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皮溝底狗呻吟

我思我方在,我在我當錄
正文

由俄烏而引發的嘴炮(4):臉皮的厚薄

(2024-12-08 03:22:42) 下一個

由俄烏而引發的嘴炮

寫在毛子動粗後的頭一兩個月裏

 

其一:天下性命皆可貴

其二:狐朋總應比狗多

其三:撿進籃子都是菜

尾聲:當眾出醜又如何

運筆至當下,號稱為聯合國的村民委員會已經以壓倒多數將大毛熊趕出了其屬下的人權理事會。表決結果公布後,毛熊的駐聯合國代表當即宣布,其實他們早就已經決定要在自己的任期結束前退出人權理事會的。人家真正想要對世人說的就是,不是你們把我踢出了人權理事會,而是我自己壓根兒就不屑和你們一塊過家家!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於公於私,這則消息來得都是難得的及時。

於公,毛熊新穎的玩法無疑為以尖刻而聞名於世的英國佬挖苦吾朝的鐵哥們遞了刀子。在聯合國大會莊嚴的講壇上,英國駐聯合國大使竟然膽敢將人家這種偉大的創舉比作為職場裏的小開讓東家炒了魷魚之後再提交辭職報告。英國佬高傲的話音剛落,講壇底下立馬就嘩啦啦地笑到了一大片。

於私,眼下老狗也正在為如何為這篇格調低下的拙文之收場而抓耳撓腮。大毛熊在聯合國的神操作令老狗腦洞大開,借此東風,他下筆如有神地草擬了一份即將要摜在瑞典皇家文學院暨炸藥文學獎評選委員會腳下的嚴正聲明,並以之作為本文的束股:

 

《擲洋人之斷交絕緣書》

瑞典皇家文學院暨炸藥文學獎評選委員會諸公台鑒:

昔彼國彼朝喪心病狂多時,辱我天朝上國,逐我鬧棧臣民[1]汝院汝會亦不辨菽麥,助紂為虐。以汝方文學獎為例,設獎逾百載,予吾朝者僅暮洋犬儒莫言一人[2]。放眼我大清文壇詩台,時時鶯歌燕舞,處處百花怒放。然汝等卻視而不見,充耳不聞。鄙視之甚,莫過如此。

幸老狗生在龍旗下,長於春風裏,自幼深諳主辱臣死之民族大義,故今鄭重申明:除非汝等已獲我天朝之首肯特許,否則不得

將任何出自吾手之隻語片言列入炸藥文學獎之評選;
將炸藥文學獎及與其相應獎項、獎章或獎金強加於老狗之清名。

禁令始行於即日,不得有誤。違者定為吾朝所嚴懲,個中自有淩遲之類等我大清之特色。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勿謂言之不預也![3]

切切此布。

                                                                                               老狗(簽名畫押按手印)

                                                                         牛年馬月狗日,怒發衝冠於英倫九歲齋

 

《擲洋人之斷交絕緣書》由順豐的快遞小哥取走遞送異域之後,老狗自身立馬就充滿了那種隻有在剛玩完少兒不宜的風卷殘雲才會有的搖搖欲仙。這也難怪,一旦這《擲洋人之斷交絕緣書》往洋鬼子們的腳底上擲地有聲地一摜,老狗在炎黃傲人的文明史中無可爭辯的曆史地位立馬就水到渠成。這不,上下五千年,英雄萬萬千,敢對名聲赫赫的炸藥獎亮劍說不的也就區區兩人而已。兩人之一乃那個被當朝捧紅的杠精始祖周樹人[4],之二就是當下高聳屹立在你麵前這尊上千年才出一個的才子大文豪了。敢問老狗緣何能有如此殊榮?難道他們家的祖墳就那樣地與眾不同,不冒青煙隻冒火?!

 

 

                                                                            西元二〇二二年四月初稿於英倫九歲齋

 

 

又及,擱筆之後才發現,若果把各個章節的小標題串在一起,我們還能堆砌出一首足以氣死詩仙張打油同誌的七言順口來:

天下性命皆可貴,狐朋總應比狗多。

撿進籃子都是菜,當眾出醜又如何?

好詩自然就得有一個朗朗上口好標題。看官您不妨也幫老狗參謀參謀,看看像“我是毛子我怕誰?”這樣的標題是不是既響亮又好聽?

 

又又及,在撰寫此文時,老狗曾經得到了忘年之交廣博網友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在此謹表衷心的謝意!

 

全文完

 

 


 

腳注:
 

[1]   西元二〇一八年九月,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與酒店服務人員因旅店入住的問題發生衝突後,中國遊客曾某一家三口曾被瑞典警察驅離。此事最終發展成為中瑞關係中的一場外交風波,為近年間在我天朝盛行的“戰狼式外交”提供了一個上好的展示平台。除了“戰狼式外交”的考量之外,瑞典媒體普遍認為該事件的發酵與瑞典政府高調介入瑞籍香港書商桂民海一案有著密切的關係。

[2]   除莫言之外,諾貝爾文學獎用漢語寫作而獲獎的還有另外一位叫高行健的法籍華人。六四事件後,高行健曾公開宣布退黨,因此深深地觸怒了朝廷。在這樣的背景下,縱使在他獲獎的二十多年後,高行健的獲獎代表作《靈山》、《一個人的聖經》之類的小說至今也沒有能夠在吾朝那一畝三分地裏出版發行。

[3]   “勿謂言之不預也”本是吾朝在國際上爭強鬥狠時常用的外交叫板,其用於外交的最初出處乃乾隆同誌在拒絕了馬戛爾尼使團希望通商貿易的要求後寫給英王喬治三世的那封信上。

[4]   西元一九二七年,瑞典考古探險家兼諾貝爾獎評委斯文·赫定(Sven Hedin)到中國考察研究時曾與劉半農商量擬提名魯迅為諾貝爾獎候選人一事,為此劉半農曾經請托台靜農寫信探詢魯迅自己的意見。這年的九月二十五日,魯迅鄭重地給台靜農寫信回絕了這項動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