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在餘暉中醒來》(1)

(2024-07-02 08:14:38) 下一個

《人,在餘暉中醒來》

作者:邱月蘭; 編輯:小花榮

序言

如果把人的一生當作一天,從清晨到傍晚,我都是在懵懵懂懂中度過的。到了夕陽西下,僅剩餘暉的時刻,突然醒了。醒過來的我,感到永恒的逼近,感到時間的珍貴。抓過紙和筆,就著餘暉,匆忙記下我磕磕絆絆的前半生。

邱月蘭

本文作者邱月蘭是我的堂姐,今年80周歲,用十幾年工夫寫就幾萬字回憶錄,主要記載她本人“支邊”14年令人涕下的艱難曆程。希望後人記住那段曆史,不再重蹈覆轍。國內不予發表,說真話很難。在美國由我安排出版,幸運之至。分段發博與文學城朋友見麵,供大家分享。多謝!

小花榮

第一部 我的幼年童年和青年

   走到廚房,卻忘了去幹什麽,想了半天,還是沒想起來。遲疑地返回臥室,看到床頭櫃上的藥瓶,恍然大悟,原來是想倒水吃藥。眼前的事忘得這麽厲害,而發生在幼年、童年的事卻曆曆在目,像過電影一樣,在腦海中揮之不去。

既然揮之不去,那就記下來吧。讓後人也了解我們這輩人和上輩人過的是什麽樣的日子。讓飽含著時代特征的、一滴極其普通的水,在曆史長河中打一個小小的浪花,為曆史作一個小小的佐證。

第一章  父親被抓壯丁

  那是一九四六年的夏天。我兩歲。

  雨後,家門口的打麥場上。麥子已收淨入倉。

父親騎坐在碌碡的中間,兩手擎著弟弟的兩個胳肢窩,讓弟弟在碌碡上蹦跳。弟弟一邊跳一邊“咯咯”地笑。孩子的歡樂引得父親和坐在小板凳上納鞋底的母親也笑個不停。

我蹲在一個小水汪旁,不停地用樹枝抽打水汪裏的水,看著濺起一串串水花,嘻嘻地笑著,樂此不疲。

 突然,緊靠麥場的路上,走來三四個背著槍的兵,他們看到父親,叫喊著撲了上來,掏出繩子,把父親五花大綁,推推搡搡地走了。全家人頓時哭成一團。

長大後才知道,父親被鄉公所賣了壯丁,被抓到前線去打仗。

父親在國民黨部隊沒幾天就偷跑回來了。回來後躲在家裏一直不敢露麵。半個多月過去,原以為平安無事,就出來透透氣,不想被出來抓逃兵的人撞上。

第二章  躲避戰亂

  另一個記憶是在一條大河旁。河岸上黑壓壓地擠滿了要過河的人。那時,正是國內戰爭時期,不長眼睛的子彈把我們趕到河邊。

船,隻有三四艘,每艘隻能裝載十幾個人。母親抱著弟弟,手臂上挽個包袱,三歲的我牽著母親的衣角,跟著人群東奔西跑。

父親被抓壯丁還沒回來,爺爺奶奶跑散了。我們母子在河岸邊被人群夾裹著,忽東忽西地尋找登船機會。直到天黑,岸邊的人所剩無幾,母親才帶著我登上了一隻小船。

船走到河中心,一顆照明彈騰空而起,少不懂事的我站起身來,拍著手興奮的大叫:“月亮,月亮,月亮出來了。”臉色蒼白的母親一把把我拉到身旁,按我坐下。

第三章  種上報恩的種子

    記憶最深刻的是1951年的春節,那是最歡樂、最豐盛的一個春節。

家裏準備殺一頭豬。

來幫忙的人在院子裏來回走動,有人支起殺豬用的案子,有人在臨時支的大鍋灶跟前燒火,有人往大鍋裏添水,被綁住四個蹄子的大肥豬在地上嗷嗷地叫,殺豬匠“謔謔”地磨著刀。一片喜氣洋洋、忙忙碌碌的景象。

奶奶拉著七歲的我跪倒在堂屋的條幾前。

條幾是土改時從地主林老大家分來的。

條幾上有個煙霧繚繞的香爐,香爐一邊的盤子裏放著幾個白麵饃,另一邊的盤子裏放著點心。

條幾上方的牆上,貼著毛主席的像。奶奶一邊磕頭,一邊喃喃自語:“恩人呐,給您磕頭了。是您給我們這樣好日子的……”奶奶看我直挺挺的跪著不彎腰,伸手就把我的頭向下按。

回想起來,一顆感恩的種子就是那時種下來的吧。

在以後的歲月裏,我一直以實際行動報答黨的這份大恩大德。

第四章  家史

那年春節過後,母親帶著弟弟到鎮上給下礦井的父親做飯去了。

父親又從部隊上開了小差,不敢回家,隻好到日本人開的煤礦下煤窯。因租的房子太小,住不開四口人,就把我留在鄉下爺爺奶奶身邊。

我父親姊妹四人,父親是老大。大姑已出嫁,小姑當了童養媳。家裏隻有爺爺奶奶和大我六歲的叔叔,還有我。

從1951到1954年,是我七歲到十歲的年紀,正是長身體渴求知識的階段。

冬天的晚上,我們圍坐在火盆旁聽爺爺講故事。爺爺經常講些鬼怪吃人的故事。我想聽又不敢聽。往往躲在奶奶的懷裏,半掩著耳朵,緊張的大氣都不敢出。

爺爺也經常拉些家常。

從爺爺那裏知道在我祖爺爺那一輩,兩兄弟在老家山東滕縣生活不下去了,就用籮筐挑著孩子,帶著老婆逃荒要飯來到這裏。那時,這裏隻有六間高大敞亮的新瓦屋,裏邊住著這方土地的主人——林家唐,是他收留了我的祖爺爺們。

林家唐是林家老大。分家時,林父把這片近百畝的土地分給了他,並幫助他在地中間蓋了六間新瓦屋。

地多,勞力少,林老大必定要雇人。邱家兄弟正好來到這裏,就在林老大的屋山頭搭了兩個窩棚,太爺爺他們就當了林老大家的長工。

聽爺爺說,林老大還算可以,不像《半夜雞叫》裏的周扒皮那樣苛刻。

第二年,兄弟倆就各蓋了兩間房。太爺爺捎信給老家裏的人,讓活不下去的親戚鄰居來投奔林老大。加之林老大因抽大煙經常賣地,買他地的人也在這兒蓋房,隻幾年的功夫,就形成一個小村莊,名字沒有另起,就順著林家大院叫新屋。

第五章  父親的小名

火盆旁,我問爺爺:“爺爺,怎麽給我爹起個‘和尚’小名,多難聽。”

“唉。”爺爺歎了口氣,講起我父親名字的來曆。

原來,奶奶自從嫁到邱家後,連生了四五個孩子都沒成活。不是三天就是七天準生病。我父親出生七天時,又和先前的孩子一樣,發燒、喘、咳嗽,頭臉發青。

爺爺把奄奄一息的父親放到院子裏的幹草上,隻等咽氣就扔。鄰居看到說,這是討債鬼討債來了。不要等他咽氣就砸死他,再生就能活下來了。

於是,爺爺就用糞扒子(是拾糞用的工具,形狀像縮小了的長柄钁頭)把父親扒拉到糞箕子裏背上肩,向亂葬崗走去。

爺爺說,他到了亂葬崗,找了塊空地,把隻穿著小肚兜的孩子從糞箕子裏倒到地上。

爺爺說,他不忍心砸孩子的臉,就把孩子撥拉成側身狀,瞄了瞄孩子的後腦勺,高高地舉起了糞扒子,剛想往下砸,孩子突然動了動,而且哭了起來。

孩子微弱的哭聲化解了爺爺對討債鬼的恨,他實在下不了手,就丟下糞扒子,抱起孩子轉身回了家。

正抹眼淚的奶奶接過孩子,緊緊地摟在懷裏,放聲大哭。

父親就這樣活了下來。

父親剛過百天,爺爺奶奶就抱著父親去廟裏燒香抽簽許願。老和尚問清緣由,看著簽說,這孩子要想長大成人,必須把他舍給廟裏當和尚。看到爺爺奶奶麵有難色,又說,不舍也行,你們買條驢送來,用驢代替他出家,但,名字必須叫和尚。

聽到這裏,大家鬆了口氣,都為我父親的“差一點”而慶幸。

也解開了父親冠名“和尚”的謎底。

第六章  我的奶奶

又一個冬天的傍晚。剛吃完晚飯,奶奶就把火盆裏的餘灰清掃幹淨,先拿些細軟的柴草放到火盆的底下,上邊放些細樹枝,最後架上硬幹柴。留出點空隙,隻要手能伸進去,把底下的軟柴草點著就行。

我們家的火盆很大,是爺爺用黏土堆砌而成,平時,就放在堂屋中間的地上。

奶奶準備了玉米粒、小白芋、落花生什麽的,讓我們燒了吃。

剛一點火時,滿屋子都是煙,嗆的人直咳嗽。我和叔叔就跑到外邊去 ,等火著起來煙少了 ,我們就嘻嘻哈哈你推我嚷地跑回屋裏搶座位。

我們圍坐在火爐旁,伸開巴掌去烤火。爺爺解開腰間係棉袍的帶子,兩手橫拽著棉袍兩邊的衣襟,臉別向一邊,把瘦骨嶙峋的胸膛盡量向火盆前挺。

那時,大人孩子的棉衣裏麵都沒有內衣,不是不穿,是沒有。

奶奶就著火光不是納鞋底,就是搓麻繩。一袋煙的功夫,明火燃盡,剩下一盆炭火,這是最愜意最舒服的時刻。我和叔叔把白芋花生玉米粒埋在餘火中,不一會,玉米粒就會“嘭”的一聲跳出來,變成玉米花。我們就笑著搶。

這個時候,往往也是爺爺開始講故事的時候。不過,今天先開腔的是奶奶。

奶奶說:“東邊王家又吵架了。那個小媳婦也真是的,孩子都七八天了,還不願意下床。總讓人端吃、端喝。好像生個孩子就有功似的。是女人就能生孩子,有什麽稀罕的。想俺們那個時候,生個孩子就像母雞下蛋一樣稀鬆平常。

母雞下蛋還“咯嗒、咯嗒”叫幾聲,俺們生完孩子,連說都不能說,你要告訴別人你生孩子了,人家會笑話你生個孩子還到處諞。想我生第一個孩子的時候……”

奶奶說話囉嗦,而且方言太多,還是我來敘述吧。

奶奶生第一個孩子的時候,正是小麥收割後打場揚場、龍口奪糧的時刻。

半夜,已懷孕八九個月的奶奶就感到肚子隱隱約約有點疼,可婆婆(我的曾祖母/太奶奶)已經過世,這種事又不能給男人說,奶奶隻好忍著,好在隻疼一陣兒就不疼了。

一大早,爺爺就到場邊把昨天拉來的,堆在哪兒的麥捆子一個個拖到場上,用鐮刀砍開麥腰子,兩把麥秸接在一起捆紮麥子的麥束,用木杈均勻地在麥場上攤成一個大圓形。

 吃過早飯,爺爺去鄰居家借毛驢,奶奶頭頂毛巾,肩扛一把大掃帚,挺著大肚子,邁著一雙小腳,一扭一扭向場上走去。

爺爺把驢拉來,套上碌碡,放長韁繩,他退到場中間,揚起長鞭在空中甩響,毛驢便開始在麥場的外沿轉圈。幾圈過後,爺爺收緊韁繩,毛驢又在新的地方開始碾壓。奶奶趕緊過去,用木杈把壓實的麥秸挑起來抖抖,讓麥粒落下去然後再放下,等著壓第二遍。

 要把麥子全部脫完,需要一上午。

 奶奶忍著陣陣腹痛,手腳不停地幹著活。

 我問奶奶:“都快生了,你為什麽還不回家?”

“傻孩子,六月天,孩兒臉,說變就變。一場風,一場雨,麥子不是漚在地裏就是爛在場上,收不回來你吃啥?再大的事有吃的重要嗎?”奶奶回答我。

 “在麥口的時候,婦女把孩子生在地裏,生在路上,生在場邊多了去了。我算好的,離家近,還能回家生。”奶奶繼續說。

 下午是揚場。

 先把麥秸挑到場邊碼垛,這是一年的燒柴,得保管好。再用筢子筢摟一遍,最後把摻有混合物的麥粒堆到上風口,準備揚場。

 揚場是個技術活,用木鏟把麥子拋到空中,要均勻散開,借用風的力量,把麥粒和混合物區分開來。

 一般是麥芒飄得最遠,麥糠次之,再後邊是一寸至兩寸多長的麥秸。最後落在揚場人麵前的是麥粒和麥餘子,就是那些癟麥穗和草梗子。麥餘子比麥粒稍輕,麥粒先落下,麥餘子緊跟著覆蓋上去,這時就得有人利用揚場人去鏟第二鏟的空隙,趕快用大掃帚把麥餘子輕輕地掃到一邊。

 爺爺揚場,奶奶掃麥餘子。

 爺爺根本不看奶奶,隻是一鍁接一鍁的向上揚,奶奶也不看爺爺,隻是揮動著大掃帚在麥雨中鑽進鑽出。

 是配合的默契,還是豐收的喜悅。那時候的奶奶完全忘記腹痛,一門心思幹著活,直到下身羊水噴出,奶奶才慌慌張張地扔下掃帚,夾著兩腿向不遠的家跑去。

 “幹啥去?”爺爺在後邊喊。

 “上茅房。”奶奶邊跑邊答。

 奶奶急急跑到灶台下,顧不上擰勁的疼,鏟了一鍁草木灰,倒在床前,褪下濕漉漉的褲子,蹲在草木灰上,一用力,衣包和孩子一起掉了下來。孩子“哇”的一聲大哭起來。奶奶隨手從地上撿起一個碎碗片,用它割斷孩子的肚臍,並打個結,用破布擦擦孩子身上的血和灰把他放到床上,拉過被子蓋好。自己找條幹淨褲子穿上,拿來一塊幹淨的長條布墊在襠中。看看孩子已睡著,就整整頭巾向場上走去。臨走又用鐵鍁鏟著包衣埋在一顆桃樹下。

 正蹲在場邊吸煙的爺爺看見奶奶大吼:“掉到茅坑裏啦?一泡屎拉這麽長時辰?看看日頭都到哪兒啦?”奶奶也不做聲,拿起大掃帚。 爺爺見狀,急忙磕掉煙灰,用腳碾滅,走到麥堆旁,鏟起一鍁麥子,狠狠的向空中撒去······

 “那爺爺回來後看到孩子沒向你賠不是?”我問奶奶。

 “你爺爺就在這,你問他去。”奶奶笑著說。

 爺爺不好意思笑笑,說“孩子隻活了三天,白讓你奶奶受那麽大的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8)
評論
雪中梅 回複 悄悄話 轉發的好,秋幽蘭本人的回憶錄寫的好。女人不容易,剛生孩子就去幹活,嬰兒需要照顧,另外產婦葉得休息。哎,苦命的女人。欣賞了,平安是福。
4657238 回複 悄悄話 這麽生孩子太可怕了。用碎碗片割臍帶。怪不得孩子活不下來。人活得像動物一樣。
小花榮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暖冬cool夏' 的評論 : 現代人看的脹氣。
暖冬cool夏 回複 悄悄話 那時的女人真苦啊, 生完孩子就去幹活, 偏偏孩子隻活了三天, 真是遭罪!寫得好,引人入勝!
小花榮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混跡花草中的灰蘑菇' 的評論 : 簡短,主題明確。謝蘑菇。
小花榮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海風隨意吹' 的評論 : 謝謝海風。我準備出個合集,堂姐的部分做第一卷,第二卷是我寫的雜文。聯係好美國南方出版社,正在編輯中。
小花榮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混跡花草中的灰蘑菇' 的評論 : 你好蘑菇。下集我得想辦法改標題。。。突出堂姐。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小花榮' 的評論 : “這是我80歲的堂姐,花費了十幾年才寫完,無數次改稿。國內到處碰壁,人們私下說她“思想反動”,她隻不過老老實實講自己的故事而已。” 可以試試台灣或香港的出版商。朋友最近寫了些中外人物曆史雜評,香港明鏡接受了。看來,香港尚有一絲生機。
混跡花草中的灰蘑菇 回複 悄悄話 又,很喜歡標題和序。
混跡花草中的灰蘑菇 回複 悄悄話 我一開始以為是梧桐兄自己的回憶,心想不對呀,那不得成梧桐大叔了?原來是你堂姐的,讀著心裏一陣陣發緊,戰亂和貧窮,讓人真是如草芥,尤其女人。
小花榮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goingplace' 的評論 : 真實發生的事情寫出來做個曆史記錄。
小花榮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風鈴在非洲' 的評論 : 謝謝你的支持。俺堂姐秋幽蘭的作品,這麽誇獎她,她要高興壞了。她今年80周歲。
小花榮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藍山清風' 的評論 : 怎麽樣罵男人都不為過!
小花榮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x瀟瀟' 的評論 : 是俺堂姐秋幽蘭的作品,我編輯,幫著在這兒借我的地兒與文城朋友見麵。
小花榮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水星98' 的評論 : 女人吃得苦中苦,卻苦成了人下人。悲哀。
小花榮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曉青' 的評論 : 難為她了,刻苦練習,反複修改。最主要是真情,不造作。
小花榮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anhe' 的評論 : 謝謝荷姐光顧,看來手術成功,還要多保重,徹底養好。
goingplace 回複 悄悄話 最後一段奶奶生孩子的情景,讓人難過,那時的中國農村的生活真的非常貧窮落後。
風鈴在非洲 回複 悄悄話 文筆真棒, 引人入勝, 敬禮.
藍山清風 回複 悄悄話 奶奶蹲在草木灰上生孩了那段令人不忍卒讀,平生最不願意看到就是女人的受苦受難。這世上女人的痛苦很多都是男人加害的,男人的殘忍可見一斑。謝謝梧桐兄的分享!好故事引人入勝。
x瀟瀟 回複 悄悄話 "一般是麥芒飄得最遠,麥糠次之,再後邊是一寸至兩寸多長的麥秸。最後落在揚場人麵前的是麥粒和麥餘子,就是那些癟麥穗和草梗子。麥餘子比麥粒稍輕,麥粒先落下,麥餘子緊跟著覆蓋上去,這時就得有人利用揚場人去鏟第二鏟的空隙,趕快用大掃帚把麥餘子輕輕地掃到一邊。" 好像梧桐就在現場。
奶奶的故事都記得那麽清楚,電視劇可以開拍了!
水星98 回複 悄悄話 我現在的情況和梧桐兄的堂姐一模一樣:眼前發生的事情轉瞬即忘,可多年前發生的事情卻記得清清楚楚,所以我完全相信梧桐兄這篇文章的準確性。以前的女人生活真的太苦了,而且在人格上得不到男性一絲一毫的尊重,心情真是沉重。
曉青 回複 悄悄話 我以為你寫得呢,文筆真好!
canhe 回複 悄悄話 堂姐的故事,堂弟的妙筆!堂姐的故事感人 堂弟的文筆讓堂姐的故事更生動更有可讀性。
被奶奶生孩子那段震驚到了,生孩子原來就是女人的本能,都可以像上趟廁所那樣自己解決,偉大的母親。
小花榮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花似鹿蔥' 的評論 : 是俺堂姐的原著。
小花榮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海風隨意吹' 的評論 : 這是我80歲的堂姐,花費了十幾年才寫完,無數次改稿。國內到處碰壁,人們私下說她“思想反動”,她隻不過老老實實講自己的故事而已。
小花榮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油翁' 的評論 : 謝謝。
油翁 回複 悄悄話 小花榮的文章真實感人,讓人不禁思考生活的意義。故事充滿溫情,讀後感慨良多。希望小花榮能繼續分享更多這樣動人心弦的故事。
小花榮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可能成功的P' 的評論 : 想想社會製度的重要性,真盼望早些政治改革,割除千年社會弊病。
花似鹿蔥 回複 悄悄話 我以為是你呢!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以為是梧桐的自傳呢。寫得真好,引人入勝,一讀就停不下來。以前的女人真苦啊!
可能成功的P 回複 悄悄話 以前的人太可憐了,活得沒有基本的人身保障。戰亂是很大的因素,封建獨裁腐敗也是。不是誰救了誰,而是在製度上必須進步。
小花榮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是的,作為讀者,我們也都於心不忍,可想而知當事人該是多麽的悲苦。嗨!
小花榮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亮亮媽媽' 的評論 : 婦女太艱難,可見男人多麽的殘忍,世人思想多麽的麻木。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亮亮媽媽' 的評論 :+1 “讀到奶奶生孩子好心疼啊。如果孩子出生的時候有比較好的醫療條件,估計可以活下來。”,文中的描述好觸目驚心啊,農村這樣生孩子。。。

跟讀係列!
亮亮媽媽 回複 悄悄話 讀到奶奶生孩子好心疼啊。如果孩子出生的時候有比較好的醫療條件,估計可以活下來。
亮亮媽媽 回複 悄悄話 開始讀時還以為是你的自傳呢。當時就想應該叫梧桐為大哥了!原來是秋幽蘭本人的回憶錄。謝謝你轉載和注明。有些人轉載別人的文章是不加注明的。問好,新周快樂!
小花榮 回複 悄悄話 本人曾經寫過短篇小說《喑》,以秋幽蘭為原型。今天開始連續登載她的原著,供文學城朋友閱讀欣賞。故事是秋幽蘭本人的回憶錄,以期提醒人們不要忘記那段難堪的曆史,希冀人們不要在同一個地方犯同樣的錯誤,不願見到悲劇重演。
[1]
[2]
[尾頁]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