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該怎麽定義一個人呢?從組成部分來講,人包含“意識”和“身體”?
從時間維度上講,意識是一直變強的,它可以永生!
人的身體則是一個低->高->低 變化的曲線(像這個符合:Ω)。
我們可以把每個人看作是一個機器人,隻是我們的身體零件最後都會老去。我們的意識也會隨著我們身體零件的死去而灰飛煙滅。
在人身體很弱的時候,身體是意識的主人。比如,我們在饑餓,寒冷,壓力,衰老,生病,等等不舒服的狀態下(比如憋尿),我們很難把意識集中起來,做思考這項工作。於是乎,意識自然而然不強或者根本就不存在。
在人身體比較健康/舒適的時候,意識是身體的主人。人類所創造的絕大多數財富,也都是在意識為主的狀態下建立的:比如信仰,科學,工程,藝術,等等。這主要原因是:人類的身體限製很多。比如,沒人能5秒跑完100米。也沒人能夠5天不睡覺。也沒人能10天不喝水,等等。但是,意識卻可以有無限的突破。
因為我們有太多的“意識財富”,人類於是創造了很多“以意識為主的口號”。比如,佛教和基督教都講究來世與今生。中國的西遊記也講人的輪回神話。
還有很多科學家說:A computer scientist contains both spiritual and physical bits. I just lost my physical bit. My spiritual bit will live forever.
有很多類似的話語,我就不一一枚舉了。
這所有的一切著名話語,其實都在說明一個觀點:在我們身體宣布死亡的那一刻,人,這個由(意識+身體)組成的個體,就隻剩下“意識了”。這還是一個人麽?我覺得不是了。
我們應該如何“管理自己的兩個部件”?
我們的“意識”在metaphysics世界裏麵,可以十分狂野(我這一秒在想地球,下一秒就可以想火星了)。但是我們的“身體”,卻必須在“physics”世界裏麵行走(它需要遵循所有的物理世界的規律)。
我們需要明白它們兩之間的關係。有時候,他們兩個可以相互幫助。有時候,它們兩個會衝突。我們的準則是:隻有這兩條線都活著,我們才能活的最久。
比如,(i)大家有沒有覺得:對於同一件事兒,睡覺前vs睡覺後,你的態度很不一樣?(ii)House of cards裏麵說:我從來不在10pm-8pm之間做任何決定,因為這段時間我的身體狀態不佳。(iii)我身體的壓力很大,他促進我去產生新的意識去適應這樣的環境。等等。
希望“人人”都能長命百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