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特裏格拉夫國家公園 - 中歐小國十日遊(四)

(2025-05-22 12:01:14) 下一個

 

Day six

行程安排:上午溫特加峽穀 (Vintgar Gorge), 下午博希尼湖 (Lake Bohinj)

 

特裏格拉夫國家公園(Triglav National Park)是斯洛文尼亞唯一的一座國家公園,它的名字來源於朱利安阿爾卑斯山脈的最高山峰,也是這個國家的最高山峰 - 特裏格拉夫山峰。可以說海撥9395英尺的特裏格拉夫山峰是這個國家的象征,它也因此被刻在斯洛文尼亞的國微上。

 

這座涵蓋麵積880 平方公裏的國家公園不單有著種類繁多的野生動物和植物,還具有豐富多彩的地貌,其中包括廣袤的原始森林、連綿的山脈,迷人的高山牧場,以及冰川和積雪融化所形成的瀑布、河流,湖泊,峽穀。對於徒步愛好者,公園裏有許多標記清晰的步道,能讓你走進大自然的深處,近距離感受它的神奇與壯麗!

 

溫特加峽穀位於特裏格拉夫國家公園東部邊緣,與布萊德湖那壯闊而又平靜的湖光山色不同,你在這條長1600米,深250米的峽穀裏看到景象將是一條窄窄的奔騰不息穿過險峻懸崖峭壁的河流(拉多夫納河)。這條臥藏在山穀中的巨龍是由融化的冰川雕琢而成,是大自然的神筆之作。

 

自從130年前三位探險家首次踏足神秘的溫特加峽穀以來,當地人就深知他們有責任要保護這處斯洛文尼亞最大的自然奇觀。因此參觀溫特加峽穀有很多限製:1)峽穀每天最多隻能允許245人參觀,所有遊客需要預先在網上訂票。2) 不能直接開車到峽穀,遊客先要開車到指定的停車場,從停車場到峽穀入口隻有一輛通勤巴士來回接送遊客,3)溫特加峽穀是單向道(反方向行走要罰款50歐元),從峽穀出口處遊客將要沿著山間步道走回停車場。

 

網上訂票時我選擇的時間段是9:30 - 9:45 am , 出票後顯示入口時間是早上9:37 am, 完全理解規定訪客參觀時間段以達到限製人流,但精確到小數點後2位,有點兒不得其解,怎麽搞得像登飛機似的那麽準確?

 

實際上在亂烘烘的入口處根本就沒法按時“登機”,等我們真正進入峽穀已經是“晚點”半個多小時了,每人發一頂安全帽(偷偷說一句,帽子很臭,最好帶上濕紙巾擦一下),出發!

 

我們沿著錨固在懸崖邊上的木棧道和架設在峽穀之間的木橋(據介紹在險峻的山壁和湍急的河流中修建棧道極具挑戰性)在拉多夫納河上左右穿梭,順著水流蜿蜒而下。

 

 

相對於峽穀的地貌,也許峽穀下麵的河流更能帶給你驚喜:河水在柔和的光線下熠熠閃爍,顏色不斷地變換著,時兒如雪花般純淨潔白,時兒如晴朗天空般澄澈湛藍,時兒如翡翠般晶瑩剔透。猛然間,一縷陽光透過來,彌漫的水霧在水麵上搭起了一座彩紅橋,遠處的樹林也被染成金黃色……

 

 


 

河流順著峰回路轉的峽穀川流不息,象一曲動人心弦的交響曲,時兒洶湧澎湃,一瀉千裏,時兒溫柔婉約,緩緩流淌,仿佛向你細訴它的誕生,它所經曆的坎坷,它生命成長的曆程…… 1.6 公裏長的峽穀走完,意猶未盡。



 

峽穀盡頭,一座堅固的石橋騰空而架,與橋下飛流瀑布相互映照,猶如給這首動人的樂章譜上了完美的結尾。


 

返回通勤巴士的停車處有兩條不同的路徑可以選擇:其中一條路徑較短且陡峭,另一條經過聖卡塔琳娜山穀 (Saint Catherine ),雖然路徑較長但相對平緩,我們選擇第二條步道。


 

 

當我們穿過一片綠蔭的樹林來到高坡上,視野一下子變得豁然開朗,坡頂上有一專門為徒步者而設的供給站(相當於高速旁邊的服務區),除了一小餐館,一牌扁介紹聖卡塔琳娜山穀的曆史傳說和徒步路線的地圖外,最令人驚訝的是居然還有一座小教堂,周邊並沒有看到有任何住家,難道是讓徒步者中途休息時順便進教堂懺悔一下?

 

 

我們在這裏簡單的吃了一些東西,繼續沿著這條半山腰上的羊腸小路往前走。一路上微風輕拂,視野開闊,美麗的聖卡塔琳娜山穀一覽無餘,連山穀盡頭的布萊徳城堡和遠在天邊的雪山都依稀可見。山穀裏那一片片平展的綠色田野令人賞心悅目,被一群房屋簇擁著的鮮紅色尖頂教堂在陽光下分外耀眼……這畫麵似曾相識,這不正像是我們仙南渡山穀嗎。在鄉下住了幾十年,出門旅遊最喜歡的還是這種鄉村風光。

 

很慶幸我們選擇了第二條步道,風景這邊獨好!

 

 

 



 

 


博希尼湖是特裏格拉夫國家公園內最大的一座冰川湖,這座麵積比布萊徳湖大一倍的湖泊,沒有湖邊城堡聳立,也沒有湖心小島的點綴,看起來少幾分姿色,連訪客也少了許多,但它低調,平和,自帶有一種天然去雕飾之美。

 


 

原本打算坐纜車(Vogel Cable Car)上山頂觀看博希尼湖全景,然後再徒步走2公裏(round trip)去看薩維卡瀑布(Savica waterfall), 但計劃趕不上變化,我們來到博希尼湖已經是將近下午四點了,顯然繞著湖邊走一圈(總共11公裏)也不現實,最後就隻是在博希尼湖畔最熱鬧的地方 - 古樸的石橋和同樣古樸的教堂附近轉悠。這座位於薩瓦博希尼卡河(Sava Bohinjka River)流入博希尼湖入口處的石橋與據說曆史可以追溯到11世紀的聖約翰教堂(St John the Baptist Church )互相襯托,構成博希尼湖最具標誌性的地標。

 

 

雖說是最熱鬧的地方,博希尼湖周邊要比國王湖冷清許多,在這裏你看不到一家挨著一家的旅遊紀念品小商店,僅有的兩家小餐館生意淡薄門庭冷落。湖畔邊上的一大片樹林和草坪倒是休閑野餐的好地方。

 

 

水邊的一塊大石頭上立著一尊獨特的金角羚羊雕像 - 它的名字叫茲拉托羅格(Zlatorog),它經年累月地守護著這片土地,迎接到這裏的遊客與徒步者。

 

茲拉托羅格被描述為自然的力量與美麗的化身,關於它的傳說有很多版本,其中廣為流傳的是茲拉托羅格的金角是打開隱藏在特裏格拉夫山脈巨額寶藏的鑰匙,一位年輕的獵人為了拿到它的金角和山裏的寶藏以取悅他情人貪婪的母親,射殺了茲拉托羅格。最終的結局是獵人在攀山過程中失去平衡,跌入峽穀……我想這個故事要告訴人們貪婪和不尊重自然的終將會受到懲罰吧。

 

 

一組登山者的雕像引人注目。1778 年8月26日,四位博希尼的原住民,用了三天時間,率先登上了特裏格拉夫山峰,這組雕塑就是為了紀念他們而建。我由衷敬佩他們的勇氣與毅力,他們值得被後人銘記。

 

 

離湖邊步行不到10分的斯塔拉·富日納 (Stara Fu?ina )是特裏格拉夫國家公園內的一座典型的阿爾卑斯小山村,這裏是好幾條國家公園徒步路線的源頭,是徒步愛好者的落腳點之一。

 

離開博希尼湖之前我們到村裏打了一個轉,村裏大多數房屋都是簡樸的木質結構,街道空蕩蕩的幾乎看不到人跡,好不容易遇見倆人,還是騎著高頭大馬過來的。村莊常住人口不足600人(斯洛文尼亞人口非常分散,有超過半數的人散居在隻有幾百人的小村莊),即使像這樣“巴掌大”的小村落也有一座小教堂。宗教信仰,歐洲人曾經的精神堡壘,遠比馬克思主義要深入人心,從這些遍地開花的小教堂可見一斑。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