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青煙一縷入大漠(二十一)越南,古巴,幾內亞-文革擠車

(2024-04-30 09:25:57) 下一個

越南,古巴,幾內亞 (文革擠車)

自古山城行路難,擠車爬車先越欄。
臉嘴乘客當優先,不堪回首情何堪!

越南,古巴,幾內亞分別位於東南亞,加勒比海和非洲。文革期間,三個國家和中國都有著良好的關係。那,他們和重慶文革時期的擠車有什麽關係呢?

眾所周知,重慶是一個兩江環繞的山城。地形決定了地無三尺平。自行車基本上不能作為長距離交通工具。經濟發展, 特別是在文革期間,決定了公交車輛少乘客多的情況,所以重慶人,就算是在現在,恐怕都多多少少有擠車的經曆。

重慶公交使發站,沙坪壩轉盤的二路電車站,楊家坪的四路電車站,牛角沱的汽車總站,上清寺的一路電車站等等都是有欄杆形成的排隊通道。通道隻比一個人稍寬。欄杆也不高,大約一米左右。

文革前,大家按秩序排隊上車。一來是社會風氣比較好,二來是流動人口不多。文革時風行打砸搶。老人家不是說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寫文章嗎’?結果,排隊上車成了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

大約是67年或者68年左右,隨著革命的深入,排隊等車的時間越來越長。久等無車,就有人不遵守秩序翻越過欄杆直接上車。一開了頭,馬上就有人活學活用。剛剛開始是車來了才翻越欄杆,後來就直接站在馬路上等車。有人打趣說趕車就先去越南(欄),大家都不排隊。

既然大家都不排隊,上車就各憑本事了。一種是吊車門,另一種是爬車窗。如果兩種都不會,就隻能憑力氣和擠車技術。先說說前兩種。車進站時,一般會減速。車門有把手或者車門上的玻璃是空的。這樣,抓住車門的一部分吊上去,門一開就可以第一個上。這種方式需要身手敏捷,反應要快。同時也有摔倒在地受傷的危險。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幹這活。吊車門的大多是男性小青年。

爬車窗一般是從司機那一麵的後輪往上爬。原因有二:前輪不敢爬,離司機太近。車門那一麵人太多,不好爬。爬車窗比吊車門更需要身手矯健。車一停,拉住車窗,站上後車輪。兩臂一使勁,一收腹就進去了,而且還有坐位。不過有個條件是車窗邊沒有人,慢了就不行了。始發站可以,過路車不行。

會吊車門的人多了,就搶不到車門。隻好憑力氣和技術了。力氣小的肯定吃虧。技術是一定要貼著車身朝門邊擠。這樣隻有一個方向受力。如果從中間擠,兩邊受力,很難擠上車。人多車少,好不容易才來車,明明已經裝不下了,大家也要 ’古到起’ (重慶方言,即不可為而為之)爬上去,所以叫古巴。重慶話爬和巴同音,爬車即巴車。不 ‘古到起巴’ 是永遠上不了車的。

上車後就到達幾內亞了。所有的車都是超載。你說擠還是不擠?古到起爬上車,你說累不累?人擠人,是不是壓在一起?人擠人,熱不熱?加在一起不就是非洲幾內亞 (擠累壓)是什麽?重慶人都知道擠車的暗語是越南古巴幾內亞。也算是重慶人的一種詼諧吧!

無論吊車門,爬車窗和擠門都需要力氣和身手。那麽,婦女,兒童和老人肯定是吃虧的。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是不是他們就不坐車了?當然不是。可以幫忙呀!比如說男人先擠上車,占領窗邊的位子,小孩從車窗遞上車。女人和老人怎麽辦呢?可以保駕護航呀!把女人或老人夾在中間,一個年輕人在前麵擠,一個在後麵推不就上去了嗎!

擠車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擠車,直接從司機的小門上車。但是必須是司機或者售票員的 ‘臉嘴’ (熟人)。重慶人多車少,要認識司機售票員也不容易。碰巧舅舅好朋友的弟弟徐叔叔是司機,開菜園壩到朝天門的車。一直想蹭他的車,但不住市中區,又不知道他什麽時候當班,所以很難有機會碰上。

天下事都是無巧不成書。一次去菜園壩火車站送完人,猛然間看到高個子卷毛的男司機正在調頭,那不是徐叔叔嗎! 弟弟和我趕快衝過去從司機門上了車。拉門那一霎那的確享受到了最高境界,很有幾分得意。其實是要回沙坪壩的,根本沒打算去朝天門的。純粹是為了過一把幹癮。

人們擠車雖然辛苦,其實還不是最辛苦的。當售票員的重慶妹兒才是最苦的,特別是夏天。沒有空調,滿實滿載的一車人,不知道有多少發熱體。印象中,售票員差不多都是二三十歲的女的,穿著短袖白襯衫。從車頭擠到車尾不知道要流多少汗水!

有沒有人耍流氓?一般說來沒有。重慶妹兒是出了名的潑辣,凶得很,有幾個敢去惹她們。沒吃到羊肉惹了一身騷。擠得像沙丁魚一樣,不管是上麵兩坨軟的還是下麵一坨翹的,擠緊了都是一樣,和其他肉體沒有什麽差別。也沒有什麽男人女人之分。車上除了汗味還是汗味,文學作品中什麽體香乳香都變成了汗’香’。

作者當年可是一把爬(巴)車的好手,寫此文時,以往的爬車經曆竟然曆曆在目。帶著一副眼鏡看起來文質彬彬的,但經常運動,身手矯健。舉重煉單雙杆,力氣不小,又有臂力又有腹肌。爬車那還不是小菜一碟嗎?

時過境遷,重慶的公共交通與文革期間相比已經是不言而喻了。那還擠不擠呢? 新冠病毒前回重慶探親也有些親身經曆。有的地方擠,有的地方不擠。上下班擠,平時不擠。比如,一號線在兩路口換三號線真是接踵而至水泄不通。三號線下班時間在觀音橋站下車也是人頭凶湧。其擁擠程度與文革時期是旗鼓相當。不過總的來說,還是比不上’越南古巴幾內亞’的年代,稍為多等一會兒還是可以上車的。精湛的爬 ‘巴’ 車技術當然也沒有用武之地。畢竟無法爬輕軌呀!

衣食住行的 ’行’ 是都市生活的一個重要部分。重慶的輕軌已經很不錯,都上了美國電視了。可是都市化實在太快,看來要真正做到不擠車尚需數年。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擠車不是反映了這個城市的朝氣和發展嗎?一個城市的公共交通在上下班時都沒有乘客說明什麽呢?大家不妨好好思考一下。或許擠車本來就是城市生活的一部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chenjianyong 回複 悄悄話 我是重慶沙坪壩人。趕公共汽車還有一個國家:朝鮮, 朝裏/外掀!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