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雜陳的四年:(四)命中注定
姻緣本是天注定,當事之人看不清。
是好是壞天知道,堪破紅塵自清靜。
Love is blind, and lovers can not see.(愛情是盲目的,戀人們都看不見)。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第二幕第六場。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人生三大幸事中的洞房花燭夜與大學休戚相關。換句話說,大學是求偶的黃金時段。學習成績好,又橫跨兩個校隊,加上父母都是大學老師。可以說是女同學理想的擇偶目標。第一學期後的暑假就有人來提親。女方是十五中沒有教過的學生,在川大讀書,也是77級的。第二學期,又有人來提親。是母親朋友田孃孃-遊泳隊隊友黃同學父母的戰友。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已經24歲也是應該考慮個人問題的時候了。代課老師五年生涯中,定了一個規矩,就是沒有正式工作不找女朋友。不是說沒有讓自己心動的女孩,隻是不去找而已。雖然年紀不小,卻是戀愛方麵的小白。在戀愛這所學校裏是地地道道的一年級生。沒有任何與女孩子談戀愛的經驗。
沒有經驗並不等於沒有要求。第一個要求是眼睛要好。因為自小白內障,戴眼鏡的女孩一律不在考慮之中。第二個要求是身高不能低於1米6。主要是自己練身體煉得太早,以至於不夠高。嚴格的說,這兩點是為了下一代。女朋友當然也不能比自己高。
最早的記憶中,朦朦朧朧有一個幼兒園的女孩經常一起玩。好像玩得挺好。還記得經常一起玩老鷹抓小雞的遊戲和丟手帕的遊戲。竟然記得名字叫中秋(音),是重大的。奇怪的是對小學女同學完全沒有什麽印象。也許是因為年級最小。男女同桌,桌上劃了三八線。誰在三八線那一邊竟然忘得一幹二淨。
初中時,對班上學校宣傳隊跳吳清華的女生有一些好感。雖然也在宣傳隊,但對她不敢奢望。一是因為她是學校的名人。二是因為大家公認她與同班跳洪常青的才是一對。
人生中第一個心動的是十五中的學生。當年19歲,她大約15歲,像一朵剛剛開放的小花,清純可愛。她經常找借口來給我說話,看來也喜歡我。十五中的兩年,大家僅僅保持一種相互的好感。未知的因素太多,不知道以後會發生什麽。77年她也考上了大學。78年暑假差一點衝動去武漢找她。隻因十五中的佟老師多了一句嘴,說她比我高。這就讓我止步了。
師範學院女生多,選擇麵比較大。頭腦存在著兩種婚姻思想: 一方麵要門當戶對,另一方麵又要自由戀愛。同學中來自專縣的一律不考慮。要自己找,不想要父輩們做媒。
除了遊泳隊那位提親的黃同學,遊泳隊還有一位李同學,也是數學係的。父親是重慶市紀委書記,但她完全沒有官二代的樣子。東北女孩身材不錯,也不帶眼鏡,人也很樸實。
78年冬泳,十月份後遊泳隊就剩下我們兩人在堅持。到十一月份看我不遊了,她也跟著不遊了。如果想走仕途,大有可能追到她。天天一起冬泳,單獨相處,難免日久生情。隻是不想走仕途,就沒有刻意地利用這個機會。
如果要長期相處,十五中的另外一個學生也許更適合。父母都是十五中的老師。不僅教過她,而且對她和她家都知根知底。77年她考進了地理係。每次在校園裏見到都叫 老師好。搞得很不好意思。每次告訴她,現在是同學,不要這麽叫,可是她永遠不聽。是屬於很懂事很乖的那種女孩。
戀愛中的男女都是盲目的。想不到這句話也應在了自己身上。愛情小說看多了信奉一見鍾情,從一而終。至於合不合適就沒有更多地去考慮,也許,這是一個重大失誤。畢竟隻有合腳的鞋子才是好鞋子。第一個女朋友,也就是內子。隻談過一次戀愛,也是最後一次,不知道該不該後悔。
沒有去過花園好好看看怎麽知道喜歡哪一朵呢?從概率的角度來看,第一次戀愛又是佳偶的可能性實在太小。小時候,文學作品看多了,太多的理想主義,有點脫離了社會現實。
滿足前麵所提到的兩個硬性條件,說起來也是門當戶對。父親留學於日本最頂尖的東京大學。57年前任四川省內河航運局總工程師。母親也是大學畢業,是中學生物老師。
都是知識分子家庭,但家庭經曆完全不一樣。57年反右運動帶來了滅頂之災,一下子從天上掉到地下。從57年開始,她家進入了城市貧民的生活狀態。生活的改變對她們全家產生了巨大影響。為了生存,三觀變得大不一樣了。嚴格的說,更像是和城市平民差不多了。門當戶對已經完全變味了。三觀已經不大一樣了。當然這是社會與生活環境造成的,不能說是誰的錯。可惜的是當時未能看到到這一巨大差異。
有人說不能娶獨女或幺女。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可惜家裏就兩兄弟,對有姐妹的家庭知之甚少。最小上麵有好幾個姐姐。相對來說,很多事情輪不到她來做。母親也或多或少溺愛小女兒。這樣就養成了一種在家裏占強,不講道理的性格。不過話又說回來了,世界上又有多少女人是講道理的呢! 不是都說女人是感性動物嗎!
有一件事可能是自己的判斷錯誤。當時她母親一個人在重慶。有一次沒看見她上課,就問她怎麽回事。說母親生病在醫院沒睡覺陪了一晚上。心想孝順的女孩子一定不錯。對母親好以後對家人也會好。其實忽略一個血濃於水的事實。血與水可是完全不一樣的。
父親其實變相地提醒過她的性格太急。我也知道這一點。隻是理想多於理智,想結婚後有孩子,年級再大一點,人會變的。豈不知,老話說得好,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個急性子可真叫人受不了。
人生的許多事情都是後而知之。過了以後才明白。在談戀愛的兩人之間,一定是有社會經驗和戀愛經驗的會占起手。想想看一年級生怎能與高年級生相比。戀愛時建立的相互關係就是以後的家庭關係。
在十五中時,老韓就提醒過要找一個在各方麵都比我差的。老韓的原話是: 如果是大學生,就要找一個大專生。如果是大專生,就找中專生。總之要低一擋次。老韓大概早已看到我性格中的某種 弱點。
其實在每一個家裏,所謂的男女平等實際上是一句空話。誰占強誰就有話語權。我從來都是一個比較隨和的人,心也不夠狠。父母從來都不吵架,所以也沒有吵架的習慣。可惜的是沒有聽進老韓的話。請問世界上哪裏買得到後悔藥呀?
大學二三年級時還有一件趣事。有一次劉學偉弟弟的女朋友請我幫忙去客串一下閨蜜的男朋友。說閨蜜長得很漂亮,又是楊公橋小無線電廠的團支部書記。廠裏有個男的老是纏著她 , 想跟她好。但是她不願意,又不好拒絕,所以叫我去客串一下她的男朋友。當時她並不知道我已經有女朋友了。不知道這事是真的還是假的,還是要弄假成真。
這麽多年都過去了。有時候在想,當時擇偶的選擇麵其實很大。不同的女朋友,人生道路應該會大不一樣。俗話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不跟她在一起,也許此刻也許就不在美國。事事難料,很難說是好是壞,每一件事都有正反兩麵。有時候我又在想姻緣這事是不是早已注定。隻是不知道而已。
對很多人來說,大學戀愛是一件甜蜜的事。而對我來說,好像不是那麽的甜美。 那到底是哪一味呢? 這到底是酸甜苦辣還是其他什麽味呢? 或許是什麽味都有一點點吧!
每當回顧大學四年中的點點滴滴,都是感慨萬千,都還是百味雜陳,酸甜苦辣應有盡有。總的說來,似乎感覺到苦味竟然多一點,其實也不一定。就看從哪一個角度去看問題了。未能留校似乎是輸家,未能留校卻留學到紐約其實是贏家。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不過在健康方麵到是妥妥的贏家。
歲月如梭,往事如煙,隨風已逝。無論是春風得意還是滿腹牢騷,也應該差不多了,無論是什麽味道都應該淡了吧。何況人生本來就是百味雜陳。難道還不該釋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