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世界

客觀,理性,包容,平和
正文

瓊瑤的言情小說與夢

(2024-12-13 18:50:04) 下一個

著名台灣言情小說作家瓊瑤於2024年的歲末在家自殺離世,享年86歲。說起瓊瑤,來文學城的海外華人應不陌生。80s90s年代,瓊瑤的言情小說在中國大陸風靡一時,沒讀過的人大概不多,加上隨後根據她的小說改編的電影,電視的盛行,不知瓊瑤的人更是寥寥無幾。對於她的離世,再次掀開了很多人對過往記憶的閘門,也再次讓瓊瑤成為大家探討的中心。看了眾多的討論,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很多人記得看小說時的情緒波動,以及迫不及待要看完的勁頭,但卻忘記了所看每一部小說的故事情節和主要人物。故事和主人翁們隨著故事的完結而消失,剩下的就隻有在看書時付出的傷感,無奈,悲憤以及惆悵。

由此,讓我聯想到我們做夢的情景,在夢裏臨近考試卻什麽也不會時的焦慮,被人或者怪獸追趕時的恐懼,象天使一般在天空自由飛翔時的好奇,醒來時,夢裏的一切都隨之消失,但焦慮,惆悵,恐懼以及好奇的情緒還伴隨著我們。

那麽,夢的體驗是怎麽來的呢?常常做冪想的人應該有深刻體會,特別是剛開始練習冪想的人,放空你的大腦是一件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因為你的腦海裏會不由自主的時不時冒出這樣那樣的想法。在日常生活中也如此,你稍加注意你自己,就會注意到,大腦會自主,非自主地產生各種各樣的想法、規劃未來,時常還會天馬行空虛構某些場景以及做白日夢。根據研究,人一天會花1/3的時間睡覺,剩下的清醒狀態裏會有接近小一半的時間在走神或著做白日夢。在睡眠時,感官受外界的刺激雖然明顯減少,但你頭腦裏時不時冒出的想法,天馬行空並沒有停止,這些就轉向我們稱之為“做夢”的想法和圖像。在大多數夢發生的階段,負責邏輯和推理的大腦區域活動明顯減少,而與感覺、記憶和情感相關的區域則活動增加,因而所產生的夢境在沒有邏輯,推理的審視下常常會表現得怪異和超現實。

根據有限的研究表明,夢境似乎能幫助我們處理情緒和構建記憶。我們在夢中看到和體驗到的可能不一定是真實的,但這些體驗所伴隨的情緒肯定是真實的。我們夢境裏的故事本質上試圖通過創造記憶來剝離某種體驗中的情緒。這樣,情緒本身就不再活躍了。這種機製有著重要的作用,因為當我們不處理情緒,尤其是負麵情緒時,就會增加個人的擔憂和焦慮。讀瓊瑤的言情小說猶如做了一場夢,略過了邏輯和推理的審視,雖然不真實,也經不起邏輯推敲,但生動、奇異以及能引發強烈的情緒波動,讓讀者借由這場夢,天馬行空一場,還發泄出身體裏的負麵情緒。我想,這大概就是在80s,90s年代中國言情小說還相對貧瘠的年代瓊瑤的言情小說在中國大陸風靡的原因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