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之晨

心情記錄、讀書筆記、人生感悟、生活漫談。全部為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
正文

讀馮秉程博士名著《遊子吟——永恒在召喚》

(2025-10-28 18:07:27) 下一個

      人在北美,當年,由於疫情的影響,社會基本停擺了,大多數人響應政府的號召,宅在家裏,無聊地打發著時間。

趁這個空檔,我又讀了一遍馮程博士基督教名著《遊子吟—永恒在召喚》。

本文就是疫情最嚴重期間的作品。

說句題外話,疫情期間,我身邊有兩位朋友不幸離世,期間,我有一年多在公司上班,天天乘巴士通勤,硬是沒有感染過一次。

 

1  裏程

 

裏程是馮秉程博士的筆名,河南人,畢業於北京大學生物係,1978年入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學習,1981年獲得碩士學位。

1982年赴美留學,1987年獲得密西根州立大學博士學位,先後在美國俄亥俄大學和西方儲備大學工作,1993年後,在威斯康星醫學院從事醫學基礎研究工作。

裏程長期崇尚無神論和個人奮鬥,在神的大愛的感召下,逐漸認識了基督教信仰是客觀真理,遂決誌信主,於1992年複活節受洗成為基督徒。1997年蒙召,專職傳道。後出版了名著《遊子吟——永恒在召喚》。

《遊子吟》這本書七八年之前我就有了,但那時沒有怎麽讀,這次疫情期間,我特地買了這本書的修訂版一讀。

這新版本由加拿大恩福協會2002年出版。

據我了解,這本書在中國大陸及海外華人中傳播甚廣,是慕道友及初信者的啟蒙讀物。

 

2 信主的過程

 

裏程在書的開頭就開宗明義,這樣寫道:

在無神論教育下成長的知識分子,大都有相似的關於人類認識發展的基本觀念,就是當人類處於生產力低下的原始階段,人們對雷電、洪水、地震等自然現象產生恐懼心理,因而開始拜雷公、水神、山神、地神,並產生了宗教。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類對自然界的認識能力不斷提高,明白了這一切都是自然現象,並不是什麽超自然的神明,因而確定了無神論信仰。也就是說,有神論是人類愚昧無知時期的產物,無神論則是人類進入文明時期後的必然歸宿。因此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持無神論觀點被視為理所當然並引以為豪。

隨著國家的對外開放,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學者到西方學習和工作。麵對美國這樣一個既有世界第一流科學技術水準,卻又是有神論思想占主導地位的國家,我們的驚愕和困惑是可想而知的。

然而要讓我們來一個180度的大轉向,重新麵對我們過去不屑一顧的有神論,無論是感情上還是理性上,都是十分困難的。我個人旅美的前八九年,堅決抵製有神論,從不接觸基督教和任何宗教。

可是,神的存在是一個不以人的主觀意誌為轉移的客觀事實。對神的存在所持的態度與每一個人休戚相關,沒有人能夠回避。凡追求真理,勇於在真理麵前不斷修正自己觀點的人,或遲或早都會認識到神的真實存在。英國哲學家培根曾一再指出,一點點哲學會引導人走向無神主義和物質至上的錯誤,偉大的哲學卻會引人歸向宗教。

《聖經》第一卷書《創世紀》的第一句話是:“起初,神創造天地。”這是一個偉大的宣稱。因為神的存在無須證明,也是人有限的理智無法證明的。但神愛世人,特賜下啟示讓人認識它。

 

3 神的啟示

 

裏程剛到美國,就受到老師同學的熱烈歡迎,所以他說他在美國沒有

異國他鄉的感覺,時時有溫暖感動包圍著他。

他在出國之前,已接觸過基督徒,有人曾送過幾本聖經給他。但是他當時都沒有當回事。

到美國以後,便有人請他去華人教會,開始幾年,他都以各種借口拒絕了。他認為,他是個人奮鬥出來的,對封建迷信,在國內就不屑一顧,到了美國更不可能讓他迷信了。他認為,這些基督徒搞的就是迷信活動。

1991年上半年,裏程在一所大學的工作告一段落,開始找新工作。在找工作的過程中,他的基督信仰開始有了一點萌芽。

那年,是美國找工作是比較困難的一年。

裏程先後向全美發出了百餘封求職信,一直都沒有回音,他們夫妻很著急。

就在這個時候,他妻子的一個朋友邀請他們去參加查經。妻子本來不想去,但對方一連幾個星期來電話誠懇相邀,礙於情麵,最後她同意去試試,不想,她一去就被吸引住了。從此妻子每星期查經不輟。

知道裏程為找工作而煩惱以後,查經班的弟兄、姊妹就為裏程找工作的事禱告。

裏程去克城進行工作麵試的頭天晚上,原天津音樂學院的副教授徐可立、王國慶夫婦特地來他家為他禱告。裏程雖不信,但覺得禱告有益無害,便沒有反對。

沒想到,第二天裏程去麵試,奇妙的事就發生了。

克城離裏程的住處有200哩,第二天早晨他獨自開車前往。

當他駛上一條筆直的高速公路時,突然滿目金光閃閃,陽光灑在路上、車上,車裏、車外,一片金黃。

這情景持續了四五分鍾,裏程十分驚懼。

因為他開車八年多,曾多次迎著朝陽開車,從未有過這樣的情況。

忽然間,“求你保守裏程全家,用陽光照耀他的道路。”

這句話在裏程的腦海閃現出來。

這是裏程在前一天晚上禱告時所說的話。

當時,裏程頓有所悟,心頭一陣火熱,情不自禁默禱:“上帝呀,難道你真的在向我顯現嗎?如果是,就求您保佑我麵試成功。假如我得到這個工作,我就信你。”

裏程麵試成功了,他的妻子也在這個時候意外地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4 一本書的震撼

 

1991年冬天,

裏程偶爾得到一本書,給他極大的震撼。

書作者是美國著名心髒外科醫生羅林斯,書名是《死---怎麽回事?》。

由於心髒複蘇技術日新月異,許多臨床死亡複蘇的心髒病人日漸增多,作者親耳聽到病人的自述,說明肉體的死亡是另一種生命的開始。

他在強烈震撼之餘,自覺收集這方麵的資料,經幾年努力,終於寫成此書。此書一經出版,即在國際上產生巨大反響。

羅林斯說,以往死亡之於我,不過是行醫時的例行現象,人死如燈滅,無須為之後悔或憂慮。但現在我開始相信,死後是有生命的。

羅林斯發現,幾乎每個病人臨床死亡時都有靈魂出竅,飄遊在外,冷眼旁觀醫生、護士搶救躺在床上自己軀體的經曆,也會碰到早逝的親友。

一次,他搶救一位73歲的老紳士,經曆了病人6次反複死亡。

他不得不請別的醫生來幫忙。

他當時說了一句話:“再試一次。如果這次休克仍無法控製,我們隻好放棄。”病人雖然處於休克狀態,但對句話一清二楚。

醒來後,老人對羅林斯說:“你這算什麽,我們放棄。當時被搶救的可是我啊。

這本書中的幾十個案例,讓裏程博士不得不承認物質世界以外,有個靈性世界的存在。靈性世界有神和神在靈界創造的天使,以及因犯罪由天使墮落而成的鬼魔、邪靈。

裏程認為,既然靈性世界可以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而存在,那麽我們能因眼看不見、手摸不到而否定神的存在嗎?

如果靈性世界是真實的,那麽我們隻看眼前物質世界的世界觀、方法論豈不應該修正、充實麽?

基督教世界是唯心還是唯物的呢?它既不唯心,也不唯物,而是唯實的。它同時承認物質世界與靈性世界這兩個客觀實體。唯心論純屬主觀,唯物論則有失全麵。

 

5  有神論與無神論

 

裏程過去常以無神論者自居,對有神論采取不接觸、不探討、不相信的態度。後來才漸漸明白,所謂無神論者,必須是那些對無神論、有神論作過深入、係統的研究、比較,最後相信無神論的人。

而裏程一開始的無神論觀點是以結論的形式,從老師那裏、書本上承受過來的,對有神論沒有作過任何研究。

按此標準,裏程認為自己過去夠不上一個無神論者,隻是一個以為世上沒有神的人罷了。

裏程認為,理性至上、科學萬能的觀點並不完全正確。

人文主義竭力抬高人及理性的地位,把人看作是宇宙的中心,一切要由理性審視來決定去留。

科學主義則過於誇大科學的作用,把科學方法當作檢驗客觀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些是不符合實際的。

科學不是萬能的,其方法和自身都有局限性,對靈性世界更是鞭長莫及。神超越時空、超越萬有,是科學無法企及的。所以科學既不能證明神,也無法否定神。

神創造了宇宙,科學則是去研究、認識神創造的宇宙。在這個層次上,神的創造與科學是和諧的。科學研究的對象是自然界的受造之物,神則遠在自然界之上、之外。基督教信仰不排斥科學,是涵蓋科學、超越科學的。

 

6  受神默示的《聖經》

 

在基督徒心目中,《聖經》有至高無上的權威,是其生活與信仰的唯一準則。裏程對此也作了全麵的考察,認為聖經都是神的話語。

聖經包括舊約39卷和新約27卷,共66卷,由不同的作者寫成。

舊約完成於耶穌降生前數百年,新約則始於耶穌受難、複活、升天以後。

一般認為,《約伯記》可能是聖經中最古老的一卷,除它以外,最古老的摩西五經包括《創世記》《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申命記》寫於公元前1400年左右,舊約其它卷在公元前400年左右寫成。

新約的寫作從1世紀中葉開始,於1世紀末完成。兩約之間有400年間隔期,史稱沉默期。聖經也即新舊約的寫作曆時1500年左右。

聖經的40多位作者,不僅各人所處的時代不同,職業、身份不同,寫作的環境也有很大的差異。

摩西是政治領袖,約書亞是軍事領袖,大衛和所羅門是君王,但以理是宰相,保羅是猶太律法家,路加是醫生,彼得、約翰是漁夫,阿摩司是牧羊人,馬太則是稅吏。

他們中,有的寫於皇宮之中,有的則著書在牢獄或流放的島上,有的寫於戎馬倥傯中,有的完成於太平盛世,有的寫於喜樂的高潮,有的寫於悲慟、失望的低穀。

聖經各書卷都是獨立完成的,寫成後即在猶太會堂或基督教堂傳讀。作者們並不知道這些書卷有一天會匯編成冊,形成聖經正典。

奇妙的是,當人們把這66卷書編在一起時,這些跨越60代人寫成、風格迥異的作品卻是那樣的和諧,前後響應,渾然一體。

不用說1000多年所造成的時空差異,就是同一個時代的人獨立完成的作品,也很難彼此和諧。即便是同一個作者,隨著時間的推移,其觀點也會自相矛盾呢。

聖經奇特的連貫性,隻能解釋為是神的靈貫穿始終,神是聖經的真正作者。

 

7 人的原罪

 

聖經不僅向人類啟示神,而且讓人認識自己。

有人說,聖經不是人的神學,而是神的人類學。

聖經清楚地啟示了人的本性。人不僅像其它動物那樣有體有魂,而且還有靈。這是人與其它動物的根本區別。

人受造時,性本是善的,然而由於始祖的悖逆,人與神的關係中斷,人類開始過一種以自己為中心的生活,陷在各種罪中不能自拔。

所以聖經認為,人是偉大的,又是墮落的。

聖經不止一次入木三分地鞭笞人的罪性與罪行,嚴厲地指出:“世人都犯了罪,虧欠了神的榮耀。

神愛世人,為在罪中痛苦掙紮的人預備了救恩。

世界上一切別的宗教都教人積德行善,靠人的好行為討神喜悅以便得救。聖經卻指出,活在罪中,被罪所捆綁的世人,是無力始終行善、無法達到神的道德標準的。

所以神差遣他的獨生子降世為人,作人的替罪羊,用他在十字架上所流出的血來洗淨世人的罪,使一切所相信他的不再被定罪,成為神家的兒女,進入永生。

因此,聖經的“救恩觀是因信得救。

“你若口裏認耶穌為主,心裏信神叫他死裏複活,就必得救。因為人心裏相信,就可以稱義,口裏承認,就可以得救。”

神借著聖經向人說話,造就了一代又一代信徒。

奧古斯丁年輕時聰慧過人,才華橫溢,但生活放蕩不羈。他母親是個虔誠的基督徒,卻無法領其歸主,隻好終日為他流淚禱告。

奧古斯丁渴望與過去一刀兩斷,但意誌薄弱,力不從心。

公元386年8月,

他坐在米蘭住宅的無花果樹下,問神:

我這樣空虛的生活還要過多久?如何才能痛下決心,開始新的生活?

此時,他突然聽見有童聲在唱道:“拿起來讀,拿起來讀。”

他認為這是神的啟示,主動翻開聖經,首先映入他眼簾的是羅馬書13章13、14節的經文:“行事為人要端正,好像行在白晝。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蕩,不可爭競妒嫉。總要披戴主耶穌基督,不要為肉體安排,去放縱私欲。

瞬間,疑雲頓消,他決誌信誌。此後45年,奧古斯丁義無反顧,奮力為主作工,成為使徒時代之後最具影響力的基督教神學家之一。

 

8 因信得救

 

裏程博士如果不到美國來留學,我估計他不會成為基督徒,更不可能寫出膾炙人口的《遊子吟——永恒在召喚》。

有人統計,1978年至今,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四十年間,有幾百萬中國人來北美留學,無數留學生在北美成了基督徒,在美國、加拿大即北美洲成為牧師的有500多人,這其中光我認識的就有五六個。

許多人豔羨美國、加拿大的高度發達,但他們不知道美國、加拿大人權、法治的表象之外,有一種東西是它們與生俱來、成就這一切的基礎,那就是基督教文明。

北美大陸最引人注目的建築就是隨處可見的教堂,每到星期天,無數的人,不管是白人黑人還是黃種人,湧進教堂。

他們在教堂坐下,靜下心來,默默禱告,與神溝通,認真聽牧師講道,研讀聖經,努力學習神的話語。

他們在上帝麵前,真誠的認罪悔改,對他人的冒犯,給予原諒,對自己的過錯,深自反省,時時告誡自己,盡力活出愛,愛世界,愛他人。

我在北美大陸行走,路上碰到的白人、黑人,對我都麵帶微笑,雖然我與他們素昧平生、萍水相逢。他們的態度是那樣的真誠與謙卑。

他們是一群有信仰的人,他們是一群有愛心的人。

 

聖經說,人的盡頭是神的開頭。許多人知道,人們在塵世間的日子是短暫的,是你永恒生命中的一段短短的旅程,功名利祿都是身外之物,一切都會過去,而愛將永存。

所以我眼中的北美人非常重視家庭生活,精心營造溫馨的家庭氛圍,盡享天倫之樂。

 

有些中國人,由於從小到大受無神論教育,雖然來到了海外,但仍然對基督教很陌生,感覺基督徒很神秘。

實際上,隻要一個人承認自己有罪,願意悔改,相信耶穌是神的獨生子,為世人的罪被釘死,三天後複活、升天,因而願意接受耶穌作他個人的救主和生命的主宰,這人便成了基督徒,從而得到神的救恩。

主耶穌說,複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複活;凡活著信我的必永遠不死。

主耶穌懇切地呼召: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他又說,不要憂慮吃什麽,喝什麽,穿什麽?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要的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

應當一無掛慮,隻要凡事借著禱告、祈求與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耶穌基督裏,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

 

感謝裏程博士,他的大作《遊子吟》使我獲益匪淺。

願世人都蒙受神的大愛。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