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鼠國Bob

澳洲華人的生活記載
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為下一代買房”話題的探討

(2024-10-13 17:58:26) 下一個

我們一批五、六十歲的朋友,很多人感覺壓力非常大,其中最大的壓力就是孩子身上的開銷。孩子讀書和生活開支哪裏像我們以前一樣能克勤克儉?要是家有留學的子女,開銷真是把多年的積蓄打個“水漂”。等到孩子們畢業找到工作,一切搞得差不多了,壓力還要大,那就是考慮年輕人置業的問題,這不是打個“水漂”可以對付得了的。對於絕大部分這個年紀的朋友,基本上都已經“退居二線”或是退休了,收入並不象以前那樣豐厚,所以對於孩子們的置業開銷,更是一筆“天文數字”。我以前的一位朋友有兩個剛成年的孩子,厚此薄彼又對不起孩子,要是都滿足兩個孩子的置業,不是要她的命?所以壓力非常大,一談到這些問題淚流滿麵。

其實很多居家理財,置業買房的問題,我以前在文章裏都穿插介紹過,本文就“如何幫助下一代買房?”的問題,從四個方麵來探討:

  • 需不需要買房?
  • 東西方理念上的差異
  • 如何為孩子買房?
  • 一個重要的建議

一、需不需要買房?

很多人把買自己住的房子叫“投資”,這個從“投資理念”來講並不全對。所謂的“投資”的概念裏,“投入”的要“產出”。自己住的房子沒有帶來收入,所以嚴格講,並算不上專業上說的“投資”,隻是一個你生活居住的地方,自己沒有這個地方,你必須花錢租房子。也就是說,沒有住房,你要額外一筆錢付租金。對你的孩子也一樣,除非你把自己的房子讓給孩子們住(同樣你自己還是要租房子付租金),不然他們也要額外花錢。

朋友們會說:我不是工作有收入嗎?這點房租我付得起,算不了什麽。

我提醒朋友們:不要忘記你的租金是為房東們付投資房貸款的,英文中有個比喻叫“drain to the toilet”,什麽意思?就好比把錢衝到廁所裏一樣,白白地沒啦。你年輕有力氣工作,也有人聘請你,是沒問題。可是到了“人老珠黃”幹不動了,沒有人要了,退休了,沒有收入了,怎麽辦?有人想到不是有社會福利嗎?我可以領“失業救濟金”或者“政府養老金”。

我們暫且不考慮拿政府的福利有多難,我給朋友們算過一筆帳,目前澳洲福利部對沒有任何資產(自住房除外)和收入的退休人士(也就是可以得到政府的最大限度的福利),發放的退休金(救濟金也差不多)差不多單身是1100塊/兩周,夫妻1600塊/兩周,也就是說:每周550多塊/800多塊。如果沒有自住房,那必須要租房,像墨爾本兩房租金500塊的房子算是很難找的(悉尼還要貴很多),就算一對夫妻,扣除水電煤等賬單,剩餘基本上一百塊不會到,這樣的生活是非常、非常艱苦的。

說到這裏大家明白:一定要有屬於自己的房子,並且一定要在沒有收入的退休階段,必須還清房貸,要不然就要賣房換小的。所以買房是必須的,而且越早越好,早買房,早供完房貸。再者,隨著通貨膨脹因素和土地資源的缺乏,帶地的房子從長遠來說,是越來越貴。這和“投資”沒有什麽關係,是一個滿足你個人生活素質的問題,對我們這一代是這麽回事,我們的下一代也是這麽回事;海外是那麽回事,中國同樣也是那麽回事。這是一種理財的規劃,是一種理念。我們的“溫馨家園”是少不了一個屬於自己居住的地方。

你總不能讓你可愛的寶寶老來還租房子吧?

二、中西方的差異:

在說明這個問題前,我先講兩個真實的故事:

以前我的一位同事,是一位典型的澳洲人,非常單純和老實,70年代在墨爾本非常便宜的西區8萬塊錢買了一個房子House,住得也很開心。當然他們沒錢,借了7萬,按揭30年,他們夫妻倆都有工作,好像每周一百塊的房貸,是工資的零頭,一點壓力都沒有。他們老老實實地還了30年,其實利滾利,還的利息可以再買一兩個房子,可是他們不知道可以多還,一直到退休才還清,還瘋瘋癲癲地慶祝有了屬於自己的房子(Free Title)。不過看看他們的生活真的隨心所欲!

這裏還有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三十多年前我們在澳洲落腳後,開始買房子。我們有位朋友比我們早來,夫妻兩個很辛苦地打工,周末還兼職,最早就買下了房子,於是我們去他家參觀取經。房子靠海濱很漂亮,三睡房兩廳,十全十美讓人羨慕不已。可是進了屋子,家徒四壁,空空如也。一張吃飯桌子還是救世軍二手店舊貨買的,八張椅子三個式樣(撿來的)。朋友說為了早早還清房貸,全家省吃儉用,連電燈都不舍得多開。而那時這個房子隻要十幾萬就夠了。又過了一年多,朋友很高興地說,他們做生意開店了,很快把房貸還清,可以好好買點家具過好日子了。可是一年不到,太太因為得了癌症,三十多歲就去世了,留下一個十歲不到的女兒和四壁空空的“豪宅”。大家聽了個個神色黯然,都不知道怎樣去安慰這位朋友。

所以這就是西人和華人對“買房”財務安排的兩個極端例子,兩者都不可取。買房置業是人生中的大事,一定要從長遠考慮,有個長遠規劃,既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條件下盡可能早的置業,還要考慮我們的生活質量,不要做得不償失的傻事。所以我一直勸那些備感壓力的朋友,你急有什麽用?空想也沒有任何幫助,隻有自己靜下心來,請理財師,會計師做一個規劃,最要緊的是要切合實際,而且從今天就行動。對下一代買房置業,還是一樣的理念。

誰都知道買房要錢,可是不要做得不償失的傻事

三、如何為家裏的年輕人買房?

我們絕大部分朋友都不是權貴和富豪(有錢人的情況我最後再介紹),隻是一些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工薪階層,小生意運行者,就那麽點錢,大家都有壓力。前麵說了買房置業的好處和盡早買房的好處,我們這一代是這樣,對孩子也是一樣。我遇到不少朋友,孩子們都很優秀,大學畢業後收人相當高,吃住在父母親家裏,自己開豪車,旅遊項目一個接一個,可是成為“月光族”,吃光用光玩光。於是一些家長向孩子收“租金”,每月上繳多少錢,家長倒不是要這點錢,而是存起來以後買房子付首期,可是孩子們不高興,所以家長和孩子之間又有很多的摩擦。

很多中國新移民家長為什麽有很大的壓力?因為他們的概念:要給孩子買房,就要把整個房子買下來送給他們,周圍家長都是這樣的,不然沒麵子。你想現在的大城市好一點區的房價都非常貴,這對於一般工薪階層老百姓,真是不容易。我們看到國內的朋友,到了八十多歲還在兼職,做專家門診,不是為自己,也不是為兒子,而是為孫子買房,這個壓力延續幾代是非常大的。再過幾年他們的曾孫子就要出世,我看他們還要繼續兼職,為曾孫子買房。這是非常不合理的怪現象。

在西方國家的西人,等孩子學校畢業有了收入,自己就獨立搬走了,很少有人會為子女買房子。而海外的華人,普遍對孩子比較照顧,可是充其量隻會為孩子付一個首期,一般都是由孩子自己貸款,平時他們自己還按揭。也有不少家庭在孩子們還沒有結婚前,讓孩子們買了房子後還是生活在父母親家裏,孩子的房子可以出租出去。因為孩子們有了自己的貸款,普遍都比較注意不亂花錢,有錢盡量放在房貸的抵消利息賬戶裏,再加上租客的租金收入,孩子們會看到這個理財方案的碩果——房貸會一下子還掉好多,沒多少年這個房子就屬於自己的了。所以等到結婚了,很多起步早的孩子們,基本上沒有什麽壓力,孩子沒有壓力,就意味著家長沒有壓力。再有錢可以換更大的房子,更好的房子,也可以進入“投資房”的真正投資階段。所以這毫無疑問是一個最佳方案,父母和孩子都歡天喜地,沒有壓力。

中國的朋友可能會想:這是你們海外人的思維和方法,在中國行不通,特別是男孩子,沒有房子,找對象都難。其實也並非如此,我認識就有這樣的大陸朋友,他們都是早年的工程技術人員,可是退休比較早,沒有多少積蓄,根本無法支援孩子。可是他們會教育子女,兩個兒子非常優秀,現在一個是副教授,一個是新華社記者。盡管結婚比較遲,家長也沒有貼錢為他們買房子,都是孩子們自己努力。靠自己的力量不但成了家,買了房子,把家裏日子過得很幸福,對家長更孝順,對生活更珍惜。所以正確的理念和方法,不是局限於海外還是中國,是通用的。

為孩子買房置業,應該皆大歡喜

四、一個重要的建議:

看到這裏朋友們心想:你說得輕鬆,這個首付就壓得我喘不過氣。

我還是再給大家說兩個真實的例子:

我有一位朋友是開店的老板,開兩個店加一個批發公司,賺錢很多、流動資金很多,兒子剛大學畢業,也是新潮年輕人“月光族”,後來也是聽了我的建議,給兒子買了一個房子。但是他沒有聽全我的建議,買了他認為“增值潛力”大的房子。這個房子在墨爾本一個非常好的區,當時價值一百多萬,都說這個區的房子增值潛力非常大。可是好區一百萬的房子是破房子,破房子就要維修,費用相當高,而且破房子的出租回報相當低。所以他兒子在銀行工作的工資,全部貼進去還虧空。最後老爹花20萬的首期不算,還要每月幫助兒子貼錢。這樣過了兩年半,我遇到他哭喪的臉,說要賣房子。正巧那段時間是地產的低潮,我的建議他最好不要賣,等一等。實在要賣,最好花幾萬塊錢好好裝修再買,可是朋友怕貼進去的錢,拿不回來,破破爛爛就拍賣,最後賣的價錢比兩年前買進還要低。現在(幾年後)那個區的確非常旺,這個房子要是到現在裝修一下,市價可以賣到五百萬,老兄腸子悔青,全家罵罵咧咧吵架不停。

差不多時期,我兒子也開始工作,買房,他量力而行買了一個老公寓,自己住裏麵還招租一個人,我沒有為他付首付,都是他自己讀書時打工積的錢,可是我給他把舵。幾年後他裝修一新再賣了,剛好趕在勢頭上價格翻倍,賺得第一桶金,從此學到一套和自己專業工作沒有一點關係的致富訣竅,繼續發展。孩子高興,我們高興,沒有壓力。

所以這裏說明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誰都知道地段好的房子、地大的房子增值潛力大,但是我們要量力而行,不是自己能夠做到的不要去碰,就像第一個例子的朋友,有點錢,可是路不對,虧錢,把孩子的積蓄和工資全玩完,最終孩子還是沒有房子,全家吵吵鬧鬧沒有一天安寧。換了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樣,平民老百姓積點錢不容易,不是自己啃得動的骨頭,不要去碰,房地產上虧起來幾萬、幾十萬並不是罕見,很多人可能因此一輩子不翻身,這是要非常、注意的問題。

豪宅盡管增值潛力大,住的舒服,可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

附:對那些有經濟實力朋友的建議

當然不少朋友很成功,家境很好,或者種種原因很容易買一套房子送給孩子。這當然很好,但是我建議你:不要一下子全部給孩子們,這樣會養成孩子們不勞而獲的心態,得來的東西太容易反而不珍惜,沒有進取心。

舉個例子:我們小時候在中國物質緊缺,孩子想吃蘋果問大人要,大人省吃儉用買了蘋果,給孩子吃,孩子一下子吃完了還要,不珍惜,以為很容易。可是他們西人不是這樣,你要蘋果可以,你得幹活:清理兩次廁所,加洗一次汽車,加割一次草,再給你一個蘋果。所以西人孩子會很自豪,這個蘋果是我辛苦勞動換來的,也很珍惜,慢慢地吃。所以回到這個主題,也是一樣,你家條件好,可以資助孩子們多一點(首期多放一點),但我勸你一定要讓他們參與,讓他們有責任感,讓他們珍惜。我相信你這個孩子將來一定很成功,一定孝順,也一定很幸福。

也許你會問:我錢多出來怎麽辦?這個用不著我教你,你賺那麽多錢,應該知道怎樣投資——繼續再擴大你的資產,甚至用這個錢作為投資資本,教你孩子再擴大投資。

說明: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隻是個人的一些理解和經驗,盼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讓一些家裏有孩子的家長,在幫助孩子們置業時,建立比較現實的理念,減少壓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袋鼠國Bob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起肥寶貝' 的評論 : 你在美國還是中國?在澳洲的下一代找對象,一般不會將有沒有房子放在首位。而且不容許父母親插手,一過問,肯定黃。:)
起肥寶貝 回複 悄悄話 沒有房子,找女朋友都難;除非會哄騙女性,或自己是高薪,不需要父母幫助。
袋鼠國Bob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桔子熟了' 的評論 : 說的對,各有利弊,要找到一個最佳平衡點,祝好!
桔子熟了 回複 悄悄話 中西文化差異很大。亞裔文化決定了大部分人不能過鬆馳的人生,先為自己再為孩子,而且傾盡所有全力以赴。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