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酷原創

海外存知己,天涯有筆鄰
正文

中國最大威脅是“境內恐怖勢力”

(2024-11-19 00:03:10) 下一個

近年來,中國多地頻發惡性案件,無差別殺人、駕車衝撞、持刀行凶等暴力事件,層出不窮,觸目驚心。本月連續發生的珠海駕車衝撞案、宜興校園持刀傷人案以及湖南常德小學門前撞人事件,再次將社會暴力問題推上風口浪尖。這些案件中,受害者毫無預警,施害者與受害者之間沒有直接關聯,事件本質已超越單純的犯罪範疇,展現出一種深刻的社會失序與危機。

 

20241111日晚上,廣東珠海市發生重大駕車衝撞市民事件,致35人死亡,43人受傷。案件發生在繁忙街區,犯罪嫌疑人選擇人流密集的時間與地點,蓄意製造傷亡;僅5天後,1116日,宜興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發生持刀殺人事件,致8人死亡,17人受傷。嫌疑人攜帶利器,選擇校園作為犯罪地點,受害者多為無辜師生;1119日早晨,湖南常德永安小學門前,再發生一起撞人事件,導致多名學生受傷,具體傷亡情況仍在調查中。小學門口人群密集,肇事者的動機與計劃性值得深思。

 

 

這些案件有幾個共通點:作案場所公開,街頭、校園等開放性場所成為犯罪目標;受害人群無差別,從路人到學生,毫無選擇性;社會影響惡劣:案件迅速引發公眾憤怒和恐慌。這些事件與傳統意義上的恐怖主義有所不同,但在行為模式和社會影響上卻有相似之處。首先是無差別攻擊,施害者選擇隨機目標,造成廣泛恐慌;其次是社會影響巨大,公眾的安全感大幅下降,生活秩序受到衝擊。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貧富差距和社會階層分化日益顯著。部分社會底層人群,感受到巨大的生活壓力和不公,這種挫折感容易積累為對社會的仇視心理。一些人因工作、家庭、經濟問題走投無路,將社會看作自己不幸的根源,通過極端行為報複社會。

 

盡管中國在教育、醫療、養老等方麵投入大量資源,但基層社會保障體係仍存在薄弱環節。精神健康服務匱乏,心理谘詢和精神疾病治療的普及度較低,許多潛在危險人群未能及時被幹預;突發事件應急能力不足,對暴力事件的預防和處置機製存在漏洞,致使惡性案件的破壞力擴大。

 

現代城市化和信息化的快速推進,改變了傳統社區結構,人際關係疏離加劇。一些人長期生活在孤獨狀態中,缺乏社會支持係統。一旦遭遇重大挫折,極易走向偏激和暴力。而且,互聯網上的暴力信息和極端言論,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一些人通過網絡接觸到類似案例,模仿犯罪手法,甚至將其視為表達憤怒的手段。

 

當個體經曆重大挫折時,未能有效緩解的負麵情緒會轉化為敵意。這種敵意可能針對個人(如家庭成員)或集體(如陌生人或社會)。某些犯罪者在個人生活中遭遇失敗後,將社會當作替罪羊。在其扭曲的邏輯中,傷害無辜者被視為對社會報複的手段。此外,部分惡性案件的施害者,可能存在未被診斷或治療的精神疾病。社會對精神疾病的汙名化和治療資源的缺乏,使得潛在風險被忽視。

 

惡性案件頻發,公眾情緒在恐懼、憤怒與無力感之間不斷波動。人們憤怒於犯罪者的殘忍,同時也對社會管理感到不滿。在這一背景下,如何安撫公眾情緒、恢複社會信任,是政府和社會必須麵對的挑戰。此外,及時、準確的信息發布至關重要。隱瞞事實或延遲通報,隻會加劇公眾的不安和猜測。

 

珠海、宜興、常德案件,揭示出中國社會在快速發展過程中暴露的深層矛盾。從經濟不平等到心理健康,從社會疏離到暴力傳播,每一個因素都在推動這些惡性事件的發生。與其將精力聚焦於境外反華勢力,更應反思境內恐怖勢力對社會的深遠影響。隻有從經濟、文化、心理、製度多方麵著手,構建更完善的社會治理體係,才能緩解當前的暴力問題,避免更多悲劇的發生。社會的穩定與和諧,不僅需要外在的力量約束,更需要內在的凝聚力和關懷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