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灣雜文

不計利害,但問是非
正文

胡思亂想錄二 -- 何為美?

(2024-02-12 19:58:11) 下一個

胡思亂想錄六 -- 何為美?

一向對張五常先生崇拜的五體投地,說是曠世奇才絕不是吹捧。但也並不同意他的所有觀點, 近來看到他在一則視頻中談到人工智能不可能超過人類,他的理由是人工智能不可能理解“美”這個字。我覺得老先生可能對科技的進步已未能及時跟進,當然到他這個年齡毫不奇怪。

人工智能是否能全麵超過人類我不知道,但“美”並非玄學。雖然“美”是個抽象概念,也與主觀意識相關,而且萬物皆有邏輯,不管“美”放在哪個語境下麵,都有其普世評判標準的或者個人的評判標準, 不論用它描述音樂也好,詩詞也好,數學也好。當然“美”的複雜性在於它不僅僅產生感官上的感受,還在於它能產生遐想。例如一首20字的優美唐詩,五音七律的遵守固然重要,最重要的還能引起你的聯想,在沒有相機和電影的年代,一句“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算是給你腦海放了段10分鍾的小電影。唐詩宋詞之美我想就在於能以極簡的文字篇幅給你放電影。能夠給你放的電影時間越長越豐富,可以稱之為“美”。從信息的角度,以幾十個Byte就能產生幾百MByte的效果,這個信息量壓縮比應該是評判美的標準之一。 一副油畫,一段鋼琴,皆如此。從這個角度看牛頓,麥克斯韋,愛因斯坦的那些方程式被人形容成美就不奇怪了, 一個方程區區十幾個Byte給你描述了萬物,理解了其中含義的會知道這其中包含的信息量巨大到無法用數字來描述的地步,這不是驚天地泣鬼神的“美“麽?

知道了“美”背後的邏輯,而且能用語言描述它,而人工智能大模型恰恰已經能理解語言的含義。人工智能能理解“美”看來隻是時間的問題了。 說到此,我倒是想一個有趣的實驗,就是把所有的書法拿去訓練一下,然後讓某書法家寫幾個個字讓大模型辨別一下是否“美”, 我敢賭大模型能行,雖然我這人逢賭必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金灣居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自由不散漫' 的評論 : 甚是:)
自由不散漫 回複 悄悄話 居士, 分一下段落如何?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