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灣雜文

不計利害,但問是非
正文

胡思亂想錄二十八 - 下一代還需學中文嗎?

(2025-02-10 22:00:53) 下一個

在美,加,澳,新西蘭這樣的移民國度,和眾多新移民一樣,一個第一代或第一點五代的華人移民家長們常要自我鬥爭的問題的就是孩子是否還需學中文,大多數孩子們自己是抵製的,畢竟對多數並不好學的孩子們來說多學一門語言並非樂事,聽,說也許倒還好,畢竟可能家裏往往還是以中文日常對話,家有老人的更是如此。讀,寫則遠沒那麽多機會鍛煉。

 

作為家長,在此大抵分三類立場:堅決支持,堅決反對,以及中立順其自然。 堅決支持方認為學之有幾大好處:其一,多一門有自家優勢的外語,假設拿個easy A,GPA可加分,其二,在未來需要中西互動的工作場景有先天優勢,給自己多一份機會,況且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相應的派生機會絕非其他亞非小國可比,其三,保留華人文化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不然可能自我感覺大逆不道。

 

堅決反對方則認為,落地生根,好馬不吃回頭草,既然已決定移民,則應該義無反顧的努力融入本地文化,本地社區,學中文並不必要,哪怕第二外語學個西班牙語也許在這個西語人口直增的社會可能更有用。更不用說中文中還有不少毒素,柏楊的批評就不少,魯迅不是也說過麽?漢字不滅,中國必亡。自己這輩在中文世界已被洗腦中毒夠深,下輩子還是免了。

中立派倒是簡單,認為順其自然最好,孩子願學則大力支持,不學也不強求。

  我自己呢? 算是個被逼中立派吧。首先,我的孩子之固執,是我無法能影響得到的。我曾也是個堅定支持派,從功利,務實的角度覺得孩子無論如何都該掌握中文。 但一次和一位香港友人H聊及此事,被他反轉。H君曾是香港高考理科狀元,在港大讀書時好文學,喜讀張愛玲,並不影響成績一路開掛,後來進了加大伯克利,畢業後進貝爾實驗室,再後來娶了白人太太,生子,他說,從information的角度,華文世界裏沒有任何英文裏所沒有的信息,這句話對我來說如同雷擊,後來細想,發現還真很難反駁,自然科學,理工這些自不必說,即便是文科也無新意。文學,詩詞,歌舞是賞玩感情的遊戲,英文世界亦不缺。五千年曆史雖漫長,但不過是某兩三百年的多次循環,西方不僅有,還進化的更快。哲學雖有孔孟,王陽明撐台麵,但實際上也不是什麽真正經得起推敲的道理。真正了解西方的知道人家也有孝道,禮儀,知行合一,人性使然,並非東大的專利。即便是我最推崇的孫子兵法,西方曾經沒有,但後來有譯本,算是早趕上來了,如今西方的政治,軍事理論體係早非孫臏可比。倒是反過來,英文世界裏還有數不盡的信息中文世界裏是不存在的,尤其是各個行業的研究論文。從information的角度,還真如那位H君所言,不容易找到非要學中文的理由。不是嗎?不懂華語也不妨礙華裔世界裏出了黃仁勳,朱棣文,錢永健,我這樣安慰自己。

當然,大千世界,也並非Information即一切,有些東西還是難以用數理思維概之的,還記得在喬布斯和蓋茨2007年同台的那場D5會議,在臨近結束時喬布斯脫口複述了一句鮑勃迪倫的歌詞,讓采訪記者當場飆淚。這句英文裏每個單詞我都懂,可是它戳不到我的淚點。對我,中文的意義可能就在於一句“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可以戳中我的淚點。而對我的孩子們,我希望起碼有一門語言的優美詞句能戳中她們的淚點(或笑點),中文也罷,英文也罷。

最讓我大跌眼鏡的倒是H君,後來離了婚,回到深圳創業,生意做的風生水起,二婚娶了陸妻,發誓終身不再返美,前陣子反而來問我他的幼子是上國際小學還是公立小學為好。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