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酷原創

海外存知己,天涯有筆鄰
正文

天性泯滅的“人定勝天”

(2024-09-29 01:14:04) 下一個

中國長期以來堅持人定勝天的理念,認為人類可以通過計劃和控製自然力量來改變社會發展和經濟進程。這一思維在20世紀尤其明顯,體現為一係列大規模的社會和經濟工程,比如實行計劃經濟計劃生育政策。然而,這些政策雖然在特定時期看似具有合理性,但其長期後果卻暴露了與市場規律和社會自然發展規律的矛盾,導致了中國在經濟、人口結構等方麵的嚴重問題。

 

人定勝天的理念在計劃經濟時期最為典型。中國在1950年代至1970年代實行了全麵的計劃經濟,試圖通過政府的全盤控製來實現資源的合理分配、產業的均衡發展,以及社會的全麵進步。然而,這一政策忽視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反而造成了大量資源的浪費與社會經濟的落後。

 

 

毛澤東領導的大躍進人定勝天思維的極端表現之一,政府試圖通過集體化和對農業、工業的極端幹預,在短期內將中國變為世界經濟強國。為了實現所謂的超英趕美,各地人民公社被要求提高糧食和鋼鐵產量,甚至編造虛假數據,迎合中央的指示。為了追求虛高的產量目標,地方政府誇大糧食生產數據,導致中央政府錯誤估計了糧食儲備。在這種錯誤信息的基礎上,政府依舊繼續向城市和國際市場輸出糧食,農村卻麵臨極度的糧食危機,最終引發了1959年至1961年間的大饑荒。

 

1959年至1961年的中國大饑荒,成為計劃經濟失敗最直接的證據。據估計,大饑荒導致了3000萬到4500萬人的非正常死亡,是現代曆史上最為嚴重的饑荒之一。

 

計劃經濟限製了市場的靈活性和創新能力,導致中國經濟在1970年代末處於停滯狀態。由於缺乏市場競爭和價格機製,企業無動力提高效率,資源分配往往依賴政治因素而非經濟效益。這種體製下,供需嚴重失衡,物資短缺成為常態,居民生活水平極其低下。

 

計劃經濟也阻礙了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被迫接受政府的統一生產和分配指令,個人的積極性和創新精神被抑製。最終,農業效率低下,糧食供應無法滿足全國人口的需求,國家不得不依賴進口糧食來維持基本的生存保障。

 

如果說計劃經濟的失敗在中國大饑荒中展現了其最直接的後果,那麽計劃生育政策則是人定勝天理念在社會與人口控製方麵的另一體現。與計劃經濟類似,中國政府在20世紀80年代實施的計劃生育政策,同樣是出於人定勝天的思維邏輯,為了應對當時人口快速增長對資源和經濟發展的壓力,中共認為通過嚴格控製生育可以調控人口數量,從而緩解社會資源緊張。然而,這一政策帶來了許多不可預見的長期負麵後果。

 

計劃生育政策的初衷是為了減少人口壓力,緩解資源緊張和就業壓力。然而,這一政策沒有考慮到人口結構的長期變化趨勢。今天,中國麵臨著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和勞動力短缺的挑戰。根據統計,2022年中國出現了61年來首次人口負增長,勞動力數量開始減少,而老年人口的比例卻迅速上升。這種人口結構的失衡,不僅增加了社會保障體係的負擔,還對未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構成了嚴重威脅。

 

除了人口數量上的影響,計劃生育政策還帶來了失獨家庭的問題。導致社會出現了一個稱之為失獨父母的悲情群體。這些父母失去了唯一的孩子,且由於年齡問題無法再生育,情感上和生活上都陷入了極大的痛苦與孤獨。政府雖有補償措施,但遠遠不能彌補這一巨大人群的情感創傷。

 

計劃生育政策加劇了中國的性別失衡問題。在傳統重男輕女觀念的影響下,很多家庭希望生育男孩,導致非法的性別選擇性流產現象廣泛存在。根據統計,中國的男女出生比例長期失衡,男性數量大大超過女性,這為未來的社會穩定和婚姻結構帶來了潛在的風險。

 

無論是計劃經濟還是計劃生育政策,其本質上都反映了政府試圖以計劃和控製替代市場和社會自然發展的傾向。然而,這種人定勝天的思維忽視了市場經濟中的基本規律,也低估了人口政策的複雜性。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是一個動態、複雜的過程,計劃和幹預可以在短期內產生效果,但長期來看,違背市場和社會自然規律的做法終將帶來不可逆的損害。

 

中國政府的人定勝天理念背後,是一種過度自信的思維模式,認為通過計劃和控製可以解決一切社會問題。這種天行道,違背人性的自大狂理念,忽視了自然規律和市場機製的複雜性與不可預測性,導致了一係列政策的失敗。

 

市場經濟有其自發調節機製,價格、供需、競爭等因素都是經濟活動的基本規律,無法通過政府的行政指令完全取代。當政府強行幹預這些市場機製時,往往會引發供需失衡、資源錯配等問題,最終導致經濟崩潰和民眾生活水平下降。市場經濟通過供求關係、價格機製和企業創新來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而計劃經濟下,政府試圖通過中央計劃來決定生產和分配,忽視了市場經濟的規律,這不僅扼殺了市場活力,還導致了大量的資源浪費。最終,市場經濟的規律不可避免地反作用於計劃經濟,使得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前陷入了長期的經濟困境。

 

社會發展遵循一定的自然規律,如人口結構的變化、生育率的調整等,這些都受到經濟、文化、環境等多重因素的影響。過度幹預這些規律,雖然在短期內可能取得一些表麵上的成果,但長期來看卻往往適得其反。人口問題同樣具有複雜性。計劃生育政策未能認識到社會人口的自然調節機製。雖然短期內控製了人口增長,但長期的副作用——如勞動力減少、老齡化和性別失衡——給中國社會帶來深遠的挑戰,是對人口規律的嚴重誤判和違背,如今,盡管政府開始鼓勵多生孩子,但扭轉人口負增長的趨勢已為時晚矣。

 

中國政府在幾十年的發展曆程中,多次采取過於激進的政策,試圖通過人為的幹預實現快速的經濟和社會轉型。然而,事實證明,過度幹預市場和社會自然發展規律的做法往往適得其反。無論是計劃經濟帶來的經濟災難,還是計劃生育政策導致的人口危機,都警示了這樣一個事實:違背規律的政策不僅無法實現預期目標,反而可能引發深遠的社會、經濟問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cager812 回複 悄悄話 看來“哲學思維”是所向無敵。可能嗎?
野彪 回複 悄悄話 正是因為老一代人的奉獻,才有了中國的今天。
西岸-影 回複 悄悄話 挺好的話題,尤其是應景美國的困境,值得探討,也因為美國如今的困境而不能同意你的觀點和結論。
從根本上講這是一個關於哲學思維的問題,即人類特有的能力,思維能力和無窮盡的貪婪本性,與動物本能這種相對低級但無法避免的特點之間的矛盾和平衡,畢竟人類也是動物。
人定勝天也好,計劃經濟也好,在現代世界是不會消失的,而且會越來越有需求。也是因為21世紀與20世紀的技術發展程度不同了,過去做不到的事情如今很容易做到,也就改變了事物產生的前提,比如計劃經濟。
也許明天花點時間聊聊吧。
不論什麽事物,都需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這本身也是一個哲學思維。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