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青煙一縷入大漠(十六)逍遙自在

(2024-04-08 13:59:16) 下一個


逍遙自在:

文革之中逍遙派,父母不在好自在。
閑來無事找樂子,吃喝玩樂圍棋愛。

山中無老虎猴子充霸王。父母一走我就是家裏的老大了。臨走時特別交待由我掌管家裏的財政大權 (當年14歲)。發工資時去財務科領取,然後存入儲蓄所。如果有特殊需要,比如說到外麵吃飯弟弟必須得到我的同意才能拿錢。同時,每個星期家裏要做一次清潔,要注意安全,特別是看住弟弟不要在外麵惹事。

平時不知道管財政那麽重要,一旦有了才知其威力無窮。小一歲多,兩個男孩從小沒有不打架的。頭上有兩個漩,按照四川人的說法這種人就是橫牛,不講道理之人,所以一直比我凶。我管錢弟弟想用錢就隻能下矮樁 (放低身段),才能到外麵吃飯。兄弟關係反而變好了。當然也有另外一種可能性,父母都不在家親情反而顯得格外重要。

沒有大人,家就變成了孩子中心。麻鳥,齙牙和北京鴨子整天都在我家混。其中麻鳥真的把我家當成他家了。吃喝玩樂包括睡覺都在我家。說來也挺可憐的。當年11歲,父親被關起來了,母親去了五七幹校,家裏就剩一個小孩。到了晚上肯定特別害怕,所以賴在我家睡覺。何況本來就是弟弟的跟班,情商高會哄人,有錢又大方,呆在我家也說的過去。

說實話,沒有父母管的日子還挺自由自在的。想幹什麽就幹什麽。先說吃吧! 一兩個星期就會乘車去解放碑和平餐廳(心心咖啡廳)吃飯。通常是麻鳥和我們兩兄弟,有時候還有其他兩個。麻鳥和我是每次都一定在的。因為是付錢的人。老馬識途,吃完炒菜後,當然還要吃冰淇淋。記憶中隻有和平餐廳才能吃到冰淇淋,算是非常奢侈的了。

據弟弟回憶,一次和麻鳥齙牙去小什字的會仙橋皇後餐廳吃飯。偌大個餐廳隻有我們一桌人,幾個半大孩子(14,12,11和10歲)點了一大桌子菜,看起來都是正正經經的孩子。還真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呀!

餐館當然好吃,總不可能天天吃吧! 會蒸飯,但做菜就不行了。做菜隻能運用想象力胡亂湊合。有一次,不知道是誰搞到一塊羊肉。要知道羊肉是非常稀奇的,絕大多數重慶人都不會做,更不用說幾個半大小子了。七嘴八舌放上薑蔥總算把羊肉做好了,可是沒人敢吃。騷味實在太重了。匪夷所思的是放到第二天,騷味竟然憑空消失了。還很鮮,一掃而光。

吃完羊肉接著吃鴿子。一天一隻鴿子落到房子旁邊的陰溝裏被撲到。有人說這是菜鴿是專門養來吃的。可誰也不知道怎麽吃? 還是麻鳥這個狗頭軍師主意多,說要蒸來吃。以前殺過雞,殺過鴨,也殺過魚。可就是不知道怎麽殺鴿子。狗頭軍師不知道去了什麽地方請教,說是鴿子能不殺,而是放到水裏滃死的,還不能放血。清蒸以後嚐了嚐和雞肉差不多。這是唯一的一次吃鴿子。

家坡坡下麵空地周圍是學校工人種的蔬菜。晚上沒事而且肚子也餓了。就有人出主意到下麵去拿點菜回來煮。‘拿’ 字雖然不是那麽難聽,可這個光榮任務沒卻人願意完成。我是老大又是掌瓢的人,當然可以不去。結果推來推出,好像是落到齙牙身上。

新鮮菜拿回來馬上下鍋白水一煮,再放點醬油,前後不過五分鍾,真是好吃極了。有了初一就有十五,又去拿了幾次。據齙牙說看見種菜的工人在罵街,說哪個龜兒子偷了菜。要知道在當時拿了人家的菜就斷了人家口糧。

光是吃樂趣還不夠,還要想辦法玩耍。父母去五七幹校不久,家裏飛來了一隻鴿子。麻鳥帶去給蘇叔叔鑒定了一下,說是信鴿。還說眼睛是白底板紅砂。其實我們根本不懂紅砂眼是什麽意思。既然是信鴿,那就把它養起來送信呀! 電影和小說中不是有很多這樣的情節嗎。

養了一段時間後,不知道有沒有把鴿子養家。大家都很猶豫,不知道敢不敢拿到外麵去放。如果不飛回來怎麽辦? 但是信鴿不放又怎麽知道是信鴿呢? 最後決定還是拿到毛主席塑像廣場是試試,結果飛回來了。從此大家就天天去放鴿子了。養了一隻不過癮。後來又托蘇叔叔到石橋鋪鴿子市場買了一對灰色信鴿。眼睛是什麽砂就不記得了。這樣就有三隻鴿子放著玩了。

除了放鴿子,我這個逍遙派竟然在文革期間學會了圍棋。從小喜歡玩象棋,軍棋和跳棋,也聽說過圍棋,但就是不知道怎麽下。要知道60年代圍棋可不像現在這麽普及。

不知道是不是老天爺的意思,這個難得的學棋機會竟然從天而降。我的一日之師,而且是唯一的老師大名鼎鼎-現中國圍棋協會副會長,重慶棋院院長楊一。他一定不記得這個當過他幾個小時的學生。

堂弟是楊建是我們東村的孩子,他家離我家不到一百米,是上街的必經之路。一天從門口過,楊建媽媽問想不想學圍棋。我說想呀,可是沒人教。她說楊建的堂兄楊一是四川省圍棋少年冠軍,過兩天會來玩。如果想學就叫他教你。不知道是楊一想推廣圍棋還是楊建媽媽的意思。

楊一是在我家門口的石桌子上教的棋。比我大一歲,看起來有些老成。先教布局,如先點星位,小目。如果保守的話,就先點三三。他條理非常清楚,把每個位置的利弊分析的清清楚楚。又講解如何做眼,什麽是真眼,什麽是假眼,和基本的博殺。

看來四川省冠軍並非浪得虛名。盡管隻有幾個多小時,卻給我打下了不錯的基礎。對圍棋有一個大局的觀念。在以後的下棋中都可以很好地運用他所教的東西。起碼在布局這個部份。

雖然隻有幾個小時,他的授課打開了圍棋這扇門。接著去新華書店買了一本有關圍棋的書,大概叫 ‘怎樣下圍棋吧’。第一頁就是陳毅,陳老總1926年冬的一首圍棋詩。其中對 ‘棋雖小道,品德最珍 ’ 這一句印象最深。下圍棋不光是下棋,而是怎樣做人。要做一個好的棋手,首先要先學會怎樣做人。

都說名師出高徒。由於楊一開始教得好,再加上自己努力。在建院這幫孩子裏大概是無對手。其中可能還有一個原因是下圍棋要靜得下心。而且一盤棋有時候要下兩個多小時需要耐心。這方麵可能比其他孩子強。

凡是喜歡下棋的人都知道。下棋要棋逢對手,或者要和比自己棋藝高的人下,這樣才能提高。千萬不要跟棋藝比自己差很多的人經常下棋。這樣就是越下越差。可是我卻碰到一個比我差很多的人,而且天天來家扭住不放。

小兩歲棋癮很大,但下得很臭。剛開始讓他九顆棋,那是圍棋讓棋的最高數,還能夠贏。這樣就沒興趣跟他玩了。他覺得跟我下棋有提高。所以每次下棋都帶上好吃的零食。那時候物質缺乏,天天有好吃的東西,看再好吃的份上,那就陪他嗎! 久而久之,就隻能讓他兩顆棋了。

當孩子頭,做飯吃,放鴿子,下圍棋,隻能消耗一些精力。還需要更刺激的活動來發泄。前文中已經講述了受建院溫家老二的影響,鍛煉身體的故事,就不囉嗦了。總之,這些活動對人生影響不小,其中最重要的是培養出獨立生活的能力,多少人是十四歲開始當家的?

1968年冬天的一個晚上。建院大禮堂正在上演革命芭蕾舞劇 ‘白毛女’。突然間大喇叭傳來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最高指示: ‘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農村是一個廣闊天地在那裏是大有作為的 (1968年12月22日)’。旁邊正好是高三年級的熊家老大(石門),隻聽他自言自語地接著說了兩遍 ‘完了,完了’。當時覺得有點奇怪,並沒有明白他這句話的真實含義。

69年的上半年動員上山下鄉的浪潮是洶湧澎湃。有人戴上大紅花坐上了去農村的火車汽車,有人千方百計的賴著不去。這時有點開始明白 ‘完了,完了’ 的意思。我是小學生,還不夠資格下鄉。刺沒有紮到手上,還不知道疼痛。夏天一過,中學生差不多都走了,中學校園也空了。9月份,遲到了兩年的初中生涯即將開始。

1966年開始到1976年結束的十年文化大革命無疑是人類曆史上不可磨滅的一件大事,特別是從1966年到1969年這個最動亂的三年。很多匪夷所思平時不可思議的事情都發生了。也許在人類曆史上可能是僅此一次。當然也是個人記憶中最難以忘懷的一段經曆。經曆了逃難,抄家,超社會和打架,也學會了管家,放鴿子,下圍棋和練身體。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有些事件還曆曆在目,難以隨風而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Miken 回複 悄悄話 補充說明:文章中提到的五人都是77級和78級的大學生。其中三人在北美,達專家和教授級別。
水星98 回複 悄悄話 我兒子80年代末在成都棋校圍棋班的同學也叫楊一,
gladys 回複 悄悄話 把未成年孩子的父母趕走,讓小孩子沒有讀書的環境(整天不知做啥好), 偷菜的孩子沒人教育,新中國真是人間地獄啊。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