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之晨

心情記錄、讀書筆記、人生感悟、生活漫談。全部為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
正文

絕地反擊,創造生命的奇跡——讀《衝出牢改營》

(2025-10-20 04:29:44) 下一個

        近日花了七八個小時,將當年55萬右派中唯一一位成功逃離中國的越獄英雄徐洪慈的回憶錄《衝出牢改營》快速讀了一遍。

        讀完以後,不禁感慨係之。

        徐洪慈,男,1933年出生於上海一個生活條件相當優裕的家庭,祖父是徽商,來自安徽,開當鋪起家,父親徐雲蓀在民國政府海關工作,是個高級管理人員。母親畢業於天主教會的一個女中,外祖父王子林是個江湖人物,和舊上海青幫關係密切,他以做蘆席起家,後來竟然成了上海著名的房地產商,僅在昆山一地就置地幾千畝。

        徐洪慈畢業於昆山中學,15歲,也就是大上海解放前夕,他被發展為中共地下黨員,1949年上海解放後,他曾參加過土改和華東局的團工委工作,1954年8月,他以調幹生身份考取上海第一醫學院,帶薪讀書,每月工資54元。

以當時的物價,他就像生活在天堂裏,萬事不缺,無憂無慮。

他的倒黴是從1957年6月開始

當時黨中央號召大家向黨提意見,上海第一醫學院多次開會,反複動員,徐洪慈平時在班上被同學們稱為老前輩,在同學們的竄掇下,他連夜與十幾個同學開會,最後整理出51條意見,第二天大家簽字後貼了出來。

大字報一張貼,校黨委的口風就變了,指責徐洪慈的大字報打亂了校黨委的計劃,給校黨委帶來了極大的被動,是個極大的錯誤。

徐洪慈據理力爭,校黨委持續打壓,並發動他的女友反戈一擊,最後竟將徐洪慈打成極右分子,開除黨籍,送往安徽白茅嶺勞改農場進行勞動教養。

1958年4月8日,他被送進勞改農場,因為他已看不到生命的希望,所以決定不顧一切逃離。

1958年12月14日,他逃離農場,第二天逃回上海,第三天因事泄被捕,但50天不到,他第二次逃跑,一口氣逃到了雲南,在瀘水再次被捕。

在瀘水看守所,他再一次挖洞,繼續逃跑,被當場發現,吃足了苦頭。

由於他在勞動教養中逃跑兩次,又在雲南邊陲企圖逃跑,被當地法院判刑六年。

在六年勞改中,他九死一生,幾次與死神擦肩而過。

在嚴酷的環境中,他也有感到溫暖的時候,

一個勞改隊的隊長王金如對他很賞識,將他調到醫務室工作,十分信任他。

為了報知遇之恩,他放棄了逃跑。

1965年4月,他服刑期滿,被告之,不得回原籍,留隊勞動,他沮喪之極。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開始,他又成了運動對象。

徐洪慈的高學曆、有主見、不卑不亢,在囚犯中有威信,管教們對此十分忌恨,1969年1月,當地監獄聯通政法部門,以現行反革命罪再次判處他二十年有期徒刑。

他徹底絕望。

1972年,他服刑四年後,再次逃出監獄,碾轉大半個中國,徒步走出雲南,乘火車從四川到達上海,偷偷見過母親後,繼續北上,於1972年9月11日從內蒙古進入蒙古人民共和國。

在蒙古十年後,1982年,徐洪慈被徹底平反,法院宣告他無罪。

1984年4月,他率領蒙古籍妻子及三個子女回到上海定居。

2008年他因病在上海去世。

讀完這本書,感慨很多,小記如下:

一,在政治高壓下,許多人無法保持自我。

有51條意見的大字報是同學們一起寫的,但看到黨委反對了,許多同學與徐洪慈劃清界線,紛紛上台揭批徐洪慈,給他打擊、傷害最大的是他的女朋友、同班同學安娜。她的揭批最有殺傷力,也是遞給校黨委最有力的武器。倔強的徐洪慈想不到女朋友這樣無情,剛強的男子漢也情不自禁的流淚。

二,人性很脆弱。

有一天,徐洪慈所在的車間一位囚犯受到批判,徐洪慈很同情他,下班後,他悄悄的安慰他說,許師傅,今天你受委曲了。那個許師傅當晚就向勞改隊長匯報,說徐洪慈拉攏他,為他這個犯錯誤的人鳴不平。第二天,勞改隊長就召開現場會批鬥徐洪慈。

三,有些鳥兒注定是關不住的。

和徐洪慈一起逃跑的實際上還有一個人,他兩次追隨徐洪慈,但第二次逃到四川時,那個人放棄了,最後投案自首。

徐洪慈為了自由,矢誌不移。對自由的渴望戰勝了他對專政的恐懼。思路決定出路,最後他終於逃了出去。

回顧自己的一生,他認為,雖然由於冤獄,他的事業沒有建樹,但他認為,他並不是失敗者,他挑戰了自己的命運,最後戰勝了命運。這也是另一種意義的成功。而且這一種成功更有大多數人無法企及的超越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大地之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無言無語無聲' 的評論 : 他是上海人,又坐牢多年,不知廣東的情形。
大地之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cn' 的評論 : 是的
ccn 回複 悄悄話 他用自己的一生闡釋了那首詩: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無言無語無聲 回複 悄悄話 為何不南逃香港?如果到了香港,多半會繼續移民西方。為何回到那恩將仇報,被無恥背叛落石下井的地方。
登錄後才可評論.