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Buffet的新奇
Buffet剛興起那會兒。流行的就餐模式是:扶牆進,扶牆出。餓的不行了進去吃,吃的撐的不行了才出來。
在裏麵吃的時候,標準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貴。
什麽時候,咱們都講究一個:一定要把花出去的錢賺回來。
後來:Buffet的距離感
來了美國,跟一群在美國時間久了的華人一起吃飯。他們講求用公筷。感覺,“團團圓圓”的一頓飯,我們吃成了比較有距離感的“Buffet”。
那時候,離開家久了,本來覺得華人麵孔很親切,但是因為這個就餐習慣,卻又沒有那麽親切。
再後來:Buffet的合同性質
再後來,有了孩子。一方麵:老人喜歡給孩子們不斷添加好吃的;另一方麵:孩子們吃飯總是剩不少。
於是,自助餐成了孩子們與老人之間的一道contract。孩子們自己決定:吃多少,怎麽吃的順序。老人們在給孩子們準備自助餐的廚房商議給他們什麽菜健康。
現在:Buffet的健康性
疫情來臨,我們所有人都被病毒好好的教育了。
所有的就餐(包括家庭),都開始用Buffet的方式吃飯。家裏麵基本都是那種深一點的盤子碗。喝湯也是每人一個湯碗。
同時,我們也理解了很多不同的通過吃飯傳遞的病毒/細菌。
小結
人之患,在於好為人師。
本來我們每個人都會從同一個起點,走向同一個終點。但是,有些人總喜歡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給其他人提供捷徑。殊不知,我們其實在乎的是過程。就像這Buffet,我對它的態度的變化,才是我生活的全部。
Taofuc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