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國際金融中心”遺址——香港

(2025-05-22 22:23:04) 下一個

如果考古學家在若幹年後挖掘出一座摩天大樓林立、港口曾經繁忙、銀行密布的城市遺跡,他們或許會驚歎:啊,這裏曾是個國際金融中心。然後,他們會繼續往下挖,發現一些特別的化石,比如破碎的報紙、被刪改的社交媒體截圖、以及一張張空白的言論表達權。是的,他們挖到的是香港——一個正在從金融繁華走向話語沉寂的城市,一個活生生的國際金融中心遺址

20206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簡稱港區國安法)正式實施。從那一天起,香港的氣氛就變了——變得寂靜、壓抑、敏感,如同一個正在接受長期高壓氧治療的病人。

過去,香港是一個講得出、罵得響、說了不怕坐牢的地方。港人習慣在地鐵上、街頭上、報紙專欄裏和電台熱線中暢所欲言。反對意見不但存在,而且有聲有色。而今天,言論空間日漸緊縮,媒體人接連被捕,新聞機構相繼關門。2021年,香港《蘋果日報》在經營壓力與司法打擊雙重夾擊下停刊,《立場新聞》也在年底被查封。曾經象征新聞自由的燈塔,一盞接一盞熄滅。

對一個自由經濟體來說,報禁言禁不僅是言論的限製,更是投資者信心的打擊。資本不是愛國的,它隻愛自由、安全與預期。當言論被鉗製,法律的不確定性增加,資本開始用腳投票。

有人說,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沒變,還在發債、炒樓、辦IPO。但是,我們可以來看看幾組關鍵數據:金融人才外流:2023年,香港會計師公會數據顯示,該年度新增會員人數下降超過三成。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安永,宣布將部分區域職能轉移到新加坡;企業出走: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2022年一年中,至少有超過50家原本在香港設有總部或區域辦事處的跨國公司,遷往新加坡或東京;資金流出:2022年港元聯係匯率頻繁觸發弱方兌換保證,金管局持續幹預,資金明顯流出。據Bloomberg估算,香港可能在兩年間流出超過2000億美元的資本;IPO市場萎縮:2023年,港交所全年新股集資額約為460億港元,不僅大幅低於高峰時期的2018年(超過2800億港元),甚至落後於東南亞新興市場。

這些數字告訴我們一個殘酷的現實:金融中心的定義不僅僅是樓高路寬,也不是上市公司數量堆出來的,而是基於法治、公信力、資訊自由和市場透明度的生態係統。當這個係統崩塌,中心就成了一個空殼,一個華麗的遺址

曾經有官員譏諷媒體咬住言論自由不放,強調經濟發展才是硬道理。然而,金融從來不是一個真空運作的領域,它不是開幾個銀行賬戶、造幾棟摩天大樓就能成立的。資本市場的運行基礎,是信息的充分流動、法律的可預期性與機構的獨立性。新聞媒體的調查、輿論的監督、學術的批評,這些看似無關金融的言論活動,實際上構成了整個金融秩序的潤滑劑與穩定器。

一個沒有獨立新聞的城市,就像一個失去了體溫計的病人,它無法及時覺察市場泡沫、監管缺失和官商勾結等係統性風險。一個失去了批評自由的社會,也容易陷入官僚自滿與政策盲區,最終連帶拖累經濟與資本信心。當香港媒體紛紛沉寂、NGO大批關閉、大學講座錄音被舉報,真正退出的不隻是新聞自由者,更是那些原本願意押注香港法治與自由的跨國資本。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越是官方高調宣傳香港前景無憂”“投資環境依舊良好,越容易讓國際市場感到心驚。比如2023年夏天,香港政府推出香港夜繽紛係列活動,以刺激消費和重塑信心,但收效甚微,更多的是尷尬——因為信心這東西,不靠燈光和煙火堆砌,而靠製度與環境養成。

一個典型例子是美國智庫自由之家記者無國界對香港自由度的連續降級。香港在《新聞自由指數》中,已從2002年的全球第18位滑落至2024年的第140位。而香港大學法律學院的國際聲譽,也在過去幾年連續下跌,越來越多的國際學術會議,選擇避開這座曾經的學術自由港。國際評級機構與智庫,並非抹黑,而是用腳測溫。當他們頻頻給香港降級,實則代表著一個金融生態係統的核心——製度信任度正在急劇流失。

對於普通香港人而言,更深的失落不在於股市跌了多少,而在於那種可預期的人生設計逐漸崩解。過去,香港人習慣計劃未來:孩子在哪裏上學,老年去哪裏養老,是否移民、是否創業,都有一套精密計算。但如今,不確定成了生活的主旋律。不是你做了什麽犯法,而是你不知道哪天犯法會重新定義。

香港中產的移民潮就是對不確定性的反應。不是因為貧窮,而是因為不自由。香港機場的離境人潮,正是遺址上最後的告別儀式。他們或許沒有舉牌抗議,但他們用背影投票。

香港今天看似依然熱鬧,匯率穩、股票有得炒,地鐵不誤點。但這是一種僵屍繁榮”——製度已壞,殼子還在;自由已失,麵具未摘。金融中心不是口號喊出來的,它是製度建出來的。而製度的根基,是對言論自由的尊重,是對批評者的包容,是對權力的約束。

當香港把言論關進籠子,它也同時把金融未來鎖進了時間的保險箱裏。這個國際金融中心或許還在地圖上、還在政府報告裏,但在世界的心目中,它已經成為一個逐漸風化的遺址。這裏曾經繁華,也曾自由,如今隻剩回聲。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