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著的唯一目的和其它生物一樣就是活著,更確切的說是恐懼死亡。
如果把對死亡的恐懼看作生物性(或原始能力),理性是用來幫助削弱,抵抗恐懼的新能力。人是擁有這倆種能力的生物。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豐富,和認知的改善,人削弱,抵抗恐懼的新能力會越來越強。
在人一生的成長過程中,人由嬰幼兒的原始能力主導,轉變為原始能力和新能力共存。這一點,從人的思維模式就可以清晰的反應出來。
人的思維模式可以分為兩種:思維情緒化和思維理性化。
1. 思維情緒化模式
這類思維的唯一目的就在證明自己是對的,自己不會錯,以此來掩蓋自己內心的恐懼,恐懼自己不夠強大 (基於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同理,證明自己有權,聰敏,有錢,上等等等)
這類思維的邏輯是:如果你是對的,我就錯了。反之,如果我是對的,你就一定錯了。問題是,我怎麽會錯呢?為了證明我是對的,我一定要盡全能證明你是錯的。我隻要能找出你的一個錯,就可以全麵否定你。
這類思維的典型表現是非黑即白,以一代全,一成不變,邏輯混淆
例如,有些人因各種原因認定西方比中國強。思維情緒化的反應是
- 有人提出西方人貪婪,找出各種例子來證明中國人更貪婪 以此闡明 西方人的貪婪和中國人的更貪婪一比不值一提了 (滿足於西方人優於中國人,自認為對了。恐懼消除,內心平衡了)。
- 中國人貪婪,有人指出西方人也貪婪,這類思維的迅速反應是:說西方人也貪婪的人是為中國人的貪婪找借口。(滿足於你是錯的,證明自己是對的。恐懼消除,內心平衡了。)
2. 思維理性化模式
這類思維的目的在於理解,找出問題和改善。
這類思維的邏輯是:即使我是對的,她/他人也有可能是對的。
這類思維的表現是開放性,事物有多樣性,多種可能,多種選擇,事物是發展,好壞是有條件和相對的。
同樣的例子
- 西方人貪婪,中國人也貪婪 (反之也成立) - 可能性 “隻要是人都貪婪”。
思考,觀察,分析是否其他非西方,非中國人是否貪婪。如果是,“隻要是人都貪婪”仍然成立。
如果,“隻要是人都貪婪”成立,那麽,貪婪的驅動力是什麽呢?
可能性,“人和其它生物共有的本能” - 為了活著,或者,對死亡的恐懼。這種對死亡的恐懼表現為:占有更多的資源 - 對強權的向往 - 對金錢的向往 - 害怕自己淪為弱者
思考,觀察,分析這一可能性是否成立。通過這類思維模式的思考,觀察,分析,人的眼界會變得越來越寬,知識越來越豐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越來越強。人削弱,抵抗恐懼的新能力也隨之越來越強。人會變得更自信,更理解和包容她/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