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在日常生活,還是在論壇,常常會聽,或看到大家討論裝,還是不裝這個話題。有人喜歡和不裝的人打交道,有人希望和更文明的人打交道(哪怕文明行為是裝出來的)。今天就從【不裝, 裝,再到不裝】這個過程來聊聊人的成長。
什麽是裝?裝是說話和做事時要使事情看起來好像是這樣,而實際上並非如此。因此,當人在裝的狀態下,其內在的想法和外在的言行是矛盾和相抵觸的。而人為了掩蓋這一矛盾,就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來控製內心產生的負麵情緒。這就是為什麽裝會消耗腦能,會累。
相對“裝”,“不裝”就是要對自己誠實,不違背自己的內心。
最直觀的不裝的例子就是嬰幼兒的行為。當嬰幼兒還不會說話時,就會用最直接的方式“哭”來表達自己感受到的不滿意,不舒服以此引起父母或照顧者的注意。當幼兒學會說和表達後,也會直接的表達自己的想法,要求和不滿。做父母的大多有體會,當幼兒的想法,要求和不滿得不到滿足時,幼兒會用撒嬌,撒潑,哭鬧,甚至滿地打滾來測試父母的底線以達到自己的目的。以膽小為例,幼兒膽小被視為正常。遇到害怕的事時,會直接表現出來而不會擔心被嘲笑,挖苦。
隨著年齡的增長,大部分孩子對環境有了認知,開始意識到有些直接的表現方式不僅滿足不了自己的需求,很多時候還會帶來相反的後果。因此,為了避免負麵的,而自己又不願麵對的後果,開始學會了裝以掩蓋自己的真實想法和行為。大部分人應有體會,年少時,因害怕同學們嘲笑自己膽小,盡管內心很害怕,在同學們麵前還不得不裝出一副勇敢,不怕的樣子。
不知有過類似體驗的人有沒有意識到,當為了掩飾內心的害怕(潛意識裏自然流露出來的)而裝出一副勇敢,不怕(有意識的壓抑住潛意識裏自然流露出來的)時會產生一種不適感。這種不適感會造成一係列不適行為:逃離現場,注意力被擾亂,表達不一致,小題大做(在平和狀態下可以包容的小問題)等等。身心健康越差的狀態,這種不適感越嚴重,越容易出現不適行為。想掩飾的事越重要,這種不適感也越嚴重,也越容易出現不適行為,也就需要更大的自控力來掩蓋。
可想而知,這種裝的狀態難以持續。如果有機會,人還是願意選擇內外一致的鬆馳狀態。要麽選擇回到原始的不裝,或者改變潛意識的認知達到新的不裝。
即:不裝 <-> 裝 -> 不裝
以膽小害怕獨處為例:裝就是心裏很害怕,在他/她人麵前裝著沒事。但一人獨處時,會緊張,焦慮。為了避免讓自己緊張,焦慮:
1. 回到原始的不裝,承認自己膽小,但總需要他/她人陪伴,依賴他/她人。
為了讓自己變得更獨立
2. 找出自己害怕獨處的原因,理智的分析各種自己害怕遇到的可能事件的幾率,了解當可能事件發生時,自己能如何更好的保護自己。剩下的就是練習獨處。當我們害怕時,我們通常會不理智的誇大其威力。在練習獨處時,要有意識的提醒自己所了解和掌握的知識,鼓勵自己。逐漸,自信會越來越強,緊張和焦慮會隨著自信的增強逐漸消失。從而達到另一種狀態下的不裝。
這樣,一個膽小不獨立的人經曆了由原始的不裝(不擔心後果或不考慮後果)到裝(擔心後果)再到不裝 (敢於承擔後果)的成長過程。
這個過程經曆了兩次變化,一次量變和一次質變。
量變發生在當人意識到自己的某些行為不符合特定的標準,為了暫時減少因不符合特定標準帶來的可能後果的壓力而發生的改變,“裝”。當特定條件改變,這種變化會隨時回到原始的狀態。
即:不裝 <-> 裝。 大家常常討論的“小人”<->“偽君子”即歸類於此行為的表現。
以政客為例
政客裏的“小人”會把心裏對華人的輕視,歧視,敵對公開的,肆無忌憚的說出來,對所有華人造成的負麵影響是巨大的。
政客裏的“偽君子”也許心裏想的和“小人”一樣 (對華人輕視,歧視,敵對),但意識到說出來會帶來的嚴重後果而選擇不在公開場合說,這就是“小人”和“偽君子”的差別。
質變發生在當人用新的認知完全取代了原有的潛意識的認知。這種改變不僅是意識到行為偏差,和其帶來的後果。更重要的是認知到自身行為偏差造成的內在原因而自願改變,並付出努力和行動。質變的發生需要更大的勇氣,自信和毅力。
即:裝 -> 不裝。這樣偽君子 -> 真君子
“真君子”們會增加自己對華人的理解,從而減弱,逐漸消除自己潛意識裏對華人的輕視,歧視,和敵對,做到真正的尊重。
常人也一樣,如果想讓自己成為真君子,試著去理解他/她人,從而減弱,逐漸消除自己潛意識裏對他/她人的輕視,歧視,和敵對,做到真正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