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ofucius

Eastern philosophy for western use!
正文

一個活明白了的人

(2024-10-15 06:23:38) 下一個

論點

你與孩子之間的感情就像銀行裏麵存/取錢。當你與孩子“練習親子時光”的時候,那就是“存錢”。當你與孩子產生“矛盾/爭執”的時候,那就是“取錢”。如果取錢取成負數了,那就不可能再有錢可取了。

這句話可以加深+擴廣。

加深+擴廣

從深度上講:其實,你存的錢,隨著時間的流逝,還會產生很多“利息”。所以,這解釋了為什麽人總是很看重早期的感情。比如,從小帶到大的孩子(哪怕不是親生的),感情也十分好。相反,哪怕是親生的孩子,如果從來沒帶過,長大了再去彌補,似乎也變得可有可無。

從廣度上講:這個想法似乎也可以推廣到“非親子關係”。比如,整個家庭裏麵所有的關係,似乎都成立。比如祖輩與孫輩,兄弟姐妹之間,親戚之間。

同時,這也適用於社會:比如,創業初期的夥伴總是比較值錢,自己親手帶的學生總是比較親切,自己一手培養的下屬總是比較值得信耐etc。

指導意義

當我們量化了感情,似乎其中99%的複雜情況都能夠得到解決。一瞬間,我們似乎像遠古的聖賢一樣,活明白了。

舉兩個例子吧。

這個活明白了的人,他家的小孩從來都沒有與他們發生過爭吵。更有甚者:他們家的小孩,每次回家,都跟父親開坑荒地(哪怕孩子已經飛黃騰達)。同時,也會跟“母親”添柴做飯”同時跟她嘮嗑(不管自己經手多高深的事兒,都要跟母親說明白)。每一個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都會出現逆反心理。然後,絕大多數的小孩都會在這時候跟爸媽大打出手。他們家小孩從來沒這樣過。

這個活明白了的人,他與他們家孫輩的關係也是杠杠的。別人都說,你這麽投入到孩子身上到底圖啥呀?他從來也不回答。似乎,他自己就很享受這個過程,也不跟孩子們邀功自己做了多少事兒。說來也怪,他卻總是能夠在“孫輩的大事上”說出自己的觀點,其中很多都是不那麽中聽的話/建議。孫輩們卻在做夢的時候都念叨著他們。

量化感情之後,我也理解了:這個活明白了的人在“投入感情的時候”顯得更自洽了。因為他知道,他的投入就跟無風險的正向投資一樣,必然會有回報。

後記

原來,這個活明白了的人,他從小就沒有了父母。他跟老婆一手帶大了自己的孩子們+自己家幹農活。這種辛苦,孩子們看在眼裏,更珍惜他們的不易。

他與孩子之間的存款,可以說是大富翁了!他說:他用數學量化,解決了親情這個難題。

 

Taofucius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