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AI?AI是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縮寫,代表人工智能。它是指通過計算機演算的優化,讓機器能夠模擬人類智能的技術,包括學習、解決問題、和創造力等。AI係統可以執行部分通常需要人類智能才能完成的複雜任務,例如理解,語言交流、識別圖像以及基於數據進行預測。
目前,隨著計算機硬件,軟件的快速發展,AI的發展勢頭猶如破土的竹筍,節節高。從目前AI學習,分析,及綜合能力的發展,充分顯示了AI強於一部分普通人學習能力的優勢,不少人在擔心,AI會不會取代人?矽膠人會不會取代碳基人?
人和AI最本質的區別是什麽呢?
人和AI最本質的區別是自主創新和改變,而人類自主創新和改變的動機與情緒感受和個人主觀體驗有著密切的關聯。
人是所有生物生命中進化到食物鏈頂端的高級生物。與其它生物一樣,生命的本質是化學和信息管理及協調,使生物體本身能夠通過改變來適應各種生存環境並通過遺傳存活。生命的信息管理和協調是通過身體內的神經係統,而神經遞質是人體內神經元之間傳遞信息的化學信使。
那些沒有像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有中央大腦的生物,仍然擁有遍布全身的分散神經元網絡來傳遞信息,行使功能正常,但簡單的信息管理及協調。
為了適應和在更為複雜環境下生存的動物,例如哺乳動物,包括人類、鳥類和爬行動物,就進化出了中央大腦,通過神經遞質化學信使,協調全身的神經元網絡來處理更複雜的感官信息並做出決策。
而人極大優於其它生物的地方也正在於人的大腦,尤其是大腦皮層,比其他靈長類動物和哺乳動物的更大、更發達。更大的皮層允許更複雜的神經連接和更強的對複雜信息的管理,協調能力。
簡單地說,從進化的角度,人腦分為現代腦和原始腦兩部分,而人腦優於其它生物腦的正是我們的現代腦,參於複雜的認知過程,通過更複雜的邏輯推理,計劃,決策、解決問題和控製衝動。其特點是:反應緩慢,更審慎。而原始腦主要負責基本生存功能,掌管情緒、及本能行為,例如:在危險情況下感到恐懼,在活動中體驗快樂,或對感知到的侮辱做出憤怒反應。
由原始腦掌管的情緒是驅使人以某種方式行動或改變他們目前行為的強大驅動力。 在【聊聊 “情緒”及“情緒價值”】這篇文章裏提到:情緒是人的大腦潛意識通過對事件或環境的解讀而產生的生理不平衡,例如,當人感受到不被尊重而憤怒時,人的心跳加快、血壓升高、肌肉緊張、呼吸急促等,其目的是通過生理不平衡讓人意識到,然後采取相應的行動。人會根據自己的情緒——快樂、憤怒、悲傷、無聊或沮喪等等——做出決定。現代腦的進化讓人得以更好的理解,認知外在和內在世界,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長期合作,互惠互利關係,從而幫助人做出更符合個人整體利益的決定,但其目的仍然是幫助生物人體能夠適應並通過遺傳存活。
正因為我們每個人所攜帶的DNA不同,經曆不同,理解世界的方式不同,每個人對存活感受的威脅,憤怒,對存活感受的快樂等會很不同,所定義的如何能讓自己存活,活得更好也會很不同。由此也決定了人對自身不停改進的動機由每個人的情緒和主觀體驗及認知來決定的。
AI是人類創新的,其目的是幫助人類更有效地解決人類的實際問題。人試著用AI來模擬人腦中部分學習,分析,解決問題的方式,能更快速地處理海量數據,並從數據中識別人類可能忽略的模式;能以超越人類的速度和準確性執行複雜的計算和邏輯運算;能更嚴格地遵循預定的規則和算法來執行具有明確參數的任務。即使在目前最前沿的大型神經網絡中,輸入和輸出之間存在多層“隱藏”處理(類似人類的潛意識),也會因所接受的訓練數據偏差造成偏見,以及從數據中學習並調整其參數以提高其性能,但其主要功能仍然是根據人設計的模型所預定義的規則和算法來執行具有明確參數的工作。AI缺乏由人類原始腦帶來的本能,個體情緒,以及個體的主觀體驗,從而缺少由此帶來的自主創新,自主改進讓自己存活,和存活的更好的動機。
也正因為人受情緒的影響,會因情緒的左右而產生極大不確定性,而根據模型設計,海量數據訓練出來的AI正好彌補了人的不足,能更好地將人從重複,繁重,危險等工作中解救出來,從事更多需要自主創造性的工作。更重要的是,猶如人與人的競爭,與其它生物,與大自然的鬥智會極大提高人的認知能力,AI的發展也會進一步幫助人提升人的學習能力,提高人對自我,對大自然的認知,從而進一步改善人的自主創新和改變能力。
由此,從目前AI的發展來看,AI取代人的可能性極其渺小,但一定會極大程度地推動人類的發展,讓人類的未來更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