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德遜研究所的報告《為後中共時代中國做準備》(China After Communism: Preparing for a Post-CCP China)發表於2025年7月,由約20位前情報官員、軍事將領、學者與政策專家撰寫,匯集了美國戰略界對中國未來發展的集體設想與對策建議,哈德遜研究所中國中心高級研究員兼主任餘茂春編輯。以下為該報告內容概述:
一、報告背景:不再幻想“中共改革”,而是正視“後中共中國”
明確提出一個核心判斷:中共政權的瓦解不是“是否”,而是“何時”問題:
1,中共正在麵臨不可調和的結構性危機,包括經濟停滯、人口老齡化、治理能力退化、民族矛盾上升、與國際社會的全麵對抗等;
2,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長期對中共抱有“接觸—轉化”幻想,如今已被現實擊碎;
3,未來一個更具全球影響力的問題,不是“如何與中共共存”,而是“如何應對中共倒台後的中國”。
報告因此主張:必須從現在開始,係統準備“後中共時代”的戰略計劃,從情報、軍事、人道、外交、法律等多方麵入手,避免措手不及。
二、總體戰略框架:從風險識別到有序重建
報告結構清晰,圍繞“風險識別—戰略準備—政治重建—國際協作”四個維度展開。它不僅設想了中共垮台的多種可能路徑,還提出美國及其盟友應如何迅速、有力地幹預關鍵環節,確保中國社會不會陷入長期混亂。
中共垮台的情景設想包括:
1,政變或內部裂變:黨內高層權鬥升級,引發政治崩解;
2,經濟—金融—債務係統崩潰:引發全麵失業與社會騷亂;
3,地方割據與軍隊異動:如西南、西北、沿海地區形成事實分裂;
4,民族問題激化:新疆、西藏、內蒙古要求自治或獨立;
5,民間抗議演變成全麵革命。
三、戰略準備的重點領域
報告列出數個關鍵的應對重點,並就每個領域提出具體對策建議,體現了清晰的戰略預演邏輯。
1,控製大規模殺傷性武器(WMD)
報告認為,中共瓦解後的核武、生化武器擴散問題是全球安全的頭號隱患。
* 中國目前擁有數百枚核彈頭,分布在多個秘密或半公開基地;
* 大量P4實驗室、軍方生物研究機構控製著先進病原體與合成技術;
* 政權垮台後,這些設施可能被軍閥、犯罪集團、恐怖組織接管;
* 實驗室可能失控,引發新的瘟疫。
建議措施:
* 成立“聯合快速介入力量”(Joint Rapid Intervention Forces),由美國主導、與盟友及國際組織協同;
* 預先繪製生物和核設施分布圖;
* 與中國內部“理性技術官僚”建立秘密聯絡;
* 製定快速接管與清理行動計劃,包括武裝介入選項;
* 準備高風險區域的大規模撤離與隔離程序。
2,情報準備與地下網絡
報告強調,“後中共戰略”首先是一場情報戰。
* 當前中國社會信息受控嚴重,外部機構對地方軍力、民間力量、宗教組織、地下媒體等信息知之甚少;
* 美國應擴大與中國境內反共網絡、地下教會、自由知識分子、技術專家的聯係;
* 建議設立“影子情報平台”(Shadow Intelligence Platforms),利用區塊鏈技術、星鏈通訊等保障秘密聯絡;
* 在條件成熟時,將這些“地下人脈”轉化為新秩序的支撐者。
3,特種作戰部隊的角色(SOF)
報告提出,美軍的特種作戰部隊(SOF)將是“後中共介入”的核心力量,承擔如下任務:
* 控製或摧毀危險設施;
* 保護外交人員與關鍵民間領袖;
* 建立安全區,協助地方自治;
* 訓練地方安全力量,避免軍閥割據;
* 與友好武裝團體展開戰術合作。
此類任務參考了美國在伊拉克、阿富汗、敘利亞等地的經驗,但報告強調:“在中國行動的難度與敏感性將遠高於上述地區。”
4,真相與和解機製(Transitional Justice)
報告以南非、東歐經驗為例,強調中國若想實現長遠和平與社會信任重建,必須設立真相與和解委員會,係統記錄並公開審查:
* 文革浩劫;
* 六四屠殺;
* 新疆集中營與再教育營;
* 計劃生育與強製墮胎;
* 活摘器官等反人類罪行;
* 推動幸存者發聲、加害者認錯;
* 設立國家檔案館與數字資料庫;
* 在全國建立紀念館、悼念碑,培育曆史意識。
報告明確反對“無代價原諒”,指出“遺忘即是再度犯罪的溫床”。
5,政治重建:去極權、聯邦化、多元化
報告在這一部分提出了一整套去極權政治重建方案:
* 不主張簡單複製美國製度,而是根據中國實際情況推動多路徑轉型;
* 支持聯邦化與地方自治,避免新的中央極權複辟;
* 支持設立“過渡憲法會議”,由各界代表參與製定新政治框架;
* 強調允許台灣、香港、藏區、新疆參與國家重構進程;
* 鼓勵保留儒、佛、道等傳統文化精髓,防止“文化真空”導致極端主義滲透。
四、國際合作與多邊機製
報告指出,單靠美國無法應對如此規模的係統崩解,應建立以民主國家為核心的中國重建聯盟,包括:
* 台灣、日本、印度、澳大利亞、歐盟成員國;
* 吸納蒙古、越南、哈薩克斯坦等周邊國家加入;
* 設立“中國重建特別基金”;
* 承擔難民接收、物資供應、人道醫療、教育恢複等職責;
* 組建“後中共廣播與信息平台”,向境內傳播真相與改革路線圖。
五、對海外華人與僑社的角色期待
報告高度肯定華人海外社群的潛力,呼籲:
* 華僑社團應成為“後中共民主傳播的文化使者”;
* 建立海外臨時中國議會、虛擬憲政研討會;
* 支持中國自由媒體,如新唐人、希望之聲、博訊網、明慧網等;
* 動員海外中國學者、律師、醫師、技術人才,參與中國未來重建工作。
結語:走向一個自由的中國
《為後中共時代中國做準備》這份報告,雖出自鷹派智庫之手,但其主旨不僅僅是戰略操盤,更是一種清晰的政治哲學:“我們不隻是為中共的垮台做準備,更是為一個自由、公正、和平的中國做準備。”它認為:
* 不準備是最大的危險;
* 留白是對極權的縱容;
* 不敢想象未來,就會被未來所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