是漫長而艱難的,但循序漸進會有收獲。
要注意醫學信息的篩選,遇事要好好和家庭醫生GP溝通,要是周圍有專科醫生,可以進一步谘詢比較深的醫學問題,相信科學。現在一些AI知識庫,比如ChatGPT,Copilot等,遇到問題可以及時谘詢,並不是完全依賴這些信息,畢竟也是比較靠譜的信息源。但不要太依賴自媒體的所謂“秘方”、“偏方”,有些是胡編亂造的誤導,沒有科學依據,反而會誤事,要留一個心眼。
四、旅行和探索:
過去因為忙,經濟上、時間上也不許可,無法周遊世界。退休了可以安排自己感興趣的旅行,和各種人交談,盡可能了解這個世界,體驗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豐富人生閱曆。通常我安排一次旅遊,事前會認認真真做規劃,收集網上的信息,旅遊時盡情體驗旅途生活,做好旅途行程的攝影和軼聞趣事的記錄,回來後再整理行程的記錄,有可能再和網友分享遊記和小貼士,在充實自己的同時,給他人帶來一些幫助。
五、處理好家人孩子的關係:
退休了和老伴在家一起的時間比較多,家中摩擦的機會更多,需要求同存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輩子都已經到了“夕陽西下”的時刻,什麽事情要求觀點都一致,不可能!但為一點小事鬧翻天,也不值得。
兒孫自有兒孫福,現在的年輕人有自己的觀點,尤其是海外的年輕人,別老是想去左右他們,指揮他們,說不定他們比我們還懂,我們可能會“弄巧成拙”。但我是這個觀點:我需要闡明我自己的看法,至於是否聽得進?是否按照我們的意願?這是他們的自由,結論並不重要,也不要太糾結未來發生什麽。年輕人即便是失敗了,還可以接受教訓“東山再起”。
但最好不要和下一代住在一個屋簷下,盡可能住一個城市,或者一個大區。也要鼓勵年輕一代盡可能為未來的“財富自由”做準備,特別是適合年輕人的“長線投資”。我們兩個孩子,在中學都開始打工,在讀大學就開始買了第一個房子,都非常注重投資。
六、精神層麵的升華:
思考人生,在宗教信仰上的探索。除了自己信仰追求,參加教會崇拜,有可能要帶領團契、小組活動,參與奉獻,分享見證,關愛他人。但我拒絕拉幫結派,教會也是人的地方,遇到紛爭,無論再“屬靈”的理由,我一概拒絕,遠離。
總之退休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篇章的開始,同樣我們會遇到很多挑戰,隻不過和職場時期不同罷了。而且隨著年齡的增加,健康狀況的衰落,誰的挑戰都隻會越來越大。但不要為明天擔憂,做現在自己能做的事情,並且做到精彩。
說明:當然以上隻是我個人的經曆,並不是強調我的經驗就一定是“樣板”。盡管我52歲退休,可以不依靠政府福利,財務上安排好好地,也沒有“坐吃山空”。但我活得豐富多彩,同樣有很多有意義的事情做,“退”而“不休”。
澳洲是另一個極端,通常剛開完刀,第二天就趕病人出院,醫療資源太緊張。澳洲有免費的“全民醫療保險”,待遇也很好。但需要排隊,連初期癌症病人都要排幾個月的隊,他們是采用“輕重緩急”的順序,定期也做檢查,一旦惡化,再升級。但很多病情被誤診,被耽擱。
另一個問題是在有限的資源中,評定優先順序。同樣的病症,一個年輕人排在最優先的地位,老年人排在最後,要是老老年人,基本上就是不治療了,這就是以前我介紹過的“安寧治療”。看起來非常殘忍,但這個體係沒有辦法承擔。
所以我們買很高的私人醫療保險、醫院手術保險。這些費用,遠比我們的日常生活費用還要高。這就是我文中談到,各人需要了解本國的醫療體係,結合自己的經濟狀況,再匡算是不是值得買,是不是承受的起?
祝賀開啟了第二春。你的退休生活一定豐富多彩但文章空頭無物
-----------------
如果在美國,健康保險會是個消費大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