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八、十九世紀
1、美洲的屬靈大複興
聖公宗1607年就已經到了美洲,1620年公理會會友從英國搭五月花號到美國的波士頓附近,後來就成為感恩節的起源。
1628年英國的清教徒也開始移民到美國東海岸的麻州。美國清教徒很注重高等教育,1636年建立的哈佛大學就是清教徒所設立的。後來的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這些私立學校大部分也是當時的基督徒所設立的。當時的目的是為了訓練傳道人、宣教士。1663年第一間浸信會在麻州成立。18世紀美國東岸十三州的殖民地中,產生了大覺醒運動,指的是1725年到1760年間所發生一連串屬靈大複興。首先是由愛德華茲在麻州的講道點燃了複興之火,
後來有一位英國的布道家叫懷特菲,去各地野外布道,帶來了空前的複興。
他們非常注重認罪悔改的信息,大覺醒運動影響非常深遠,喚醒了牧師、傳道人,也奮興了會眾及教會。各宗派團結合作,促進高等教育培育人才,間接影響美國獨立建國的發展。
第二次大覺醒1787-1830年,美國獨立戰爭以後,是屬靈很低潮的時期,上帝興起一位布道家芬尼,在大學空地上主領奮興會。
野外布道會聽眾自帶小帳篷,一連幾天聽道,帶動了長達半世紀的複興。布道家慕迪在南北戰爭以後被神興起,也常常搭帳篷布道,每次都有成千上萬的人來聽道。
中國30-40年代,宋尚節他們的布道風格與慕迪相似。後來50年代美國的葛理翰布道家也跟芬尼、慕迪非常相似。因為屬靈複興運動,英國,美國差派了很多宣教士,沒有屬靈複興就不可能有宣教運動。
2、英國的屬靈複興
18世紀英國因為工業革命,帶來英國社會巨大變化,蒸汽機、火車、科技的進步,帝國主義開始蔓延到世界各地,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經濟繁榮帶來社會道德敗壞。福音信仰的人看到人民的疾苦,就很努力要實踐聖經真理,改革英國社會。赫爾德從事監獄的改革,銳克斯開辦主日學學校,是現代主日學的起源。韋伯福士在國會議員任內,極力主張要改革奴隸製度,反對帝國主義擴張。《奇異恩典》的作者約翰牛頓,是販賣奴隸船的船長,他與韋伯福士一起反對販賣黑奴,經過很多年艱苦奮鬥,英國終於在1833年早於美國就廢除了奴隸製度。
1844年基督教青年會由威廉斯在倫敦設立,青年會與女青年會到現在遍布全球各地,本來是一個傳福音的團體,像慕迪布道會都是由青年會主辦的,後來漸漸變成了純粹的社會服務機構。1860年卜威廉想脫離循道會,創辦了救世軍,立誌要向英國最黑暗的角落進軍,傳福音和社會救濟是他們的口號,今天救世軍遍布世界各地的基督教團體,社會上一般民眾非常歡迎他們。
為什麽叫救世軍?因為他們的團員都要穿有十字架標記的軍服,不是為了打仗,而是為了服務社會,他們所謂的上校,中校,士兵,剛剛進來的稱為士兵,日後升級,負的責任就不一樣。
另外一派脫離安立甘教會,成立新教會,1827年,反對聖職製度,成立普利茅斯弟兄會,現在的弟兄會就是從那時開始的。倪柝聲所領導的聚會所運動,受到弟兄會的影響很大,戴德生也受到弟兄會很大的影響。他們認為搶救靈魂,直接布道才是最重要的,戴德生影響了中國很多教會。大覺醒運動和屬靈大複興,對海外的華人教會和國內的家庭教會都有很深的影響。
3、獨一神教與美國本土的異端教派
(1)獨一神論 反對三位一體的教義,像台灣的一貫道也是受其影響的。
(2)耶和華見證人 創辦人為羅賽爾,
1870年在美國賓州成立耶和華見證人的查經班,後來出版了守望台雜誌。反對三位一體的教義,不相信耶穌基督的神性,也不相信基督身體複活與再來,發展迅速,成為國際性組織。
(3)摩門教 1830年由史密斯創辦的,
在紐約設立了耶穌基督末世聖徒教會,認為所有教會都離開真道,他自稱在1827年得到上帝特別啟示,翻譯成了摩門經。摩門教總部鹽湖城。他們很注重傳教,年輕人高中畢業就要服役兩年,到國外宣教。
(4)安息日會 1831年在紐約州一位叫米勒的人發起的福臨運動,稱耶穌基督1843年將會福臨,結果兩次預言都失敗。
1863年他的門徒懷愛倫成立了基督福臨安息日會,簡稱安息日會。
透過醫療保健與學校的教育傳教,發展到世界各地,他們的雜誌特別注重身體保養,他們還辦了高水平的醫院,守安息日。
(5)基督教科學會 1866年美國的愛迪女士創立了基督教科學會,宣稱自己得到上帝直接的啟示,寫出了科學與健康一書,1875年出版。
認為聖經有很多錯誤,她的書是沒有錯誤的,是一種泛神論的教導,總部設在波士頓。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在美國是很有份量的一份報紙。
4、天主教對現時代的回應
設立了很多天主教學校,他們認為公立學校是異端,所傳播的是自由主義,是無神論的思想。教皇庇烏九世在1854年頒布了瑪利亞沒有原罪的教義。在中世紀有瑪利亞升天的說法,因此天主教徒對瑪利亞有非常特別的敬拜。1869-1870年召開了梵蒂岡第一次會議,製定了教皇無誤的教義,同年教皇失去了羅馬城,搬到了梵蒂岡區域裏麵。後來繼任的教皇也都反對公立學校的路線,反對自由化,敬拜瑪利亞,但教皇無誤就沒有特別強調了。
注:此文寫於2018年,主要參考自蘇文峰牧師的《世界教會曆史》係列講座培訓課程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