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瓦格納的歌劇《Tannhauser唐豪瑟》

(2024-05-23 04:40:57) 下一個

2023-3-15 微信朋友圈

德國十九世紀偉大作曲家瓦格納(Wilhelm Richard Wagner 1813-1883),是世界公認的最偉大的歌劇家之一,他是歐洲浪漫主義音樂達到高潮到衰落時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同時也是一位評論家,哲學家及社會活動家,在歐洲文學史和哲學史上也有影響。他創作的十數部歌劇,至今仍在世界歌劇舞台占有統治地位,他直接參與編寫他的歌劇的劇本,他的作品目錄收有113件各類作品。瓦格納的生涯並非順利,妻子婚後曾愛上他人,而瓦格納也在流亡期間與他人發生婚外情導致婚姻破裂,最後娶丁鋼琴家李斯特的女兒為妻。他在創作中的一些新理念與模式不為人解,導致一些劇目首演時總是不成功,如今天要介紹瓦格納的1850年創作的歌劇《Tannhauser唐豪瑟》,此劇前後20年間多次修改才定型。他的經濟狀況始終不好,曾為躲債而逃亡。他熱衷政治,1849年曾因參加五月起義失敗而受通輯後流亡法國12年,直到1865年開始受到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的賞識與資助生活得以好轉。瓦格納在政治上與宗教方麵的思想與表現,尤是對猶太人的歧視及反民主反議會等,令他至今都是有爭議的人物,而且所有這些也還在影響他的後代。

今天簡單介紹一下他這部三幕歌劇《唐豪瑟》。唐豪瑟作為十三世紀著名詩人,傳說他在禁忌之地維訥斯堡狂歡而受教皇嚴厲審判,並放言除非教皇的手杖生芽否則不會原諒他,唐豪瑟隻好生活在洞窟中,後來皇杖真的發芽了,教皇遣人尋他,而他則消失。瓦格納以此傳說創作了這一歌劇,並增加了聖女伊莉莎白這一人物於劇中:

第一幕為唐豪瑟在禁忌之地維納斯堡與荒淫的女神維納斯狂歡縱欲後,感到厭倦告別女神想回瓦特堡,女神阻止不成,而維納斯堡也消失了…,此時場景突換,明亮的五月天,牧童唱歌吹笛讚美,朝聖者出現。唐豪瑟為之感動,開始讚美。莊園主與朋友們打獵回來與唐豪瑟喜遇後邀他他參加歌賽,並告訴他的戀人伊莉莎白還在等待他,他欣然同意前往。

第二幕,歌賽就要開始,伊莉莎白唱一首詠歎調,唐豪瑟與她重逢甚是歡喜。人們詠歌開始,而唐豪賽所詠之歌不為人們所愛並有衝突,眾騎士林拔劍欲攻擊唐豪賽,伊莉莎白挺身保護唐豪賽遭莊主怒斥並要求唐去教皇處求寬恕,眾人贊同。唐豪瑟奔出大廳,伊莉莎白則昏倒在地…。

第三幕,景為瓦爾特堡的山穀。時為深秋,伊莉莎白在聖母像前祈,等待唐豪瑟歸來。眼見朝聖歸來的朝聖者中不見唐而更為擾傷,決定以死救贖唐豪賽。此時詠歎調‘可愛的晚星‘則預感伊莉莎白不久於人世。換景,突然狼狽不堪的唐豪賽現身,述說了自己贖罪之行而得教皇之訓即權杖出芽之日方為自由之時。此時妖風再起而現維納斯堡,在唐豪瑟又要投向維納斯懷抱時,伊莉莎白葬列出現,唐豪瑟覺醒了,他靠在伊莉莎白遺體上咽下最後一口氣。此刻曙光乍現,隻見皇杖出芽,唐豪瑟終得寬恕!

這幅插圖是由德國畫家插圖家Theoder Pixis (1831-1907)為此歌劇第三幕所繪:回歸的朝聖者都已走盡仍不見唐豪瑟身影,無望無助的伊莉莎白癱伏在山石上,那悲痛欲絕的樣子是如此令人憐惜…!

謝謝分享。

function forumSelected() { var forumId = $("#forumId").val(); if(forumId == null || '' == forumId) { alert('請選擇論壇.'); } else { }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