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之晨

心情記錄、讀書筆記、人生感悟、生活漫談。全部為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
正文

無須悔恨,誰的人生不是在跌跌撞撞中前行?

(2025-11-20 19:34:18) 下一個

現代人,不讀書久矣。

微信、微博、抖音已占據了大多數人的業餘時間。

許多人放棄了思考,隻活在當下,那怕是瞬間的享受,他們都感到滿足,所以現在短視頻井噴,正能量橫行。

於是,在狂歡中,許多人迷失了自己。

 

但是,讀書就能使現在的人變得清醒了嗎?

那倒也並不見得。

那些粉刷太平的小說,無病呻吟的詩歌,癡人說夢的散文,讓人讀後更加不知西東。

所以有人說,盡信書,不如無書。

更有人說,少讀書,最好不讀書。

還有人說得更邪乎,說不讀中文書,隻讀外國書。

 

中文、外文,隻是一種形式,關鍵還是看內容。

構成我價值觀的大部分精神營養,主要從中文而來,我的大部分的感動也是從中文中來。

在漫山遍野的雜草中采到一朵薔薇來,主要靠尋找。

在天文數字的信息裏獲得對自己有用的東西,也要靠尋找。

而尋找需要一些方法,需要一點能力,需要一些引導

 

成長於一片文化貧瘠的土地,

少時,父母作為鄉村教師,沒有一本藏書,高中時知道世上還有愛迪生這個發明家幸虧我的語文老師為我們在上海購了一批書,其中有《愛迪生傳》

而立之年才偶然讀到《三字經》,其中的“蘇老泉,二十七,始發奮,”給我的觸動與影響直到今天。

縣城圖書館無意借到的一本日本作家武者小路實篤的《人生論》在我最需要啟蒙的時候及時給了我方向。

冥冥之中似有神助。

而世界暢銷書、美國傳道人考門夫人的《荒漠甘泉》給了我許多的安慰,現在仍然給我力量。

 

在浩如煙海的典籍裏,有我們這個民族誕生、成長的密碼,在仲尼孟軻的語錄中,有我們東方文明千年不變的基因,而在深邃綿遠浩瀚無比的曆史長河裏,有我們幡然悔悟浴火重生的啟蒙與引領。

要親近曆史,要走向曆史。

有人之所以迷失於今天,是因為他不了解昨天。

 

透過曆史,我們明白了現在。

觀照世界,我們才懂得了中國。

宋代政治家王安石《登飛來峰》中這樣寫道:

“飛來峰上千尋塔,

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

隻緣身在最高層。”

 

許多人成年後,多深深惋惜早年沒有父母、師長正確的引導,走了多少彎路,

實際上,有這樣的指引當然值得欣慰,沒有的話,也沒有必要沮喪,因為曆史無法改變。

我們都是時代的產物,父母又何嚐不是呢,當我們為此抱憾的時候,父母們也許正在為自己的一生坎坷而神傷。

他們又有誰為他們引導呢?!

 

教育,是老師教你讀書、思考,

而自己找一本書來讀、思考,實際上就是自我教育;

而一個人的成長與覺悟,主要取決於自我教育。

畢竟一個人在學校的時間很短,人生的路很長。

改變還得從自身開始。

 

有人說,你說的不多是老生常談嘛?!

是的,是些老生常談,但這些老生常談,又有多少人悟到了呢?又有多少人身體力行了呢?!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