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之晨

心情記錄、讀書筆記、人生感悟、生活漫談。全部為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
正文

一點浩然氣,千裏快哉風

(2025-10-25 00:06:05) 下一個

  時光飛逝,轉眼又將一年。

過去的一年,“痛並快樂著”來形容似乎比較確切。

除了生下來就在羅馬的人,大多數人都要靠自己的努力,才有到達羅馬。

近讀蘇東坡作品,內心頗不平靜。

一點浩然氣,千裏快哉風,蘇東坡這句詩,既是蘇東坡的人生寫照,也應該是我們大多數人的人生態度。

 

蘇東坡名軾,號東坡居士,公元1037年1月8日,生於四川眉山。

生活於我國北宋時期的蘇東坡被喻為天下第一才子。他是中國文化史上絕無僅有的全才,他的詩詞文章、書畫功夫獨步天下,至今沒有幾個人能夠超越。

 

著名學者陳寅恪曾說過:“華夏民族之文化,曆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而我認為,北宋文化又造極於蘇東坡。

 

我曾認真思考過:

什麽原因讓蘇軾蘇轍兄弟倆人同榜考上進士

父子三人又一同成為文豪呢?

是什麽原因讓蘇東坡從小就很有思想呢?

又是什麽原因讓蘇東坡養成了雄健豪邁的人格磊落不苟的操守呢?

我認為,這與他父母有關。

 

我國傳統的啟蒙讀物、古典名著《三字經》有這樣的文字:“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老泉是蘇東坡父親蘇洵的號。

蘇洵少時不喜讀書,二十七歲開始,才發憤用功。經過十年如一日的苦讀,他終於成為一代大儒,所寫的文章流布四方,後與蘇軾、蘇轍同列“唐宋八大家。”

當時,蘇洵已結婚,妻子出身當地望族,知書達禮,在蘇洵四處遊學的時候,蘇東坡的母親程氏擔起了教育兩個兒子蘇軾、蘇轍的責任。

母親程氏經常用曆史上先賢事跡來激勵兩個兒子,使兩個兒子從小有效法先賢、澄清天下之誌。

 

蘇東坡22歲那年,蘇洵帶了他們兄弟倆,去京城參加科舉考試,雙雙高中,從此開始了波瀾壯闊的人生旅途。

 

蘇東坡從政40年,在地方做官33年,在朝廷7年,為官28年,被貶謫12年。

先後當過密州、徐州、湖州、登州、杭州、潁州、揚州、定州太守。短期做過禮部尚書、兵部尚書。

擔任過皇帝秘書二年半,起草詔書二百多篇。

 

1079年,宋神宗啟用王安石變法,遂產生了新舊黨爭,蘇東坡反對新黨,站在舊黨一邊,新黨懷恨在心,千方百計構陷蘇東坡。

當年4月,蘇東坡剛從徐州調到浙江湖州,6月18日即被逮捕。

當時有人記載,堂堂一個敦厚寬仁的太守,被兩個差役像捉雞趕狗一樣抓走,見者無不流淚。

最高司法機關禦史台以蘇東坡用詩詞譏諷皇上、妄議新政為由將他打入死牢,史稱“烏台詩案

如狼似虎的司法官對他有罪推定,日夜審問,肆意淩辱,無所不用其極,一位縣令曾關在蘇東坡牢房隔壁,事後他寫詩道:

 

    遙憐北戶吳興守,

    詬辱通宵不忍聞。

 

通宵的侮辱、折磨連隔壁的犯人都不忍聽下去。

在酷吏的威脅逼迫之下,一向灑脫自如的蘇東坡寫了近二萬字的自供狀,承認自己有罪,萬念俱灰,隻想一死了之。

130天之後,在眾人包括皇太後的營救下,他被釋放,但以罪人身份貶往湖北黃州。

 

在黃州四年二個月後,宋神宗駕崩,年僅十歲的哲宗繼位,皇太後攝政,舊黨得勢,司馬光當了宰相,蘇東坡被重新啟用。

但蘇東坡反對舊黨盡廢新法,認為新法中也有很多好的東西應該保留,由此又不見容於舊黨。

蘇東坡激流勇退,自請外任,期間又幾度回朝。

 

1093年,皇太後駕崩,18歲哲宗親政,在奸臣的挑唆下,無情打擊蘇東坡等一批人。

宋哲宗先將蘇東坡貶為定州太守,上任一個月,貶至廣東惠州,兩年六個月後,又將他貶往儋州,即今天的海南島。

兩年以後,他重新被召回朝廷,回京途中,病逝於江蘇常州,終年66歲。

 

綜觀蘇東坡一生,才高八鬥,然仕途坎坷,動輒得咎,但九死而猶未悔。

 

我細細體察,認為蘇東坡個性中的一大特點是為人真誠,極重感情。

 

1075年正月二十日夜裏,他在山東密州今諸城任上,夢見了已去世十年、葬在四川老家的妻子王弗,驚醒以後,淚流滿麵,寫下了這首催人淚下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裏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麵,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鬆岡。

 

1076年中秋之夜,

皓月當空,銀輝灑地,在山東密州府上,與一眾好友喝酒賞月的蘇東坡,不禁思念起已七年沒有見麵的弟弟蘇轍,大醉之下,寫下這首千古絕唱《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

    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

    低綺戶,

    照無眠。

    不應有恨,

    何似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

    千裏共嬋娟。

 

現代人很少會想到,這首詞是蘇東坡寫給他弟弟的,他與蘇轍的感情極好,他一生寫給蘇轍的作品有104首,蘇轍和答的有 130首。

烏台詩案中,新黨欲置蘇東坡於死地,蘇東坡自感凶多吉少,寫了一首詩,托人帶給弟弟,其中這樣寫道:

 

是處青山可埋骨,他時夜雨獨傷神。

與君今世為兄弟,更結來世未了因。

 

蘇轍為了救哥哥,含淚上書皇上,願除去所有官職,以換取哥哥不死。為此,他也被無情貶出京城。

1101年8月,蘇東坡在常州病重期間,自知不起,給弟弟寫了一封信:“即死,葬我於嵩山下,子為我銘。

兄弟倆未能見上最後一麵。

蘇轍為蘇東坡所寫的墓誌銘中有這樣的文字:“我初從公,賴以有知。撫我則兄,誨我則師。

7年後,蘇轍的妻子依蘇轍生前遺囑,將丈夫葬在蘇東坡墓旁。

蘇轍生前有言,怕哥哥太孤單,他要去陪他。

 

蘇東坡除了深沉的愛與真情外,蘇東坡個性中另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灑脫與豪邁。

 

蘇東坡認為人生無常,富貴如浮雲。

蘇東坡的名言是“守其初心,始終不變。

 

他生死窮達,不易其誌,

他獨立思考,不人雲亦雲。

他有舍生取義的品格、仁者愛人的思想,從來不會見風使舵,朝秦暮楚。

他常常在逆境的廢墟上開出一朵最美麗的生命之花來。

 

他在被貶黃州期間,先借宿在定慧院,後經常去附近的安國寺焚香靜坐,省己療傷。

為了生計,通過好友馬夢得的幫助,得到一塊官田後,他和家人躬耕不息,不以為苦,反以為樂,並將自己取號為東坡居士。

麵對自己淒風苦雨的人生,他很想得開。他在給蘇轍的一首詩中這樣寫道:

 

    人生到處知何似,

    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

    鴻飛那複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

    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

    路長人困騫驢嘶。

 

這首詩的大意是,這困苦的人生啊,像什麽呢?好象一隻天上飛的鴻燕落在雪地上,雪地上偶然留下了它的腳印,一旦飛走了,它還會記得那雪地上的印跡嗎?兄弟啊,昨天的困厄曆曆在目,但是明天的路我們還是要走下去。

 

黃州民風淳厚,豬肉很賤,蘇東坡由此發明了美食東坡肉,北歸又無望,官田有被收回的一天,於是他打算買一塊田,在此定居下來。

有一天,他去買田途中遇雨,遂寫下了這首《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

何況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

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

微冷,

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頭向來蕭瑟處,

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首詞的意思是,啊呀,雨真大,不要被林中嘩嘩的雨聲嚇住,不妨一邊行走,一邊吟嘯,你看,我穿著草鞋,拄著竹杖,那種輕鬆愜意真的勝過騎馬,不要緊,不要緊,如煙的細雨包裹了我的一身蓑衣,隨它去吧,人生不就是這樣嗎?昨晚的酒有點多了,這不,這春天的風還是有點寒意,但也正好吹得我酒醒,太陽從山上照下來,回去的時候,雖然還不是晴天,但也沒有風雨了。

 

公元1082年,七月十五日傍晚,蘇東坡與客人楊世昌等泛舟遊於黃州赤壁之下、長江之上。

那夜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明月當空,秋色迷人,大家飲酒作樂,不勝快哉。

蘇東坡撫今憶昔,感物傷時,壯懷激烈,寫下了這首宋詞中的絕品、豪放派代表作《念奴嬌·大江東去》:

 

大江東去,

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

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崩雲,

驚濤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

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

小喬初嫁了,

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

談笑間,

強虜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

多情應笑我,

早生華發。

人間如夢,

一尊還酹江月。

 

這首詞寫出了蘇東坡出世的曠達、入世的情懷,以及不以厄運為意的超脫與豪邁。

 

烏台詩案給蘇東坡以致命打擊,匡世濟民的理想已徹底破滅,他被貶黃州是他一生的重大轉折。

他在政治上從此不再有什麽作為,但想不到的是,他在黃州迎來了他創作的高峰,他一生中偉大的作品多在黃州完成。

在黃州的4年2個月中,他寫了753篇作品,其中詩歌214首,詞79首,散文457篇,另外寫了包括前後赤壁賦在內的3篇賦,平均兩天一篇作品。

 

蘇東坡自承“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田院乞兒,眼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

人間百態、風土人情、明月清風,都成了他筆下的詩、手中的畫。

連他在黃州雪堂於孤單寂寥中給友人所寫的《寒食帖》也成為天下第三行書,僅次於王羲之的《蘭亭序》、顏真卿的《祭侄文稿》。

 

蘇東坡一生活出了真正的自我。

他是政治上的失意人,但他卻是中華民族引以為傲的千年一遇的文學家,他是我國古代文學藝術各個領域的全能冠軍。

2001年,法國《世界報》作了一次讀者調查,從1001年至2000年這一千年中評出了世界12位“千年英雄,我國隻有一位入選,他就是蘇東坡。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一千年來,多少帝王將相灰飛煙滅,多少達官貴人杳如黃鶴,而蘇東坡仍在熠熠生輝,被無數人懷念。

他的光芒炫幻了現代人的雙眸。

他的詩溫暖了我們所有人。

 

他曾說: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他曾說: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他曾說:休對故人說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他曾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他曾說: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

他曾說:孤山孤絕誰肯廬,道人有道山不孤。

他曾說:我本無家更安往? 故鄉無此好湖山。

 

他又說: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他又說: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他又說: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他又說: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他又說:昨夜殷勤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

他又說: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

 

不要迷信高高在上的磚家、給人指路的強人,要與蘇東坡這樣有趣又有情的人同行,他才是你最知心的朋友。

在沉重的人生裏,讓我們盡可能活得灑脫一點。

畢竟人生苦短,而愛會永恒。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